遲福林:“十四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市場
新京報快訊(特派海口記者 陳琳)5月8日,在海口舉行的2021中國新消費發展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十四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市場,預計到2025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有望接近3萬元。
疫情沒有改變消費升級趨勢
遲福林表示,2019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首次突破2萬元。儘管2020年第四季度我國居民消費支出水平沒有恢復到原有的增長水平,相當於恢復到了98.4%的程度。中改院課題組透過定量預測表明,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在2021年第二季度以後,有可能恢復到原有增長水平。如果以2020年消費支出水平21210元為起點,採取中性預期,即2021年第三季度增長速度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即2015年至2019年期間的平均增速6.5%),到2025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將接近3萬元。
從2012年到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1.03萬億元增長到40.80萬億元,基本實現規模倍增,年均增長10.94%。
疫情沒有改變消費升級趨勢。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9年下降3.93%。但增速逐季反彈,2021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8%,並且升級類消費品在疫情中逆勢增長。“當然,消費復甦尚未達到2019年前的水平。預計2021年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有可能恢復至2020年前的水平。”遲福林說。
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開始趨於穩定。遲福林介紹,2014-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點數均高於投資,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當於美國的96%,比2009年提升了1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
實際上,我國在不少單項領域的消費市場已經達到全球第一。我國網路購物、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快速發展,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另外,還是全球的最大跨境電商消費市場和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2020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支付金額達196.98萬億元,同比增長18.61%,穩居全球第一,我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
“預計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達到55萬億元至60萬億元。”遲福林說。
疫情衝擊提速我國服務貿易結構最佳化程序
伴隨服務型消費規模的擴大,服務型消費支出佔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呈現穩步提升的態勢。遲福林稱,我國已成為全球服務業增速最快的國家,2013年開始成為全球服務業第二大國。
消費結構升級拉動服務貿易較快增長,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服務型消費拉動服務貿易較快增長;二是傳統服務貿易較快增長,在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增長的推動下,旅行、文化娛樂、資訊金融等服務貿易實現較快發展;三是新興服務貿易成為新亮點,例如,2019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外包規模達788億美元,同比增長31.3%。
消費結構升級也在助推服務貿易結構最佳化,突出表現在傳統服務貿易佔比逐步下降,高階服務貿易佔比較快增長。同時,疫情衝擊提速我國服務貿易結構最佳化程序。2020年1-9月,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額為7795.3億元,同比增長8.6%,與服務整體出口增速-1.5%的水平形成鮮明對比。
遲福林表示,2010年至2019年,我國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8.7%。“十四五”期間,預計到2025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203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服務貿易國。
“中國消費潛力的釋放與市場的開放,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大利好。”遲福林說,預計未來5年至10年,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至30%,仍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新京報特派海口記者 陳琳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