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生意疲軟,靠山姆店續命,沃爾瑪還能撐多久?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連線Insight,作者鍾微,編輯子夜,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沃爾瑪在一步步走下神壇,從頻頻被傳“敗退中國”便可看出,這家老牌零售商在中國的發展已經十分危險。

4月28日,據介面新聞報道,一位接近沃爾瑪百貨的人士表示,沃爾瑪打算將東北、華北區域的門店悉數出售給物美,價格約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5億元)。

該訊息源披露,此前除了物美同時談判的還有其它公司。不過目前沃爾瑪與物美已基本談妥,內容包括價格、轉讓方式等。此外,高階管理人員調動和後續處理方案已經敲定,還有一部分尚在進行。

訊息傳出的當日下午,沃爾瑪便對多家媒體回應稱:傳聞並不屬實。

這並非沃爾瑪第一次被傳賣身,早在幾年前“沃爾瑪將要出售中國區大賣場業務”的傳言便傳得沸沸揚揚,最終也是以沃爾瑪的否認告終。

大賣場生意疲軟,靠山姆店續命,沃爾瑪還能撐多久?

圖源沃爾瑪中國微博

沃爾瑪的在華髮展史,是典型的老牌企業被新時代拋棄的案例,其進入中國市場要追溯到1995年,它將其引以為傲的大賣場業態帶到中國,對國內大型商超業態的啟蒙與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但它也和諸多在華敗退的零售品牌一樣,在新的時代“裹足”不前,最終被新興玩家趕超。

雖然在外資商超紛紛退出中國的浪潮中,沃爾瑪一直默默堅守,也嘗試了諸多方法轉型,發力線上渠道,推廣便利店、社群團購等新業務,甚至嘗試電商業務,但都沒有太大起色,陷入發展困境。

令人唏噓的是,沃爾瑪中國面臨困境問題之時,其在中國市場的“續命良方”是山姆會員店業務。山姆會員店雖然入華二十餘年,但一直以來發展速度較為緩慢,所面向的也是小眾市場。

沃爾瑪曾在2019年強調,大賣場、小型社群店和山姆會員店成為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重點,但經歷數年發展,如今僅有山姆會員店能支撐其營收增長。在最近的財報中,沃爾瑪中國提到,是山姆的雙位數增長抵消了大賣場的疲軟銷售。

山姆會員店被寄予厚望,但它能支撐起沃爾瑪失去的市場嗎?沃爾瑪最終又能否逃過賣身的命運?

1、社群店拓展不力、社群團購業務停滯,新業務救不了沃爾瑪

沃爾瑪在中國,也曾擁有高光時刻。

用低價策略佔領市場,再透過供應鏈提升利潤,“天天平價”的策略,使沃爾瑪成功俘獲無數中國消費者。

不過,這已是過去的故事,在中國零售市場的劇烈變革中,從電商到O2O服務,從線上的即時配送到社群團購等,都分走了沃爾瑪的流量。

在中國,大賣場的生意早已不好做,沃爾瑪也一直在掙扎求生。

根據財報,自2014年開始,沃爾瑪中國區的營收增速就再也沒有超過兩位數。另外,2019財年、2020財年,沃爾瑪中國的淨銷售額分別為107.02億美元、106.71億美元,處於略微下滑的狀態。

停滯不前的沃爾瑪最終也不免被其他玩家超越。根據凱度消費指數公佈的資料,早在2016年,曾經的零售商老大沃爾瑪,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已經被大潤發背後公司高鑫零售取代。

這也導致早在幾年前便曾出現“沃爾瑪將要出售中國區大賣場業務”的傳言,加之沃爾瑪確實在頻頻關店,更讓這種傳言頻頻出現。

 

大賣場生意疲軟,靠山姆店續命,沃爾瑪還能撐多久?

但從門店情況來看,沃爾瑪確實有收縮中國市場之意。

財報顯示,2013年-2017年,沃爾瑪中國區的商場數量一直處於上升趨勢。

2018年,沃爾瑪首次出現門店數量保持不變的情況,這是由於新開店和關閉門店相對持平,而新開門店中又有許多來自山姆會員店,而非沃爾瑪大賣場。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沃爾瑪中國區的商場數量首次出現下滑,從420家下滑至412家。這一年沃爾瑪中國關閉的門店數量超過了新開門店數量。

業績不如預期,沃爾瑪也曾數次改革,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沃爾瑪曾嘗試過小型社群店,將社群店作為未來500家門店計劃中的重要力量。2018年,第一家門店開設於深圳寶安區,並提供掃碼購自助收銀,也可支援沃爾瑪到家、京東到家等到家業務。

當時,沃爾瑪已經與京東、騰訊、京東到家三位玩家,以入股與合作的方式構築了一個戰時聯盟。

此後,沃爾瑪與京東的門店、使用者、庫存互通,與達達-京東到家搭建了倉配一體化“沃爾瑪雲倉”,又和微信小程式合作、開通“掃碼購”。

小型社群店不僅指向了沃爾瑪的門店復興目標,也是其發展線上渠道的重要方式。

2019年,沃爾瑪曾表示,社群店已經看到盈利前景,即將向全國其他區域快速複製,但直到目前為止,沃爾瑪社群店的拓展速度也不夠快。

根據“沃爾瑪社群店”微信公眾號披露的門店資訊,沃爾瑪在深圳和廣州一共擁有7個社群門店,但2021年4月23日聯商網報道,沃爾瑪深圳有兩家社群店關停。目前,這一官方微信公眾號也暫停了內容的更新。

小型社群店前途未卜,沃爾瑪的另一塊新業務社群團購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

社群團購市場的爆發,曾分走了沃爾瑪這些大型商超的生意。2020年10月,原本是為沃爾瑪到家小程式做推廣的“獲客推廣小能手”公眾號,突然釋出了一條社群團長招募令。當年底,也曾有媒體報道稱,沃爾瑪將從現有的員工中,開發出近10000多名的團長幫忙引流拉新,開拓社群團購業務。

沃爾瑪做社群團購,有門店基礎,其供應鏈和配送亦有保障,但截至目前,在社群團購打得火熱的價格戰中還未出現沃爾瑪的蹤影,整體而言,其社群團購業務遠未到出圈的階段。

在競爭激烈的社群團購領域,沃爾瑪本就入局晚了,而面對美團、拼多多、京東等兇猛進擊的對手,沃爾瑪顯然沒有那麼容易突圍。

2、大象轉身慢,續命靠山姆

在沃爾瑪頻繁關店、停滯不前時,山姆會員店成為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續命良方”。

山姆首創於36年前的美國俄克拉荷馬州,自1996年第一家山姆會員商店落戶深圳起入華已經25年,服務會員數量超過300萬。

會員制賣場在中國的生存不易,山姆會員店在華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是同一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德國零售巨頭麥德龍,但其在2019年10月將80%的股份出售給中國連鎖商超物美,而山姆卻存活下來。

相比普通商超,山姆會員店設定了260元的會員卡費用,而其功能幾乎僅等同於一張入場券。

吸引消費者購買會員入場券的是,山姆產品的多樣和優質。截止2019年,山姆有近4500個SKU,而Costco SKU為3800個左右。同時,山姆對產品的選擇標準是“優中選優”,不少產品是獨家供貨,這導致了產品價格較為昂貴,但差異化明顯、品質也較為優良。

山姆的定位切中了國內中產家庭的需求,隨著沃爾瑪大賣場銷售額的疲軟,山姆成為了沃爾瑪扭轉局面的希望。不過,相對大賣場的生意衰落速度而言,山姆成長的速度還不夠快。

今年2月,沃爾瑪釋出的財報中特別提到,山姆會員商店銷售強勁帶動了中國業務,但山姆的雙位數增長被大賣場的疲軟銷售抵消了。

在大型商超中,山姆會員商店的規模不小,層高9米,面積在2萬平方米左右,門店外還要配套大型停車場。山姆開在路邊的商店,便是無形的宣傳。

但在其反面,山姆定位於中高階家庭且只允許會員入場消費,並沒有普通超市擁有的廣闊市場,目前在中國僅開出了31家門店。

大賣場生意疲軟,靠山姆店續命,沃爾瑪還能撐多久?

圖源山姆會員店微博

就在山姆在中國“佛系”擴張之時,Costco、盒馬等競爭對手突然湧現,加劇了國內會員制賣場的競爭。

2019年8月,同為會員制、倉儲式大賣場的Costco,中國的首家門店在上海閔行區開業,場面火爆,甚至出現了搶購熱潮,而後Costco先後在蘇州、杭州、深圳、廣州等多個城市落子,不斷加速在中國的擴張。

另一邊,還有新興玩家的威脅,盒馬這類大型賣場的崛起,也曾分走山姆的消費者,而2020年盒馬還首次推出了對標山姆的“盒馬X會員店”,並宣稱要在2021年新開10家門店。

山姆依然是中國最大的會員制賣場,但它也明顯出現了焦慮的一面。2020年3月,山姆決定在上海開設一家目前體量最大的旗艦店,這是僅在中國存在的概念門店。

近幾年,山姆門店的擴張速度也明顯加快。根據山姆此前公佈的擴張計劃,到2022年,山姆國內開業及在建門店預計會增加到40-45家。相較於山姆此前的擴張速度和規模來說,這一數字近乎翻倍。

山姆需要穩固自己的核心KPI——增加會員數量和續卡率,這依然有許多需要邁過的難關。對於沃爾瑪而言,山姆這個靠山也並非那麼穩固。

3、大賣場生意大潰敗

大賣場品牌中,不僅僅是沃爾瑪一家的生存現狀堪憂。

從90年代末期開始,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湧入中國,華潤萬家等國內超市也迅速發展,大賣場也曾經歷過一段美好時光。

隨著線上渠道爆發,線下新零售業態崛起,這些老玩家們需要面對中國零售市場變化帶來的挑戰。

在街頭巷尾、熱門商圈,便利店的出現,讓消費者購買日用品,不再需要走入大型超市。而生鮮電商等新興平臺,又佔領了社群、住宅區的生意,就算是要去逛超市,名創優品、NOME、Zara Home等十元店、家居店,也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

在部分場景中,大型超市變成了一種尷尬的存在,越來越難耕耘的中國市場,最終也被部分外資老品牌放棄了。

2020年年4月,物美歷時半年多宣佈完成對麥德龍中國的收購,拿下80%的股權;2019年年6月,作為世界第二大零售商的家樂福,將中國業務賣身蘇寧易購;2018年12月,法國零售商歐尚的中國業務被大潤發接管。

在此之前,還有易買得、樂購等品牌,它們要麼撤出中國,要麼宣佈在華業務被收購。

 

大賣場生意疲軟,靠山姆店續命,沃爾瑪還能撐多久?

這些品牌也曾嘗試過轉型。2018年沃爾瑪試水的小型業態“社群店”,便是不少品牌發力的重點,當年永輝推出了永輝mini,大潤發此前也宣佈未來主推中小型超市。小型業態是一種“瘦身”,也是嘗試新場景,幾乎成為大賣場的招牌動作。

另外,發展線上渠道、建立即時配送服務,也是大賣場發展的新趨勢。沃爾瑪曾推出了一項名為無限配送的雜貨配送服務,大潤發則與盒馬建立合作,通過後者銷售商品、推動到家模式。

自2016年以來,不少線下零售巨頭和網際網路公司合作、整合。比如阿里巴巴入股銀泰、三江購物、聯華超市,騰訊入股永輝超市,這都透露出大型商超迫切轉型的需求,同時也是無奈之舉。

不過,線上下零售巨頭紛紛轉型的浪潮之中,大多玩家都沒有找准入局的好時機,也有不少判斷錯誤的例子。

2012年,家樂福中國區總裁Thierry Garnier在被媒體問及家樂福對電商的佈局時,其透露:“我們還在關注中。”直到三年後,家樂福才開始在中國啟動O2O業務“家樂福網上商城”。

而此後這一服務覆蓋城市的進展緩慢,另外,購物APP產品體驗、物流等諸多問題也還等待解決。

線下零售巨頭的掉隊並非一夜之間,但當它們意識到問題之時,已經落後得太遠了。而中國零售行業處於群狼搶食的階段,不夠快、不夠兇猛,就可能最終被淘汰。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263 字。

轉載請註明: 大賣場生意疲軟,靠山姆店續命,沃爾瑪還能撐多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