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導語:2020年必將是波譎雲詭的一年,內迴圈主基調下,主線是新基建,而新基建中,數字經濟又是最長線的投資方向,但其中的傳統科技巨頭,卻往往被人忽略。

內外雙迴圈下的CHINA-BUILT

1 內外雙迴圈下,新基建是主線

美國主導的“逆全球化”思潮抬頭,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國內高新技術被打壓,傳統制造面臨被轉移壓力。我國積極應對,戰略從積極融入國際市場轉變為“內外雙迴圈”,這一根本戰略的轉變隨著2020年年中中央政府的明確表態而得到確立。國內國際雙迴圈特別強調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而國內新一輪的大迴圈,最核心的抓手就是新基建。

在內迴圈戰略提出的幾個月前,中共中央政府早於2020年3月份首提“新基建”概念,新基建包含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

2 把握數字經濟投資機會

回到上一節討論的新基建,顯而易見的可以看到,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中有4個直接與數字基礎相關,具體來說5G、人工智慧、大資料和工業網際網路,這些屬於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更強調企業在數字化方向上進行技術創新及產業融合。數字經濟成為新基建的真正核心。

首先需要定義的是,什麼是數字經濟。我們此處引用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彭文生報告中的觀點:對數字經濟的三重劃分,核心部分是資訊和通訊技術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第二層次是狹義的數字經濟,主要是資料和資料技術的應用帶來新的商業模式,突出的是平臺經濟模式比如電商等,也包括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等介於平臺模式和傳統經濟活動之間,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改造。但數字化涉及到經濟的各個層面,從製造業到傳統門店,都有數字和資訊科技的應用,第三層次的定義是廣義數字經濟,涉及到幾乎所有經濟活動。

樸素理解,就是數字,不再是經濟活動的一個附屬產物,而將主動成為生產要素,將與土地、勞動力和技術一樣,直接提高經濟生產活動效率。在本次疫情中,最為直觀的就是阿里巴巴、騰訊、電信運營商等提供的大資料服務,在高人員流動的背景下為國內疫情防控做出的巨大貢獻。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圖1:數字經濟定義資料來源: 彭文生

而且新基建的數字經濟相關公司,可能也蘊含了最多的投資機會。在新基建七大領域當中,企業總市值最高的是工業網際網路,其次是人工智慧和大資料;而之所以市值相對最高,是因為市場更看好其未來的發展,給了更高的估值。反觀較為成熟的軌道交通行業,雖然營收規模最大,由於估值倍數較低,整體市值偏低。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圖2:新基建分板塊對比

3 CHINA-BUILT:中國新基建數字經濟中十大核心代表企業

如前文所述,我們最為看好的就是在內迴圈背景下的新基建中數字經濟相關領域,而投資機會最終也需落實到具體的企業上面。

以美國上個世紀80年代資訊高速公路計劃的推行為例,離不開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這樣的代表性科技企業,正是這些中堅力量成就了美國的全球領先地位。同時,資訊化也促使這些代表性科技企業成長為聞名全球的世界級大公司。

回到國內,我們透過對國內主要企業的梳理,也總結出目前在新基建賽道上佈局領先的企業,主要可以分為3種類型:

第一類是實力雄厚的綜合巨頭,它們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和資源,全面佈局5G、雲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基建核心領域,並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有明顯的先發優勢。

第二類是賽道升維的老牌強者,基於比較深的護城河,持續深耕核心技術創新,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可能在新的賽道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三類是快速搶跑的垂直新銳,從新基建關鍵細分領域快速切入、做大做強後,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不斷豐富內涵。

從以上三個方向出發,我們綜合營收、利潤、研發投入、專利數、技術密集度、技術多樣性、應用成熟度等因素,全面評估企業經營能力、研發實力、市場潛力、技術優勢等。最終,篩選出3家綜合巨頭、3個老牌強者和4家垂直新銳,作為中國新基建十大核心代表,分別是——

綜合巨頭:華為(Huawei)、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

老牌強者:聯想(Lenovo)、京東方(BOE)、紫光股份(Unis)

垂直新銳:寧德時代(CAT)、科大訊飛(Iflytek)、匯川技術(Innovance)、四維圖新(Navinfo)

取十家企業英文名稱首字母,共同組成“CHINA-BUILT”,代表推動新基建落地的企業力量。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圖3:新基建數字經濟中十大核心代表企業

老牌科技強者的升維之戰

對於第一章探討的新基建的三種類型企業中,HAT為代表的綜合巨頭已廣泛被認知,而垂直新銳如寧德時代、匯川技術等在今年年初以來均得到主力機構的認可,剩下的老牌科技企業就是預期差最大的。

緊跟甚至引領技術創新,是科技企業長期成長的絕對法寶。回顧歷史,我們看到哪怕是科技巨頭,也因為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而快速落伍,比如錯過智慧機的諾基亞,直接急轉直下,作業系統霸主微軟,也因為錯過移動網際網路而曾經股價十年橫盤。

跟大眾認知可能相左的是,老牌科技企業如果能轉型成功,將會經歷甜蜜的戴維斯雙擊,近幾年最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偉達,從單一的顯示卡製造商到人工智慧變革者,公司股價近5年漲了30倍。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圖4:成功轉型的老牌科技企業英偉達 資料來源:Wind


1、老牌強者賽道升維

新基建中數字經濟相關的老牌強者——聯想、紫光、京東方,都是84派和92派創業的典型代表,聯想是1984年創始人柳傳志先生從中科院辭職創業成立的,紫光是1993年清華改組的第一家綜合性校辦企業,京東方是1993年北京電子管廠員工自籌改制而來,本就有著深厚的底蘊,再經歷了30年左右的風雨洗禮,全部成長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行業龍頭。

雖然這些老牌強者在各自的傳統領域都已經具備絕對優勢,但沒有停止創新進步的步伐:(1)聯想已掌握人工智慧、企業雲計算、5G、裝置創新、智慧生活方式創新與孵化、區塊鏈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逐漸從傳統的硬體提供商轉型為技術提供者:(2)紫光自主研發的核心網路處理器商用晶片已經量產,高階路由器即將釋出,從原先的“業務能力平臺”演進為“雲與智慧平臺”;(3)京東方OLED面板已經量產供貨、 QLED顯示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並積極進軍晶片行業,大力佈局物聯網,從顯示器件生產商向智慧物聯服務商轉型。

我們進一步以成立時間最久的老牌科技企業聯想為例,公司近期新開拓的重點領域就是雲計算,公司於2014年收購IBM System X,伴隨著轉型整合推進,System系列不斷完善。目前,公司已能提供包括伺服器、儲存器、網路裝置、融合架構、軟體及選件在內的全系列產品。

顯然,雲計算作為科技巨頭新一輪角逐的焦點,大額的資本開支帶動伺服器市場的快速增長,目前年市場規模已接近900億美元。聯想目前供貨範圍已覆蓋了全球10大雲客戶中的7家,預計其資料中心業務2021財年的收入有望達到66億美元。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圖5:全球科技巨頭雲計算資本開支逐年攀升 資料來源: IDC

2、價值重估方法的探討

隨著新基建的崛起,第一類綜合巨頭和第三類垂直新銳自然在資本市場備受追捧。但第二類老牌強者卻略顯尷尬,市場習慣按照傳統的估值方法進行籠統測算,但實際它們不僅有傳統業務作為堅實的護城河,還有賽道升維帶來的增量機會。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其隱含的內在價值。

仍以聯想集團為例,市場一般的方式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基本參照臺股和美股的PC同業公司,按照8-12倍的動態PE給予估值。但這實際上存在兩個問題:(1)首先是聯想集團雖然個人電腦業務收入達到400億美元,佔公司整體收入比重的80%,為公司的利潤絕對來源,但公司的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均處於虧損狀態,直接用市盈率的方法不足以體現穩定盈利的電腦業務價值;(2)公司虧損業務中,移動業務由於聚焦美洲有望扭虧為盈,而資料中心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未來高速成長的業務,當前估值方法均給予考量。

我們參考同為CHINA-BUILT組合中的其他公司,隨著市場認知的加深,這些公司的估值方法也變得更加公允,此處我們以寧德時代和科大訊飛為例。

(1)寧德時代估值體系的發生明顯的改變。

在2019年前,市場普遍認為新能源產業鏈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且全球電動化的趨勢不明確,因此主要採用普通的市盈率(PE)的方法估值,因此可以看到寧德時代在2019年前,PE倍數的中樞基本就是50倍以下。

但隨著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信心日益增加,市場認可寧德時代短期進行大額的資本開支、以期換取長期的高盈利,因此對公司短期盈利能力的容忍度大幅提高,採取EV/EBITDA進行估值,EBITDA的好處就是能夠體現公司在折舊攤銷、利息和稅費前的盈利能力,更加適合寧德時代的發展現狀。另外一種可以反映寧德時代成長性的估值方法就是遠期PEG,由於新能源汽車是一個10年成長的新興行業,趨勢十分確定,採用遠期PEG的方式可以反映公司的成長性。

如果我們只盯著寧德時代的PE,將會完全錯過近一年寧德時代3倍的漲幅。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圖6:寧德時代PE倍數 資料來源: Wind

(2)科大訊飛的分部估值法提供參考

對於成長性業務,我們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盈利或者盈利很少,常用的PE方法不能真實的反映新興業務的價值。科大訊飛作為AI新興成長型別公司,業務分類眾多,因此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

市場一般給科大訊飛的開放平臺業務按照市銷率估值(PS),且其他不同的業務按照不同的市盈率倍數進行估值(PE)。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圖7:科大訊飛業務結構 資料來源: 公司公告

(3)聯想估值方法探究

聯想處於戰略轉型期,因此整體的估值體系有可能實現類似於寧德時代一樣的整體遷移,其次是公司有三大業務板塊,理論上應該類似科大訊飛一樣採用分部估值的方法(SOTP, sum of the parts)。

聯想的業務結構分為三塊:

PCSD,即個人電腦主業,是公司的現金牛業務,且全球市場份額穩步從2015年的20%上升到25%,超過惠普穩居第一。考慮到全球個人電腦整體需求比較穩定,聯想的成長性靠市佔率的逐步提升,因此這塊業務可以採取PE方法估值,按照2021財年408億美元的收入預測,4.5%的淨利潤率估算,則淨利潤為18億美元,謹慎給予5倍的市盈率,則對應90億美元市值。

Mobile,即手機業務,公司目前手機業務與國內第一梯隊HOV,小米差距逐漸擴大,主要靠美洲市場進行錯位競爭,格局和發展都不算清晰,考慮到2019年聯想花費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我們這塊參照收購價格,保守給予15億美元的估值。

DCG,即公司重點轉型發展的資料中心業務,主要產品為伺服器,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一梯隊企業,可直接對比的公司為A股的浪潮資訊和紫光股份,由於聯想尚未盈利,我們使用PS方式進行估值,考慮到浪潮資訊的動態PS為0.8倍和港股對A股的折價,我們可以給予聯想的資料中心業務2021財年0.6倍的PS,對應40億美元市值。

透過對以上3個業務的估值加總,則公司的合計市值為約145億美元,對應1100億港元。而當前聯想集團的市值不到600億港幣,存在一個明顯的低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只給其已實現盈利的PC業務進行估值,若公司能夠持續證明自己在資料中心的能力,則市場終將會實現均值迴歸。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圖8:聯想業務結構 資料來源: 公司公告,中金公司測算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60 字。

轉載請註明: CHINA-BUILT,老牌科技企業的升維之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