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資本眼記者嶽玥 實習生 張紫薇 北京報道 “企業和發行人要‘講清楚’、中介機構‘核清楚’、投資者要‘看清楚’”,近日,《中上協會客廳》迎來第二期錄製。圍繞“投資者保護”這一主題,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北京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隋強分享了北交所的制度設計安排。
“投資者保護工作是一個系統性、持續性的工作。它是中國證監會的職責,是交易所的職責,是中介機構的職責,也是我們市場參與主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職責,幾個方面缺一不可。”隋強表示,北交所在具體制度設計中,設立投資者准入門檻、強調抓好“三端”釋放、在交易執行管理方面設立價格穩定機制以及採用多元退市制度。
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北京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隋強
北交所服務物件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是量大面廣、成長性強、創新衝勁大、不確定性比較高。北交所在整個信披環節更強調針對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讓投資者看明白,這一點很關鍵。”隋強如是說。
“創新型中小企業對資本市場服務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多、差異更顯著,表現為小而美、小而特、小而新,所以用傳統的資訊披露方式和過去的眼光進行評價明顯不合時宜。”隋強認為,這對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市場各方都是全新的挑戰。
隋強透露,4月份開始上市節奏將陸續提高。希望今年北交所能夠實現發行上市的常態化。同時,2022年的主要任務是擴大規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質”與“量”。
制度設計抓好“三端”釋放
“發行人要把自己‘講清楚’,中介機構要把發起人發行的股票‘核清楚’,在資訊披露環節和發行上市環節,有效的資訊披露讓投資者‘看清楚’。”隋強在節目中提到,北交所在具體制度設計中貫徹投資者保護理念,強調抓好“三端”釋放。
“投資者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性、持續性的工作。它是中國證監會的職責,是交易所的職責,是中介機構的職責,也是我們市場參與主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職責,幾個方面缺一不可。”隋強指出。
在企業和發行人端,北交所透過細化完善相關規定,增強資訊披露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維護投資者知情權。“北交所實行的是註冊制,發行人要把自己講清楚,有效的資訊披露讓投資者看清楚。”
除此之外,在公司治理方面,透過約束關鍵主體,嚴禁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防範不當關聯交易等,切實保障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透過豐富獨立董事發表意見情形、實施累計投票制等,暢通中小投資者參與渠道。在停復牌方面,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利用停牌替代資訊保密,貫徹“少停、短停、分階段停”的原則,保障投資者交易延續性。
在中介機構端,“北交所在制度設計中,強調更好地壓實證券公司在經紀業務條線方面服務和教育投資者的職責。”隋強表示,在我們國家,證券公司代理股權買賣,所以中介機構既有開戶的責任,更有投資者服務的責任。
據悉,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於2021年12月31日釋出《證券公司專業質量評價指標及計算方法》及《證券公司執業質量負面行為清單》,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在交易所端,北交所專門成立投資者服務部,專門管理市場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此外,“督促我們的上市公司,特別是關鍵少數比如說董事會秘書、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要認認真真地履行好和投資者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責任。”隋強強調。
信披更強調針對性 、一致性、可理解性
資料顯示,當前全市場合格投資者戶數超490萬戶,日均參與北交所交易戶數是改革前精選層的3.49倍。
“在北交所市場參與結構中,100萬的個人投資者是主力。”隋強在節目中介紹到,從投資者群體、投資人結構和市場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國情是: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個人散戶群體。
“在證券市場的建設發展的過程中,怎麼讓這些中小投資者有序地參與這個市場,而且有所得、有所獲,這是特別重要的問題。”隋強認為,交易所要在市場建設的各個環節要把投資者保護理念貫穿始終。
北交所定位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市場特點或風險特徵有別於傳統的規模以上成熟企業。”隋強表示,這類企業在註冊的過程中堅持以資訊披露為核心,讓各類的主體能夠清楚地揭示風險,讓投資者看明白,讓其願投、敢投,這是非常關鍵的。
“北交所服務物件的內涵和外延比‘專精特新’要廣。”隋強詳細地介紹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共同特點:量大面廣、成長性強、創新衝勁大、不確定性比較高。
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戰略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佔比87%,平均研發強度達4.5%。
“這些公司都很‘性感’,小而美、小而特、小而新,所以用傳統的資訊披露方式和過去的眼光進行評價明顯不合時宜。”隋強認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對資本市場服務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多、差異更顯著。這對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市場各方都是全新的挑戰。
北交所在整個信披環節更強調針對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讓投資者看明白,這一點很關鍵。”隋強如是表示。
提供“管家式”直連服務
“在開戶環節就要把市場的規則和規矩講清楚,充分地揭露風險,防止投資者無知犯錯、無知受損。”隋強表示,要讓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形成很好的自我認知,在充分了解市場的基礎上參與這個市場。
交易所內部新設投資者服務部作為投資者保護的統籌部門,進一步最佳化分工協作工作機制,提升投資者保護工作效率。外部進一步加強與派出機構、會管單位、新聞媒體的工作聯動,推動形成投資者教育和服務的工作合力。
同時,進一步強化上市掛牌公司日常監管和服務。“我們比較重視:怎麼處理好和上市公司、和投資人之間的關係,怎麼幫助他們深入地參與這個市場、瞭解市場、按照市場規則辦事。”隋強介紹了北交所推出的“管家式”直連服務機制。
所有的監管資訊能夠直達北交所上市公司及近800家掛牌公司,實現監管直達,做好日常業務“指導員”、監管規則“解讀者”、改革政策“宣傳兵”,增強企業規範發展內生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解決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防止交易所、保薦人和保薦機構與上市公司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隋強解釋,希望他們能儘快熟悉市場、瞭解市場。
同時,北交所加大交易監管和違法違規處理力度。強化對二級市場執行的交易監管,從快處理違規線索,及時採取公開問詢、發函關注等措施,實現違規風險“管早管小”,切實維護市場秩序,給予投資者更多的安全感。
“資本市場要高質量發展,投保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隋強表示。
談及北交所下一步的投保工作,隋強透露將研究釋出北交所指數,動員市場開發指數產品,推動落地北交所混合交易等制度。推動行情資訊終端、交易及周邊系統最佳化升級,提升投資者交易便利性。
進一步暢通維權追償渠道,提高投資者維權效率。北交所將配合投資者保護局、投服中心、投保基金推動持股行權制度、先行賠付制度、代表人訴訟制度在北交所的落地實施,完善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機制。
4月開始上市節奏將陸續提高
資料顯示,目前,北交所87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21年度業績快報。僅一家公司虧損。
“北交所開市以來,總體執行平穩,基礎制度經受住了市場檢驗,市場功能提升、市場生態改善,各方積極參與,市場站在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隋強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北交所達到了改革的預期。
“客觀上來講,目前北交所的發展階段是一個規模建設的初期,是一個市場建設的上升期,上市公司量的增加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從市場功能的深度發揮和市場對中小企業普遍看好的這種預期之下,北交所確實應該在數量和規模上加快進度。”隋強認為,北交所在2022年是有條件在上市公司數量和規模上再上一個臺階。
一方面做了制度調整。“企業上北交所主要是受到了年報披露和分層調整的影響。”隋強介紹到,3月4日北交所調整分層制度,大幅最佳化指標,每年分層的次數從以往每年4月30日之後的1次調整為1年6次。
另一方面,北交所現在後備企業的數量和質量都比較豐裕。首先數量上,目前將近有1200家符合北交所財務方面的上市條件,“我個人判斷,在今年4月份左右,上市的節奏可能會陸陸續續地提高。”隋強如是說。
在質量上,“這批企業,無論是行業屬性、研發投入,還是利潤規模、營收規模、營收增速等方面一點兒都不亞於現有存量的87家上市公司。”隋強認為,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較之於滬深交易所,體量確實小,但他們是小而美、小而特、小而新,未來高收益可能性越來越大。
“以前在新三板上,中小券商、大券商的非主流團隊參與比較多,現在這個局面在逐步改觀。”隋強稱,中介機構正在加大業務投入力度,以新三板、北交所為載體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生態圈”正在逐步形成。
同時,隋強提到,北交所積極引導長線資金,開發更多與北交所市場特點相吻合的投資產品。百餘隻公募基金入市交易,8只新設主題基金全部超募,社保基金、QFII、保險資金均已進場,機構投資者加速佈局,奠定了市場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邏輯基礎。
“現在小,不意味著未來小。現在弱不意味著未來弱。”隋強表示,北交所目前是在發展初期,離“主陣地”的目標還有距離。但隨著市場各方面達成的共識越來越多,市場參與力度越來越大,北交所會不斷靠近目標。隨著市場建設的深入推進,是有信心要孵化出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市值公司。
“透過今年的努力,希望北交所能夠實現發行上市的常態化。而且這個常態化不是低水平的常態化,一定是高水平、高效率的。”隋強稱,去年北交所的主要任務是搭起架子,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擴大規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質”與“量”,實現優質公司的持續供給,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