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天下》週刊 胡文柳
編|田晏林
3月18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釋出訊息,截至3月17日,國家藥監局已批准14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品。這意味著,新冠抗原檢測風口正在逐步開啟。
據《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規定,社群居民有自我檢測需求的,可透過零售藥店、網路銷售平臺等渠道,自行購買新冠抗原檢測試劑進行自測。3月12日,已經有包括南京諾唯贊、北京金沃夫、深圳華大因源、廣州萬孚生物、北京華科泰生物在內的五家企業的新冠抗原檢測產品正式開售。
這一訊息的出臺,讓已經遞交招股書三個多月的微策生物,看到了上市希望。作為新冠抗原檢測產品生產商,微策生物是最早一波開始售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企業。2021年11月26日,該公司向深交所首次提交招股書,嘗試在創業板上市,計劃募資7.75億元。
近期,應深交所要求,微策生物更新了招股說明書,詳細還原了2020年遭遇的大型產品召回事件始末。
靠疫情狂賺10億元,突遭大型召回事故
微策生物成立於2013年,主要負責體外診斷POCT 血糖監測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摒除單一業務隱患,該公司在2019年開始拓展免疫平臺業務。當年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微策生物就在這個免疫平臺開始賣起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2020年,微策生物僅靠銷售新冠病毒類產品就實現營收4.30億元,是2019年總營收的三倍左右。疊加2021年上半年銷售額,該項業務已經為公司累計實現營收9.71億元。
不過在2020 年底,微策生物遭遇了大型產品召回事件。該公司應法國國家藥品與健康產品安全域性要求,召回了對銷往歐盟地區的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的產品。
據統計,這批產品共計 346.11 萬人份,召回產品導致退還客戶貨款並賠償運保費用損失共 5603.35 萬元,這也直接導致了微策生物2020年利潤總額減少了4330.83 萬元。
微策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被召回的原因是,三個銷往歐盟地區的新冠檢測產品批次生產過程中,存在操作工違反標準操作規程,即未按時對切割裝置刀片進行清潔,該風險環節可能導致相關批次部分產品的檢測出現假陽性結果。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該事件的發生將對微策生物業績和聲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並且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新冠檢測試劑盒供需趨於穩定,銷售單價逐步回落。具體來看,2021年1月至6月,微策生物的新冠檢測試劑盒產品單價較 2020 年度下降了43.15%,導致毛利率也從2020年的54.24%下滑至2021年上半年的49.48%。
即便沒有召回事件的負面影響,微策生物也會因主業增長乏力而困擾。
在國內,POCT 細分領域中的血糖、妊娠起步較早,目前正處於成熟期,市場競爭很大。很長一段時間,微策生物都很難賺到錢。
2018年,微策生物收入全部來自以血糖監測為主的生物感測電化學平臺業務,淨虧損1463.84萬元,而當期毛利率僅有 23.69%。相比三諾生物63.82%的毛利率,差距很大。
2020年,微策生物的生物感測電化學平臺業務也遇到增長瓶頸。其中,主力產品血糖監測2020年營收較2019年下滑1408.22萬元。
與此同時,雖然血糖多合一產品的營收在2020年有明顯增長,但這些大部分是以貼牌形式銷售給單一客戶KETO的,並且在美國全市場以及其他地區僅能向客戶KETO銷售,對該產品銷售造成很大的限制。
在弱肉強食的競爭環境下,《財經天下》週刊觀察到,微策生物的研發費用率出現大幅下滑。
2018年和2019年,微策生物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309.59萬元、1194.02萬元,研發費用率是10.50%、7.09%。而到了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雖然研發費用增多,但研發費用率卻大幅下滑,僅有4.06%、3.01%,遠低於同時期的競爭對手。
同事合夥開公司,被老東家告上法庭
資料顯示,微策生物的實控人有三位,分別是楊蓉、楊清剛、王成超。他們的創業經歷有點像《中國合夥人》的劇情,都是舊相識變身成合夥人。2004年至2009年,三人一同在艾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艾康生物”)工作。
楊清剛是最先離開艾康生物的,辭職後他來到杭州一家營銷管理服務公司工作。2013年8月,楊清剛再次離職後,選擇自己創業。他找到了外資股東 NICELY LIMITED共同投資創立微策有限(微策生物的前身),計劃開展 POCT 相關業務。與“老東家”艾康生物打起了擂臺。
據瞭解,艾康生物隸屬 ACON 集團,為全球最大的生物診斷產品產業化基地之一。主要從事生物診斷行業的原材料開發、診斷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其主要產品包括 POCT 監測系統等。
那時,作為前同事的楊蓉、王成超,因看好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前景,相繼從艾康生物辭職,決定與楊清剛共同創業。
招股書顯示,IPO前,杭州微著持有公司31.33%股份,為控股股東;楊蓉、楊清剛、王成三人合計能夠控制公司50.14%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此外,睿泓投資、耀合醫藥、合果投資、東方翌睿、馬碧烈等企業是持有該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
就在公司穩步發展的時候,2016年,三位實控人曾經的“老東家”艾康生物作為原告,將微策生物告上法庭,理由是微策生物涉嫌專利侵權。
艾康生物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微策生物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侵犯艾康生物ZL201310106521.0發明專利權的生物感測器,並賠償其經濟損失。
與此同時,艾康生物又將微策生物以及楊蓉、楊清剛、王成超等7人告上法庭。這次的理由是,被告一行人涉嫌侵犯商業秘密,即以楊蓉為代表的7人,用任職期間接觸到的商業機密為微策生物謀求利益。
不過,上述兩個案件的結局,分別以法院駁回艾康生物起訴,以及艾康生物主動撤訴而結案。對此,微策生物表示,訴訟結果對生產經營未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實控人之一的楊蓉,靠著人脈關係,邀請親朋友情加盟,以超低價入股,成為微策生物的原始股東。《財經天下》週刊發現,6 名自然人股東中,馬碧烈、馬爽、陳紫嘉均和楊蓉有關係。如果上市成功,這些自然人股東手持的股份價值,會得到一定程度地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