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淨利翻番背後,行業競爭加劇

4月27日,國內外多家車企公佈了2022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國內除老大哥吉利外,其他兩家自主龍頭車企都已釋放首季成績單,其中比亞迪淨利大漲2.4倍,而長城汽車獲利能力衰退。

從具體資料看,比亞迪在上個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68.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3.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8億元,同比增長240.59%。

比亞迪淨利翻番背後,行業競爭加劇

相比之下,早些時候公佈財報的長城汽車在盈利方面出現下滑,當季淨利潤16.34億元,同比減少0.34%;營業收入336.19億元,較去年同期小幅上漲8.04%

比起發力明顯不足的長城汽車,比亞迪主營業務多點開花。

長城依賴補貼 比亞迪“多條腿走路”
比亞迪淨利翻番背後,行業競爭加劇

在第一季度財報裡,比亞迪並未公開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三大業務板塊的收入明細。參考2021年全年財報,以上三大板塊佔比亞迪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52.04%、40%和7.62%,初步估算上個季度汽車相關業務收入約347億元。

從去年各家年報中不難發現,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在汽車相關業務方面的收入較為接近。不同的是,比亞迪已經全面轉戰電動汽車,同時旗下還擁有手機代工和動力電池業務。

當全球車企疾呼動力電池缺貨、漲價將陷入惡性迴圈時,比亞迪似乎並沒有這方面的苦惱。在第一季度,比亞迪電池裝車量10.41GWh,同比增長2.47倍,市場份額更是一路高漲至20.31%。

既擊落了不少二三線電池廠,又從寧王身上虎口奪食。比起擅長賺錢的特斯拉,比亞迪“多條腿走路”的戰略已開始顯露成效。

比亞迪淨利翻番背後,行業競爭加劇

現階段,電動汽車行業不僅面臨電池價格不斷上漲的挑戰,零部件短缺持續也為出貨增添了不確定性。對於這一點,比亞迪全資控股的比亞迪半導體的產品涵蓋MOSFET、IGBT、IPM、SiC功率器件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前者的零部件短缺困難。

而對於長城汽車來說,一季度的開局不利已開始讓市場質疑,其“品牌向上”的戰略能否奏效。

與國內其他車企一樣,長城汽車早早加入了漲價大軍,為了減少薄利車型可能導致的更多損失,長城在今年2月宣佈尤拉旗下黑貓、白貓停產。到3月份,尤拉好貓全系車型價格開始上調,幅度在6000-7000元不等;緊接著4月份,魏牌咖啡系部分在售車型漲價5000-12000元不等。

不過,漲價並沒有給長城汽車帶來更多收入。在一季度財報中,長城汽車披露了一筆8億元政府補助專案,佔其淨利潤的49%。倘若沒有這筆收入,其淨利跌幅恐怕遠不止0.34%。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長城汽車連續第3個季度出現淨利下滑。

毫無疑問,今年對於大多數車企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持續蔓延,對產業鏈供應鏈的不利影響也反映在汽車銷售上。放眼國外市場,也是如此。

比亞迪銷量近翻番 美股汽車巨頭加速電動化

4月27日,和比亞迪一同釋出財報的還有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美股汽車巨頭。其中,通用汽車在上一財季實現營收360億美元,同比增長11%;淨利潤下跌2.7%至29億美元;而福特上個財季營收減少5%至345億美元,淨利潤跌幅近2倍,虧損31億美元。

賣的少了,自然賺的也少了。以第一季度為例,特斯拉交付量漲68%,比亞迪交付量增長則逼近1.8倍。相比之下,北美市場的通用和福特在當季銷量都出現明顯下滑。

比亞迪淨利翻番背後,行業競爭加劇

福特淨利跌幅遠超營收跌幅,據其稱一個主要原因是公司對Rivian的持股估值正大幅下降。Rivian上市之際,股價一度飆升超過170美元,市值僅次於特斯拉,然而現在,這位曾經的“特斯拉殺手”股價已經跌至31.22 美元,市值縮水到281億美元。這也能說明一個道理,只營銷不管交付的品牌註定是泡沫更多一些。

憑一己之力撕開電動汽車市場的特斯拉,已經成為全世界最會賺錢的車企之一。在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單車毛利率達到32.9%,將多數汽車巨頭甩在身後。也正因如此,特斯拉成了美股汽車巨頭的一致目標。

根據通用汽車的說法,未來公司高管的年薪將與電動化目標相掛鉤。從今年開始,其北美電動汽車銷量、車型上市時間和質量將共同決定相關高管的薪酬數目。毫無疑問,通用汽車更加堅定了加快電動汽車業務發展的決心。

就目前來說,比亞迪全面聚焦電動汽車已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不過其他汽車巨頭們也都在加速轉型,依靠“多條腿走路”的比亞迪並非高枕無憂,畢竟廝殺才剛剛開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31 字。

轉載請註明: 比亞迪淨利翻番背後,行業競爭加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