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經濟是宏觀發展,曾經房地產承擔了蓄水池重任,房地產這個蓄水池,保持金融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適時讓資本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與國際接軌。另外加強內迴圈,形成國內國際雙迴圈驅動,是GDP成長最大動力。但中國的城市化還有巨大空間,未來不可能讓6億人附著在土地上,那樣不可能建成發達國家。
目前隨著房地產進入拐點,中國經濟下一個蓄水池是什麼?我們這裡可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非專家言論,僅供交流探討。
貨幣互換—中國經濟的下一個蓄水池
M2超發,拉動經濟的同時,也埋下了通脹的隱患。90年代到2015年近三十年時間國內超發的貨幣大部分沉澱在房地產,小部分進入公路水利發電等傳統基建,和最近幾年興起的高鐵,超高壓,新農村建設等新基建。
目前的情況是,地產已近進入拐點,基建的投入也是循序漸進,否則過熱的投資勢必造成大量的虧損和壞賬。
未來貨幣的超發和存量溢位依然是常態化。如何引導這類資金進行正流向,而不是進入國內某一行業暴熱,引發社會問題,也是政府必然關切的事情,就像近兩三年小貸和PTP的暴熱,又極速關停一樣。
引導資金進入適合的投資領域,並能保持長期的沉澱穩定,不會快進快出。就是行業內所說的蓄水池的概念。
一帶一路戰略
已經持續了七八年的一帶一路戰略,打造新世紀的絲綢之路,無疑是我國又一個曼哈頓計劃。舉國之力,打造西向陸路通道,打通國內過剩的生產生活資料西向銷售之路。
一帶一路的貿易過程中,國際貨幣結算是重中之重。常規的結算方式是國際通行的第三方,美元歐元等貨幣進行。隨著貿易額的加大,第三方貨幣結算的匯率風險和匯兌損失也必然會加大。在雙方建立互信的情況下,本幣結算佔比越來越大。也就是直接人民幣購買我國的物資。
人民幣結算
人民幣結算,相應的對方國家要有一定的人民幣外匯儲備,無論是官方儲備還是民間私人持有,直接的作用就是國內的人民幣又增加了一個龐大的收儲模式,而且這個儲備是用作日常貿易結算和外匯儲備,是相當穩定的儲蓄方式。
結論來講,貨幣互換,人民幣作為對外貿易國家的結算儲備和外匯儲備應該是我國超發貨幣的下一個最好的蓄水池。
好了,關於這方面問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麼些,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