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值靠忽悠?翱捷科技三年虧了42億,實控人遭上交所再三問詢
據上交所官網公告,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翱捷科技即將於6月25日首發上會。本次IPO擬發行股票不低於4183.01萬股,募集資金約23.80億元。
報告期內,翱捷科技累計虧損近42.3億元,公司人力成本高於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且仍在快速增長,預計這種情況上市後仍會持續。翱捷科技此番IPO定價的估值明顯高於已上市的國內同行,招股書給出的解釋是業務增長速度更快,但是公司在主打產品全制式蜂窩基帶通訊晶片已顯露疲態,其他業務增速高則歸因於低起點和低基數,翱捷科技IPO定價的高估值的合理性存疑。
在業績方面細分來看,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翱捷科技實現歸母淨利潤-9.98億元、-5.37億元、-5.84億元、-21.16億元,報告期內累計虧損超過42億元。
截至2020年9月30日,翱捷科技合併報表累計未分配利潤為-24.67億元。
針對虧損的情況,翱捷科技方面表示,公司2015年成立,成立時間尚短,需要大額研發投入保證技術的積累和產品的開發,因此處於虧損狀態。
報告期內,翱捷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40.66%、33.1%、18.08%、27.93%,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別為55.76%、58.03%、56.8%、50.27%。對此,翱捷科技表示,其以低毛利率迅速擴大市場的策略符合公司現階段情況。
翱捷科技並無控股股東。
目前,翱捷科技已經完成了兩輪問詢,在兩次問詢中,關於翱捷科技的控制權、第一大股東阿里網路等問題受到上交所的重點關注。
2017年8月翱捷科技有限第一次增資,阿里網路認繳出資6681.82萬美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提名董事蔣江偉。此後,阿里網路一直作為翱捷科技第一大股東,目前持股17.15%,同時出具了《關於不謀求實際控制權的承諾函》。
目前,翱捷科技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戴保家。戴保家直接持有公司9.36%的股份。
對此,上交所要求翱捷科技說明,阿里網路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不認定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原因和合理性。以及,阿里網路對股東大會、董事會構成及決議、日常經營管理的影響,是否影響公司的實際控制權,是否對公司存在重大影響力。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翱捷科技似乎還身陷訴訟風波。
2020年8月,翱捷科技先後兩次向劉石、上海移芯通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移芯通訊”)提起訴訟,皆因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標的金額分別為4500萬元、1.9億元,該案件正在一審審理中。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有媒體報道,2021年1月,移芯通訊向有管轄權的上海市智慧財產權法院起訴翱捷科技惡意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高達人民幣1億元。目前,該案已被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受理,案件編號為(2021)滬73知民初223號。
對此,翱捷科技在問詢函中表示,儘管公司尚無法獲知上述上海移芯(即移芯通訊)的具體起訴內容,但根據媒體報道,上海移芯本次對公司提起訴訟,系其認為公司起訴的產品為上海移芯未推出的產品,從而以訴訟方式予以反駁。但是,根據公司的起訴狀,公司起訴上海移芯所涉及的產品包括 EC616、EC617 等 NB-IoT 晶片及 EC618 等 CAT1 晶片。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及上海移芯的微信公眾號內容,上海移芯已於2019年6月量產了型號為 EC616 的 NB-IoT 晶片,且早在 2018 年即開始著力研發 CAT.1bis 晶片並即將在目前推出市場。因此,公司對上海移芯的起訴存在合理依據。
高估值合理性存疑。
2018年至2019年,翱捷科技的基帶通訊晶片增長幅度高達261%,然而2020年前9個月相比2019年僅增長3.4%。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資料, 翱捷科技2019年蜂窩基帶通訊晶片產品佔據全球基帶晶片市場的份額為 0.26%,市場份額佔比較小。翱捷科技的主要產品基帶通訊晶片在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18.07%和20.99%。同樣做基帶通訊晶片的高通和聯發科在2019財年的毛利率分別為64.57%和41.85%。
在高整合度WiFi晶片業務上,翱捷科技的終端客戶以美的為主,美的所代表的白電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對成本的控制比較嚴格,因此公司的毛利率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翱捷科技的上會稿是在2021年6月18日披露,理應披露2020年全年的財務指標,但是上會稿裡卻沒有這些指標,保薦人和翱捷科技似乎並未做到充分披露資訊的義務。在巨頭林立、門檻高的通訊晶片設計行業,為搏得一席之地的翱捷科技在眾多投資機構的助力下,已經燒了42.3億元。
即便此番順利登陸科創板得到“輸血”,前途仍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