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1.今天刷微博,看到@牛春寶 老師的帖子,很有觸動。投資要買就買高增長的行業和公司。
與我心有慼慼焉!
2.我今年賺到的一點錢,也是來自於高增長股,而因為貪圖低PE買的港股過去三年虧損累累。大概小五十萬吧,一正一反,少賺百萬不止。當然這裡也有港股被邊緣化的部分原因。
痛徹啊!其實港股也有漲的好的,而且恰恰是估值高的,比如騰訊。在港股撿垃圾為生的@管我財 財主這兩年花在女大學生身上的預算估計也少了吧?開個玩笑!管財主,家裡有屋又有田,實業為主,投資是摟草打兔子,順帶的。
3.年初看@草帽路飛 老師的雪球,他也曾說過,等待低估值股票的迴歸,也許是今後投資最大的坑。
一語成緘!
正文:
今年的股市如此走勢,兩極分化,很多人說你這是後視鏡,也有說行情分化歷史如此,會輪到大藍籌的,……
這些我都知道,否則手裡怎麼可能還會有不少房產和保險呢?沉沒成本啊!
但為何要買高增長。看我給你算一下。
1.先看不增長的坑:
芒格說過:投資長期看收益率就是ROE。
巴菲特說如果只有一個指標,也看ROE。
這些都對。但是芒格說的那個,肯定是不帶複利的 。為啥這麼說呢?
比如,在一個房屋飽和,房價不漲的年代或國家,房地產主要靠翻新為主,老房子推平了,蓋棟新樓,房東怕落坑,要先驗貨再付款,作為建築商,就得先投錢進去,一年做完,比如投自有或者合夥人自有資金1億(原材料人工軟硬裝稅費),賣1.3億,賺30%,這就是ROE。但如果這個市場不能擴大,業務也就擴大不了,這生意每次每年只能接一單,就是3000萬的,那利潤鎖死了。怎麼辦
要麼,你把這3000萬分了,然後保持每年30%ROE,但這30%就不是複利了。
是要麼把3000萬留下來,做淨資產增厚,有良心的,要繼續搞,但是市場不允許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啊!結果還是投1億賺3000萬收益,這上一年多出的3000萬,只能買買理財,ROE就一定拉低了,算上通脹N年總利潤收益相當於0.3億*N,毛估估十年下來淨資產接近5億,淨利潤現金流總和差不多四億,雪球怎麼滾都是越滾越慢!
沒良心的,搞點關聯交易,給小舅子的皮包公司輸送點利益,公司不僅僅是ROE降低了,利潤都要縮水了。
當然,實際情況,還有利用負債槓桿增加ROE,或市場有擴張,不行搞海外市場。再不行還有通脹,還有兼併對手呢。
但這裡,大家平時所說的賽道重要,就體現出來了。好賽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可以野蠻生長。
各位,好賽道好價錢,是真的。市場的錢不是傻子,人家不都是情緒驅使的,怎麼就不可能是你的思維桎梏了呢。一盎司的智慧,要一噸知識才能改變啊。
2.再看高增長的好處:
好價格怎麼辦?說好公司也要好價格,不能溢價太高。問題是如片仔癀,2017我就覺得估值貴,可它一直不便宜啊。
那我多少買划算?
我沙盤推演一下,一個高ROE下,高增長的公司,為何溢價買也划算,以及溢價多少合適?
強調一下,這些推演是定量的,公司分析應該是定性做前提的。但定性是為了保證定量,知道定量的好處,才會去定性的追求這種好公司好機會。
假設一個公司號稱某種茅臺, 還是嬰兒股本,巨人品牌,高天然差異壁壘決定了高ROE30%左右,公司不負債的情況下,靠自身利潤投資再增長,且保持ROE不變,看看淨資產的膨脹速度,接近14億,不同PB買入的勝算幾何?如下圖
利潤呢,爆炸增長,十年利潤現金流接近13億,不同PB買入的價值幾何?如下圖。
你看,好公司買貴點,忍忍就回來了 ,後面就爽歪歪了。成長是最好的安全邊際。
但好公司也別買得太貴,一是也需要時間去消化的,但實際時間長了變數多,出價太高容易踩雷。
那是什麼可以讓一個公司十年30%高增長?首先好賽道提供了先決的成長空間,其次護城河和管理層進擊力保駕護航。但是這賽道不應該只侷限於新興行業,如果一個公司抱了蘋果大腿,或者吞併其它競爭對手進入寡頭(但是競爭往往難以保證高ROE)局面,也是有高增長的。所以要具體的公司具體看。上面兩個例子對比,只是量化讓我們識別成長公司的優越性,以及付出一定溢價是值得的。
綜述,
1.有的公司所處行業是天然好賽道,那是因為幸運而出色,在享受經濟發展/消費升級/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或乘著科技升級趨勢下的紅利,可以讓它們好賽道延續很久。比如$貴州茅臺(SH600519)$ 和$恆瑞醫藥(SH600276)$ ,當然,不否認他們管理層的努力。
2.而有的公司卻會因為自身努力,自身選擇而變得出色。比如$立訊精密(SZ002475)$ ,比如格力電器,美的集團。
3. 沒成長的公司是單利,每年收利息一樣,頂多吃一次估值修復;成長才能享受複利滾雪球,才有資格趕上戴維斯雙擊。所以成長型公司才是時間的朋友。
選擇,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
祝大家中秋,國慶假期愉快!
祝祖國繁榮昌盛,芳華永駐!
星輝雪夜2020.10.1於蘇州工業園區湖東
/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