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達萬億的融資業務相比,融券業務在A股市場發展極為滯後,規模一直在低位徘徊。
2019年底,滬深兩市融券餘額僅137.8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不到0.03%;2020年,政策鬆綁後的融券業務終於迎來大爆發。截至8月18日,滬深兩市融券餘額達到643.95億元,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年內融券餘額大增506.15億元,增幅高達367.30%,融券餘額佔兩融餘額比重從0.9%升至4%。
下週一,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與科創板一樣新上市企業首日即可成為融券標的。有機構指出,創業板轉融通機制的完善將提振兩市融券餘額的規模,預計年內有望突破1000億元。
作為核心參與的各大券商,融券業務有望成為券商信用業務的增長點,並帶動多項業務增長。截至目前,相比融資業務,融券業務的的行業集中度更高,頭部券商的優勢突出。
截至2019年末,行業前五的分別是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以及中信建投證券,融券餘額分別為24.9億元、22.1億元、17.6億元、10.4億元和10.3億元,全部超過10億元,前五的市佔率高達62%。
融券餘額大增500億,年內有望破千億
根據 SEC 和東京交易所統計,2019年美國融券餘額佔兩融規模比例達 24%(分散授信模式代表),日本融券餘額佔比達 29%(集中授信模式代表),比重均超過20%。而2019年末我國融券餘額佔兩融規模比例僅1.4%,融資和融券業務發展顯著不均衡。
華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客觀審視國內融券發展滯後背後的原因,券源品種和規模有限、機構投資者可參與度偏低、轉融券機制仍有最佳化空間、風險和收益失衡降低出借方意願等是核心掣肘。
7月以來,A股走出了一輪牛市行情,兩融餘額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截至8月18日,滬深兩市兩融餘額為14816.5億元,其中,融資餘額達14172.56億元。
在火熱的行情下,市場目光幾乎全部集中在融資餘額上,但實際上融券業務今年也迎來了一輪爆發式增長,只是數量級偏小,沒有引發市場的關注。
截至8月18日,滬深兩市融券餘額達到643.95億元,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年內融券餘額大增506.15億元,增幅高達367.30%,融券餘額佔兩融餘額比重從0.9%升至4%。其中,僅7月以來,融券餘額增長了302.79億元。
華泰證券指出,融券機制能夠高效驅動市場價格發現、激發交易活力、豐富機構的多元交易策略、引領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交易機制與國際接軌。
值得注意的是,下週一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與科創板一樣新上市企業首日即可成為融券標的,融券餘額有望進一步攀升。
天風證券表示,創業板註冊制推出轉融通市場化約定申報方式,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納入可出借範圍,創業板轉融通機制的完善將提振兩市融券餘額的規模,融券業務將成為券商信用業務的增長點,預計年內有望突破1000億元。
制度突破驅動融券業務爆發,科創板融券佔比達20%
融券業務爆發背後,政策的鬆綁和改革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開源證券指出,融券政策鬆綁主要聚焦供給端和機制端。在供給端,允許公募基金轉融券,科創板新增四類出借人,兩融標的股擴容。
2019年,融券業務制度設計迎來最佳化。一是,公募基金參與轉融券細則落地,允許四類基金參與轉融通出借。二是,科創板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即可成為兩融標的,科創板轉融券新增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參與科創板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的戰略投資者作為出借人;三是,滬深交易所修訂兩融交易細則,擴大兩融標的,最佳化擔保相關制度,將融券標的範圍由950只擴充至1600只。同時,提高標的中的中小板、創業板股票佔比,取消維持擔保比例130%的底線,平倉線不再一刀切,交由券商和客戶自主商定。
據開源證券測算,截至2020年7月21日,基於公募基金轉融券比重要求,測算三類公募基金合計最高可出借證券規模達4428億元。
在機制端,則透過市場化改革,出借人意願大幅提升。
開源證券指出,在市場化定價下,借出人收益大幅提升。轉融券業務以14天和28天期限為主。以28天為例,固定費率機制下,出借人收益率為1.8%;市場化機制下,科創板轉融券平均融出費率提升至約5.7%(以0.6%費率差反算),出借收益率增加近4個百分點。
一系列的制度的改革,推動了今年融券業務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作為融券業務最佳化的試驗田,科創板的融券餘額佔兩融的比例超過20%,市場融券需求被徹底啟用,融資融券業務發展均衡。
8月17日,科創板兩融餘額合計340.0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9.49億元。其中,融資餘額合計269.0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6.78億元;融券餘額合計71.07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2.71億元,融券餘額在兩融的比重佔比達到20.89%。
融券業務收入集中度高,龍頭券商具備競爭優勢
在融券業務大發展的趨勢下,作為核心中介機構的證券公司,如何快速抓住業務發展契機、打造競爭優勢,備受市場關注。
首先是直接給券商帶來業務收入,如果年內融券餘額達到1000億元,在2.5%的淨費率下,融券業務淨收入將達25 億元。
開源證券指出,作為資本中介業務,融券業務除了為券商直接貢獻利息收入外,也是機構客戶綜合化服務的重要一環。市場融券活躍度的提升,將直接帶來機構客戶量化交易、對沖交易策略的業務規模增長,券商有望透過融券創設更多的場外衍生品,機構客戶業務的擴張將直接為券商經紀、融資、託管和衍生品帶來業務增長。
不過,目前融券業務集中度明顯高於融資業務,頭部券商的優勢更為明顯。
截至2019年末,行業前十家券商融券業務市佔率合計達80%,遠高於融資市佔率的53%。其中,行業前五的分別是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以及中信建投證券,融券餘額分別為24.9億元、22.1億元、17.6億元、10.4億元和10.3億元,全部超過10億元,前五的市佔率更是高達62%。
“在市場化機制下,券源、客戶以及撮合是競爭關鍵。頭部券商在機構客戶方面具有較強的資源積累,融券需求量較大;同時,頭部券商在ETF做市、基金代銷等方面綜合優勢突出,在獲取券源時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整體看,頭部券商更加受益於融券業務的擴容。”開源證券表示。
華泰證券也表示,融券業務要求券商持續打磨核心競爭力,未來大型龍頭券商有望構築競爭壁壘。目前國內部分龍頭券商看到融券業務發展藍海,以融券創新模式為牽引,強化信用業務的發展特色和領先優勢。“核心競爭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券商持久發力與打磨。”
責編:劉贇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來源:券商中國)
【來源:大河財立方】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