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20年二、三季度的低谷期後,上市銀行業績似乎正走出疫情影響迎來拐點。
截至1月22日,共有8家銀行釋出2020年業績快報,業績在過去一年呈現“低開高走”態勢,8家銀行全年淨利潤均實現正增長,資產質量持續改善,但同時營業收入增速出現分化。
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認為,長期來看,銀行之間的分化會進一步加大,銀行未來在收入增速與新增不良之間選擇平衡,將體現出個體能力的差異。
淨利迴歸正增長
回看2020年銀行季度報告,二季度、三季度可謂銀行的“業績低谷期”:淨利潤增幅放緩明顯或者直接同比下降。隨著上市銀行2020年業績快報陸續披露,8家銀行實現了全年歸母淨利潤的正增長。
截至目前,已有三家股份行、兩家城商行、三家農商銀行公佈了2020年業績。淨利潤指標上,招商銀行為973.42億元,同比增長4.82%;興業銀行為666.26億元,同比增長1.15%;光大銀行為 378.24億元,同比增長1.26%;上海銀行為208.85億元,同比增長2.89%;江蘇銀行為150.66億元,同比增長3.06%;無錫銀行為13.12億元,同比增長4.96%;江陰銀行為10.57億元,同比增長4.34%;蘇農銀行為9.56億元,同比增長4.71%。
營收方面,除江陰銀行同比下降2.38%,7家上市銀行實現同比增長,但營收增速分化明顯。其中江蘇銀行、興業銀行、無錫銀行同比增長10%以上,分別為15.68%,12.04%和10.06%。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蘇農銀行、上海銀行分別增長 7.71%、7.32%、4.85%和1.90%。
銀行2020年業績快報釋出之後,銀行股價也有所反映。1月14日晚,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先後披露2020年度業績快報,兩家銀行全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轉正,1月15日,銀行板塊再度集體大漲,截至當日收盤,銀行板塊上漲2.22%,37只個股全線上漲,興業銀行收漲6.37%,招商銀行收漲4.26%。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淨利潤正增長符合預期,銀行業績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隨著宏觀經濟的恢復,銀行業績逐步轉好是正常的,應該會是普遍情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2020年銀行業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信貸投放是超常規的,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還是利差收入,因此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正增長是符合預期的。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我國2020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6.5%,創2019年以來的新高。考慮到銀行業是順週期行業,銀行業四季度營業收入環比大幅度上升應該是基本確定的,淨利潤正增長對行業也具有普遍意義。
不過,放之整個銀行業,商業銀行淨利潤同比微降。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1月22日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初步統計,2020年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2萬億元,同比下降1.8%。
不良下降背後
資產質量方面,除上海銀行不良率較2019年末微升0.06個百分點,7家銀行的不良率均較2019年末有所下降,其中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無錫銀行下降了超0.1個百分點,分別下降0.29、0.18、0.11個百分點至 1.25%、1.38%、1.10%。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家銀行的資產質量持續改善:興業銀行不良率創2015年一季度以來最低水平;招商銀行不良率為1.07%,創下2014年以來新低;江蘇銀行1.32%的不良率為2015年來的最優水平。
梁濤在上述新聞釋出會中表示,銀行業主要經營和風險指標處於合理區間。2020年,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資產3.02萬億元。截至2020年末,不良貸款餘額3.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816億元;不良貸款率1.92%,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76%,較年初下降5.1個百分點。
董希淼認為,銀行不良貸款率紛紛下降,首先由於2020年信貸投放加快,貸款餘額增長較快,稀釋了不良貸款;其次銀行採取多種措施加大了對不良貸款的處置,不良貸款增速得到控制;再者經濟下行在金融領域的反映有一定滯後性,部分違約風險被延緩暴露。
婁飛鵬表示,延期還本政策實施後,各界確實對貸款集中到期後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問題較為關注,擔心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集中爆發。但就當下情況看,國內經濟持續有力恢復並且好於預期,產生較多的貸款需求,這些有助於穩定銀行業資產質量。前期銀行業也透過增加撥備等方式採取了措施,預計銀行業不良風險集中釋放的可能性較小。
戴志鋒表示,從銀行板塊基本面情況展望,銀行資產質量存量包袱消化,穩健性好於預期。表內風險方面,行業70%的信貸在國企、基建和地產;存量風險方面,2014至2017年製造業、批發零售業貸款風險已係統性出清;問題增量風險可控,零售信貸經歷了疫情考驗,小微佔比低且以抵質押為主。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釋出會中表示,2020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原因包括一是銀保監會要求銀行必須加強風險管控,嚴防風險,二是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去年處置了3.02萬億元的不良資產,力度是空前的,三是去年經濟增長超出預期,經濟增長2.3%,為銀行不良貸款沒有出現大幅反彈創造很好的基礎。但是不管怎麼樣,監管都是從審慎角度出發觀察這個問題,一定要看到未來銀行不良貸款的形勢還是比較嚴峻,潛在的不良貸款還有可能增加,銀保監會都做了壓力測試,有相應的預案。
未來分化加大
淨利潤轉正固然是反映銀行經營業績的重要訊號,但是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關注銀行發展,還應關注其他業績指標,包括銀行未來的發展戰略定位。
婁飛鵬認為,淨利潤是反映銀行經營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還應關注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收入結構尤其是中收佔比,以及與淨利潤相關的人均利潤、ROA(資產回報率)、ROE(淨資產收益率)。
董希淼表示,關注銀行業績可以從如下維度展開:一是規模方面,比如存貸款的增長情況;二是盈利方面,比如盈利結構中的非息收入佔比;三是風險方面,比如不良貸款率,關注類貸款佔比,非信貸類不良資產情況等。
同時,他認為還要關注銀行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情況。2021年,隨著疫情逐步好轉、國際形勢趨於平穩和宏觀經濟恢復,我國銀行業經營狀況將得以改善,利潤增速將回升到5%—10%左右的正常水平。業績回升將為銀行業持續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奠定基礎。大中型銀行在金融科技發展中已經初步獲益,技術投入、人才培養的步伐將加快。中小型銀行在“非接觸銀行”服務中承受了壓力,尋求數字化轉型的動力將大大增強。
戴志鋒表示,長期看,客戶結構下沉,零售與財富管理是行業未來方向,銀行之間的分化會進一步加大,銀行未來在收入增速與新增不良之間選擇平衡,會體現出個體能力的差異。此前地產貸款集中度新政出臺和信用卡利率上下限的取消本質也是如此。資產獲取能力優異、有風險定價能力的銀行會走出來。從這個維度,繼續看好龍頭優質標的集中度提升。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