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1資本研究院跟蹤資料發現,有一批基金長期虧損,有的10年虧損、有的5年虧損、有的3年虧損。
作 者丨龐華瑋、姜詩薔
編 輯丨李新江、陳思穎
又到一年年末時,公募基金一年一度的業績排名戰亦將步入終局。
事實上,去年公募基金優秀的業績表現給績優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經理都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從而引發今年的爆款基金髮行潮。
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排名戰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今年不少基金公司的爆款產品均是來自於基金經理的業績支撐,又到年末,大家對業績的關注自然也更高。這意味著明年誰家異軍突起,誰家表現平平,可能就在這一月時間。”12月3日,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今年基金火爆,當我們往前看的時候,投資人希望選出最好的基金,但首先要避開最差的基金。
21資本研究院跟蹤資料發現,有一批基金長期虧損,有的10年虧損、有的5年虧損、有的3年虧損。
最“差”基金榜:十年12只公募基金仍在虧損
統計顯示,部分B類份額和商品型基金的長期收益最差。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經理更換較為頻繁,以及基金成立在市場相對高位,對基金中長期表現有較大影響。
根據長期最差基金的前車之鑑,基金避“雷”的要點是:不要長期持有商品類基金,儘量在市場相對低點購買指數基金,以及選擇超額收益獲得能力較強且持續性較好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
10年還虧損的基金
投資基金無疑是理財的一種不錯的方式。
2018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指導釋出的《公募基金成立20年專題報告》顯示,公募偏股型基金成立近19年的年化收益率為16.18%,超出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8.50個百分點,公募基金近20年內,有10只基金平均累計分紅超過100億元。
然而,現實中比較遺憾的是,有一批權益類基金的持有人因為選錯了產品,沒有享受年化16.18%的收益,甚至是長期負收益。
21資本研究院跟蹤資料發現,10年(2010-12-1至2020-12-1,以下同)還在虧損的基金有12只。
其中包括申萬菱信深成指B(-56.30%)、國聯安商品ETF(-22.98%)、國聯安上證商品ETF聯接(-22.52%)、天治低碳經濟(-14.58%)、嘉實恆生H股(-12.31%)、金元順安價值增長(-12.16%)、中海能源策略(-7.64%)、泰達宏利品質生活(-5.42%)、長城景氣行業龍頭(-1.47%)、大成財富管理2020(-1.19%)、民生加銀精選(-0.86%)、東吳行業輪動(-0.46%)。
上述12只10年負收益基金中,包括4只被動指數基金,其中3只(申萬菱信深成指B、國聯安商品ETF、國聯安上證商品ETF聯接),位列虧損前三名,而1只QDII基金(嘉實恆生H股)同樣是被動指數基金。
1只偏債混合型基金(大成財富管理2020)、3只靈活配置基金(天治低碳經濟、泰達宏利品質生活、長城景氣行業龍頭)、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金元順安價值增長、中海能源策略、民生加銀精選、東吳行業輪動)。
它們囊括了除貨幣型、純債型基金之外的主要證券基金型別。
可見“雷”基幾乎無處不在。
那麼,為什麼一批基金出現10年仍虧損的現象呢?
其中,4只被動指數基金,基金業績收益高低與基金經理關係不大。比如,嘉實恆生H股,2010年9月成立,成立在高點,H股指數表現最近10年不佳,銀行股佔比較高,而這10年是金融的熊市。
近10年,虧損最多的被動指數基金是申萬菱信深成指B,10年不但沒賺錢,虧損還高達56%,與其特殊的設定有關,B類份額放大了收益和虧損,作為分類基金在今年底將徹底清理,以後也不再有此類產品,因此可以乎略不討論。
10年還虧損的基金,除了4只被動指數基金之外,還有8只主動管理型基金,它們的業績與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有緊密關係。
比如,天治低碳經濟。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指出,從2010年後,經歷5位基金經理,同類排名都不佳,任職期排名都在後三分之一附近。
而中海能源策略也同樣有類似情況,中海能源策略10年來有6位基金經理。
讓人最感慨的是東吳行業輪動,當年的明星基金,在2008年4月發行時,規模達到了31億份,當年這個資料相當高。可惜成立時即為規模最高點。
據曾令華介紹,東吳表現也是和人員的變動有關。
“之前,徐建平任總經理,王炯為投資總監。王炯靠低倉位在2008年一戰成名,2010年又捲土重來,那幾年,‘東吳三劍客’名躁一時,這也是當時東吳行業輪動首發能夠力壓眾多大牌公司博時、興全等的原因。2012年王炯、徐建平先後離職,幾乎迎來了東吳基金最黑暗的時刻。”
3-5年虧損的基金
曾令華認為,人員變換較多的基金,很難取得持續好業績。而雙基金經理一般業績也難有好的表現。
曾令華指出,基金經理如果做錯了,最後表現只有一條,就是高點買,低點賣。對個股沒有深入研究,容易追高,也容易在下跌時不敢拿,或者加倉。沒有鮮明特點的基金經理,可能真是在投資上還沒有想清楚。到底賺什麼樣的錢,自己的資源稟賦是什麼,持續賺錢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值得永恆追問的。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跟蹤資料,5年(2015-12-1至2020-12-1,下同)還虧損的基金總共191只(A|B|C類份額分開計算,下同)。
被動型基金和QDII佔比例最大。
排在前列的一批5年虧損基金大多為被動型基金的B類份額,佔據前50名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前19名全部為B類份額。
近5年虧損最嚴重的基金是創業股B,虧損高達91.52%。緊隨其後的是傳媒B(-89.60%)、體育B(-87.34%)、高鐵B(-82.12%)、軍工B(-81.17%)。
近5年虧損超過50%的基金32只,17只基金虧損在30%-50%之間,45只基金虧損在10%-30%之間。
而3年(2017-12-1至2020-12-1,下同)還虧損的基金有165只。同樣是被動型基金和QDII佔據前列。
近3年虧損排名前列的是中融鋼鐵B、鵬華鋼鐵B,分別為-78.65%、-64.37%。此外,高鐵B(-62.65%)、煤炭B(-58.49%)、國泰商品(-54.08%)。
9只基金3年虧損超過50%,13只虧損在40%-50%之間,10只虧損在30%-40%之間,20只虧損在20%-30%之間。
格上理財首席策略師張婷總結,從目前虧損的基金來看,3年以上基金出現虧損主要源於幾方面:
一方面,商品型基金隨著經濟週期會發生較大的波動,長期持有下來很難有持續收益,更多是坐過山車,導致長期持有收益較差;
二是基金經理更換較為頻繁,甚至有10年更換10個基金經理的產品,這就會導致基金風格和業績持續不穩定,超額收益難以獲取,長期業績較弱;
三是基金成立在市場相對高位,比如恆生H股這隻基金成立在2010年,由於被動跟蹤恆生H股指數,目前該指數尚未回到當時的市場高點,導致該基金一直都沒有獲得正收益。
曾令華認為,“買基金不妨看看後視鏡。看排名買基金不靠譜,不看排名就買基金就是特不靠譜了。新基金經理還是要拉出來遛遛再說,不怕錯過,就怕買錯。”
張婷認為,對投資者而言,購買基金時避雷需要關注幾點:
一是選擇超額收益獲得能力較強且持續性較好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一旦發生基金經理離職,要特別關注新上任基金經理的能力,一旦發現超額業績下滑,就要進行贖回;
二是對於商品類基金不建議長期持有,更多可以根據經濟週期,做階段性機會的操作,商品類基金很難產生未來盈利的持續上行;
三是儘量在市場相對低點購買指數基金,尤其是偏週期屬性的指數基金。
有人歡喜有人憂:還剩20個交易日,今年已誕生8只“翻倍基”
整體來說,今年權益市場表現不錯,不少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表現突出。
Wind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日,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回報為39.32%;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回報亦超過30%,分別為34.64%、32.63%。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按照Wind資料統計,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中,目前已有8只基金收益翻倍。
8只“翻倍基”
Wind資料顯示,目前主動權益基金中,今年以來回報最高的是廣發高階製造A,該基金今年以來截至12月2日的收益為128.35%。
該基金超出了收益排名第二的農銀匯理工業4.0基金約15個百分點。
業績排名緊隨廣發高階製造A之後的則是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3只基金,其中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兩隻基金今年以來截至12月2日的回報超過110%,為113.23%和110.33%;農銀匯理研究精選為108.99%。
除此之外,還有工銀瑞信戰略轉型主題、工銀瑞信戰略新興產業A、工銀瑞信新興產業C,以及廣發鑫享4只基金今年以來截至12月2日的收益翻倍,分別為106.26%、103.37%、102.62%、100.79%。
從基金公司來看,廣發基金、農銀匯理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包攬了這8只翻倍基。
“今年上半年市場熱點圍繞科技、消費、醫藥等等,相關主題基金收益表現突出,下半年以來,隨著經濟資料的修復,A股週期風格相對於成長風格以及A股整體都跑出了明顯的超額收益,週期風格無論是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都累積了相當漲幅。在當前順週期行情下,不少週期相關主題基金也擠進收益榜單前列。”華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受訪指出。
以廣發高階製造A為例,該基金三季報中前三大重倉持股為隆基股份、錦浪科技、通威股份,均為光伏行業個股。資料顯示,隆基股份今年6月以來股價飛漲,今年以來截至12月3日股價漲幅已經達到182.12%。
這隻基金由孫迪、鄭澄然共同管理,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表示,基金三季度新增了化工、電子板塊的配置,在全球經濟弱復甦的背景下,低估值的製造行業有望獲得較好的超額收益,同時科技類資產仍然有較高的價效比。此外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將會是市場關注的重點,有望成為四季度投資的主旋律。
就下半年開始表現突出的順週期行情來說,不少基金業績已嶄露頭角。譬如創金合信工業週期精選、諾德週期策略等基金今年以來截至12月2日的收益已經超過了90%。
“當前中美工業週期築底共振,支撐順週期主線未來還有反覆表現的機會,目前到來年二月春季躁動行情結束前,都是交易順週期的視窗期。”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
業績與規模的取捨
2020年公募年末戰局最終走向如何,尚有20個交易日有待考驗。
不過目前來看,各家基金公司已經開始行動,“限購保業績”這一操作多次上演。
譬如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公告稱自11月26日起在代銷、網上直銷系統調整大額申購業務,單日單賬戶累計申購由不應超過5萬元調整為不應超過5000元;中歐基金也表示為更好地保證中歐新趨勢混合基金(LOF)的穩定運作,決定自11月30日起限制該基金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的金額。
事實上,今年的爆款基金髮行大戰仍在眼前,2019年業績排名靠前的明星基金經理的號召力已經被市場證實,基金公司依靠突出的業績轉瞬間即完成了規模逆襲。
這也讓公募基金年末的排名大戰更受重視。
“今年很多公司都出現了爆款產品,來自公司的壓力也很大,但沒有業績也很難出爆款,所以公司各方面都非常重視。”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不過公募基金的業績與規模衝突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基金規模做大,業績卻跟不上,這在往年的排名戰中也有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少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規模並不大。譬如農銀匯理工業4.0、工銀戰略新興產業、廣發鑫享,3只基金的最新規模均不超過10億,其中工銀戰略新興產業的規模僅有3.45億元。
而基金規模超過20億的,僅有廣發高階製造A、工銀瑞信戰略轉型主題、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3只基金,其中廣發高階製造A規模最大,三季度末基金規模為71.22億元。
而今年年中以來成立的不少爆款基金的表現相對平淡。
譬如今年7月份成立的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鵬華匠心精選等發行規模在290億以上的基金,其成立以來截至12月2日的收益均不足5%。而今年以來發行份額最大的南方成長先鋒,該基金在6月12日成立,其A/C份額截至12月2日的回報分別為6.79%和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