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我國交易所債券市場創新產品不斷湧現,市場交投愈加活躍,對外開放程度穩步提升。為更好滿足新入市及潛在投資者需求,幫助投資者做好債券投資“入門功課”,系統瞭解債券投資知識,深交所投教中心特別推出了《投資者入市手冊(債券篇)》,並在此基礎上精編為“債券入門300問”系列文章。本篇為第八篇,介紹債券市場利率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1.影響債券市場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債券收益率受到經濟基本面、資金面、政策面、供需關係和市場情緒等五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經濟基本面:主要包括經濟增長情況和通貨膨脹指標。如果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利率下行的可能性更大,利好債市;而通貨膨脹越嚴重,則對債市越不利。
資金面:資金面通常指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多少,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繳稅因素、節假日取現需求、月末和季末的季節性因素等密切相關。資金面松有利於債券價格上漲,資金面緊則對債市構成利空。
政策面:政策面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監管政策等。政策面透過影響資金面、經濟執行和市場參與者行為來影響債券市場。一般來說,貨幣政策偏寬鬆對債市構成利好,財政政策偏積極對債市構成利空,監管政策影響需視具體情況分析。
供需關係:債券市場的供求直接影響債券價格,供給增加或需求減弱時,債券價格通常下跌,當供給減少或需求上漲時,債券價格通常上漲。債券供需關係對債券收益率產生擾動,但不影響趨勢。供給端是觀測的重點,短期內發行放量可能對債市構成利空。
市場情緒:投資者情緒是利率走勢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政策面、資訊面等因素催化下,投資者情緒可能偏向樂觀或悲觀,並促使利率走勢出現快速變化。債券是重要的避險資產,如果市場風險偏好下降,資金通常流出股市流向債券,因此我們常常看到“股債蹺蹺板”現象。
2.衡量經濟基本面的指標有哪些?
衡量經濟基本面有以下常用指標:
(1) 經濟增長的衡量指標
從長期來看,名義經濟增長決定資產回報,資產回報引導負債成本,如果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那麼整體利率水平也會面臨下行壓力,從而利好債市。分析經濟增長情況有助於判斷債券市場利率走勢,而GDP同比增速及PMI則是兩個重要的經濟增長衡量指標:
GDP同比增速:GDP指經濟社會(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即國內生產總值。 GDP同比增速,指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值和上一時期、上一年度或歷史相比的增長幅度,通常用GDP同比增速衡量經濟增長的情況。
工業增加值: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餘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額: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和投資比例關係的綜合性指標。
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反映經濟狀況的先行指標,具有較強的預測和預警作用。PMI指數一般分為綜合PMI指數、製造業PMI指數和非製造業PMI指數,分別反映當期全行業、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執行情況。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收縮。
(2) 通貨膨脹衡量指標
通貨膨脹是指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短期利率與通貨膨脹及通貨膨脹缺口成正向關係,短期利率的抬升會透過利率傳導機制傳導至長期利率,因此當通貨膨脹率走高或超預期時,對債市往往是利空的,債券收益率也會預期走高。通貨膨脹水平通常用CPI和PPI來衡量:
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專案價格變動趨勢與程度的相對數。CPI的同比或者環比變動可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程度。
PPI:即生產者物價指數,反映一定時期內全部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總水平的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透過該指標可觀察出廠價格變動對工業總產值及增加值的影響。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