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具有壟斷地位、可以利用市場優勢逼迫供應商”二選一“的電商領頭羊,可能在短期內成為部分機構的“棄子”,一年來機構整體持倉比大幅下降。強監管下,小型電商平臺更獲機構青睞。
監管機構最早發力的電子商務領域,機構整體呈現出“大平臺減倉,小平臺加倉“的跡象:
中國基金報記者透過統計二季度機構持倉資料發現,資管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機構在二季度對一些電商大平臺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減倉,如阿里巴巴機構持倉比率從一年前的44..11%降至二季度末的24.32%;反而是拼多多、唯品會等規模較小的電商獲得機構一定程度的加倉。
一邊拋售一邊增持
機構“棄大抓小”?
資料來源:wind 截至6月30日
二季機構持倉已經披露完畢,持有1億美元資產以上的機構已經悉數提交持有頭寸,這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難得洞察機構在熱門股上持倉態度的機會。
以在美股市場上市值規模靠前的四大電商中概股為例,大平臺被機構一定程度減持:阿里巴巴獲得機構增持及新進持股合計24.16億股,減持及退出32.38億股,機構淨減持8.22億股;京東獲得機構增持及新進持股合計6.34億股,減持及退出7.88億股,機構淨減持1.54億股。
阿里巴巴機構持股變化:
京東機構持股變化:
相比較 ,拼多多獲得機構增持及新進持股合計6.30億股,減持2.90億股,機構增持3.40億股;唯品會也是類似,機構增持及新進持股5579萬股,機構減持及退出3803萬股,機構合計增持1776萬股。
拼多多機構持股變化:
唯品會機構持股變化:
資料來源:wind 單位:萬股
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或許是在電商領域投資上“減大持小“的代表。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公佈第二季度13F持倉報告顯示,第二季度累計減持阿里巴巴7402萬股,剩餘持倉982萬股,減持幅度高達88.28%,同時,貝萊德卻小幅減持了京東,小幅增持拼多多。
依據wind資料,從機構持有比例來看,阿里面臨了機構較大減持:二季末,阿里巴巴獲得機構持有比例約24.32%,今年年初這一比例達36.19%,而一年前機構持股佔比達44.11%。相比較,中小平臺機構持股變化較為穩定:拼多多機構持股佔比 19.49%,上期機構持股佔比19.28%;唯品會機構持股46.96%,上期為46.19%。
小平臺業績增速亮眼
價格同走低被“誤殺“?
8月18日,唯品會公佈了2021年第二季度業績。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總淨營收296.08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年同期為241.11億元,同比增長22.8%;淨利潤10.85億元,上年同期為15.39億元。
一些反映公司業績增長潛力的資料也表現亮眼:第二季度GMV(成交總額)為481億元,上年同期為384億元,同比增長25%。活躍使用者數量為5110萬,上年同期為3880萬,同比增長32%;總訂單為2.215億筆,較上年同期的1.705億筆增長30%。
相比較,反壟斷處罰等因素影響在一季度抵扣掉後,阿里巴巴開始遭遇淨利潤及部分業務下滑的困境。
8月初公佈的季報顯示:今年二季度,阿里巴巴營收2057.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537.5億元有所增加,但不及市場預期;歸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451.4元,同比下降5%。
儘管大小平臺增長出現分化,但電商整體估值受情緒打壓,阿里巴巴美股8月17日下挫4.91%,股價創近期新低,亞洲市值第一寶座也被臺積電奪走。其餘電商個股也都相繼走低,唯品會8月17日跌5.30%,拼多多跌3.37%,唯品會跌5.30%,三隻個股股價同樣創下近期新低。
下半年來,中概股中四大電商平臺拼多多跌幅最大,達到37%;唯品會下跌27%,阿里巴巴下跌23%,京東稍好跌19%,一些網友不禁感嘆,業績向好的小平臺可能存在誤殺。
監管持續加碼
利於小平臺業務增長
目前,針對電商平臺的監管還在持續加碼。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釋出《禁止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草案,這份草案顯示,監管部門將要求企業經營者不能以任何技術手段,實施“二選一“行為。
根據這份草案,企業經營者(平臺業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例如限流、遮蔽或下架,影響其他經營者(在平臺上架的經營者)的交易機會,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的正常執行,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此外,企業經營者也不得利用資料、演演算法等技術手段,收集、分析交易方式與內容,藉此提供不同的交易資訊,侵害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市場人士一般分析認為,加碼電商平臺監管是通用規定,禁止透過演算法“殺熟”等做法在大小平臺上一視同仁,但禁止“二選一”的規定主要針對具有壟斷地位的電商平臺,這一規定有利於打破平臺壟斷,小平臺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編輯:艦長
人均月薪7.8萬!騰訊二季度淨利340億元,首次公佈小學生遊戲流水佔比!上海一女護士確診新冠,1地調整為中風險地區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