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世界不能失去合作和全球貿易的穩定力量

香港《南華早報》6月11日文章,原題:世界不能失去合作和全球貿易的穩定力量  “去全球化”“脫鉤”“去風險”“境內轉包”等說法風靡一時之際,我不以為然。

實際上,我們需要的是“再全球化”,並重申全球化和多邊合作過去60年裡所帶來的價值和好處。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表示,因為全球化,超過10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每天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世界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36%下降到2018年的9%,儘管這一趨勢暫時被新冠疫情中斷。

香港《南華早報》:世界不能失去合作和全球貿易的穩定力量

去全球化的危害

世貿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奧薩近日警告稱,如果全球經濟分裂成相互競爭的集團,全球實際收入將平均下降5.4%。奧薩同時認為,多邊主義復甦口能會使實際收入增加3.2%。

如果全球化的好處如此確鑿,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得出結論,認為我們需要用獨立取代相互依賴,把一體化侷限在友好國家的圈子裡?伊維拉表示,去全球化主義者認為,全球化使經濟面臨過度風險,導致就業崗位流失,並加劇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收入不平等。他們稱,在新冠疫情期間,維持全球化經濟蓬勃發展的供應鏈急劇崩潰,暴露出不可接受的脆弱性,使數百萬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

去全球化主義者還表示,國家安全處於危險之中,對效率的追求使恢復力也處於危險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去風險:將工作崗位帶回國內、設定保護性壁壘、簡化和縮短供應鏈,以及在這些必要的結構性變革產生效果的同時提供補貼。對其他的出口市場來說,更高的成本和更高的壁壘是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

伊維拉則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和有害的。她表示解決失業現象的辦法不是保護主義,而是集中力量對被拋棄的勞動力進行再培訓。

供應鏈可以迅速恢復

在新冠疫情的最初幾個月,供應鏈確實經歷了混亂。然而,它們迅速恢復,顯示出其在確保全世界獲得藥品、醫療裝置和疫苗方面的價值。

疫情和俄烏衝突確實暴露了供應鏈的脆弱性和瓶頸,但伊維拉表示,解決方案是重新全球化,而不是去全球化,應發展“更深層次、更分散、更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無論那些呼籲去全球化的人在煽動什麼,迄今為止的資料顯示,響應者微乎其微。

美國正在破壞多邊貿易體系

前世貿組織副總幹事艾倫·沃爾夫在過去一個月裡撰寫了幾份政策檔案。他警告稱,由於未能認識到全球化和多邊合作的基本價值,全球經濟將面臨危險。他認為,世界貿易體系面臨的主要威脅不是脫鉤,而是最大的貿易國家正在破壞多邊貿易體系,並在現有貿易規則之外行事。

他指責美國徵收關稅,併為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辯護,利用補貼和“購買美國貨”規則保護國內產業。最嚴重的是,他譴責美國削弱了世貿組織基本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背棄了多邊貿易協議,轉而支援雙邊協議。沃爾夫的研究指出了一些當務之急:需要迫切重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減少補貼本地化的政策,以及承認市場力量的根本優先地位。簡而言之,就是採取措施,避免多邊體系沿著民族主義路線惡化。我們誰也不能失去多邊合作和國際貿易這一穩定力量。正如沃爾夫總結的那樣,“在20世紀上半葉,人類發現從和平滑向衝突和戰爭是多麼容易,而從武裝衝突造成的破壞中恢復過來又是多麼困難。我們需要銘記這些教訓。”(作者大衛·多德韋爾,陳欣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84 字。

轉載請註明: 香港《南華早報》:世界不能失去合作和全球貿易的穩定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