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大事】玉米產業發展要服務糧食安全

【糧食大事】玉米產業發展要服務糧食安全

  在玉米供需關係緊張的情況下,玉米是用來加工飼料,還是用來生產燃料乙醇,直接關係國家糧食安全。我國糧食實現“十九連豐”,有能力解決好自身吃飯問題,但飼用糧和工業用糧消費持續增加,糧食供需中長期將處於緊平衡態勢,總量問題與結構性矛盾並存。在優先滿足飼用糧的原則下,繼續實施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的產業政策,進一步改善玉米產不足需的局面。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變化,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從米麵油到肉蛋奶,糧食直接消費減少而間接消費增加,總糧食消費量仍然呈剛性增長的態勢。從玉米消費結構看,糧食消費細分為食用消費、飼用消費、工業消費和用種消費,飼用消費佔比60%以上,工業消費佔比20%至30%,食用及其他消費佔比約為6%至7%。除了用種消費保持穩定外,飼用、工業、食用及其他消費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成為我國玉米消費大幅增長的驅動因素。受環境資源約束,玉米增產乏力,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產能快速擴張,會大規模擠佔飼用糧,持續推高玉米價格。

  我國發展糧食燃料乙醇加工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2000年,為解決超期超標的陳化糧,我國開始計劃推進生物燃料乙醇試點工作。2002年,國家在河南省和黑龍江省的5個地市啟動車用乙醇汽油試點方案,2004年,擴大試點範圍,批准了4個車用生物燃料乙醇專案。2006年,根據糧食市場形勢變化,國家暫停玉米燃料乙醇新增產能,開始鼓勵發展非糧燃料乙醇。2017年我國面對糧食連年高產、庫存高企的問題,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適度發展糧食燃料乙醇。2022年在玉米產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我國又提出要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減少對玉米的消耗。可以看出,我國發展燃料乙醇生產的初衷是為了處置超期超標人畜不能食用的糧食,後來燃料乙醇加工起到了調節國內糧食供求的作用。

  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一定要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大局。我國人多地少,糧食供需長期處於緊平衡,不能像美國那樣大規模發展糧食燃料乙醇加工,否則會傷及糧食安全的根本。為了確保口糧和飼用消費需求,我國發展糧食燃料乙醇一直本著“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嚴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特別是嚴格控制玉米用於工業酒精、燃料乙醇、塗料等非食物鏈生產。如果對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不加以限制的話,在國內糧食難以滿足工業消費需求的情況下,不得不大量進口玉米,將從根本上改變國內玉米供需格局,危及國內玉米產業安全和糧食安全。但需要指出的是,超期超標的糧食加工燃料乙醇,不會影響糧食安全。

  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種“生長出來的綠色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我國要嚴格控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但鼓勵非糧食資源生產燃料乙醇。目前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的生產原料從玉米、水稻、小麥等糧食逐漸轉向甘蔗、木薯等經濟作物和玉米秸稈、藤蔓、木屑、灌木枝等農林廢棄物,逐漸擺脫對糧食的依賴。

  在糧食總量問題和結構性問題並存的當下,嚴格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滿足飼用消費的同時,還要持續推進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持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讓每寸土地每粒種子都要釋放增產潛力,有效滿足吃得飽、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的消費需求。 (劉慧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45 字。

轉載請註明: 【糧食大事】玉米產業發展要服務糧食安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