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澳洲鋰礦公司Pilbara進行了第二次鋰輝石精礦拍賣,最後的拍賣價格顯示為2240美元/幹噸,繼續創歷史新高,遠超目前鋰精礦1000美元/幹噸左右的主流價格,大超市場預期。
早在7月29日Pilbara的首次拍賣會上,當時只有17家競拍企業參與,但最終成交價格就已經高達1250美元/幹噸,震驚了整個市場。
而本次鋰精礦拍賣出2240美元/幹噸的高價,據海通證券測算,考慮海運費和鋰鹽廠合理利潤,對應鋰鹽價格將上破20萬元。
這裡不得不介紹一下Pilbara,它是全球主要鋰礦基地——澳洲的主力鋰礦公司。
而在這兩次震驚行業的鋰礦拍賣之前,Pilbara在國內曾經引發媒體熱議的訊息是2019年9月時,寧德時代以5500千萬澳元(時價約合2.63億元人民幣)入股Pilbara,佔彼時發行後總股本的8.5%;而在寧德時代之前,贛鋒鋰業的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是Pilbara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其約8.24%股權。
現在查詢Pilbara官網的股東介紹,會發現第一大、第二大股東已被投資機構佔據,寧德時代現為其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約為7.07%;贛鋒鋰業子公司則位居七八位,持股比例共計5.88%。
據彭博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寧德時代最近還在以3.77億加元(約2.98億美元)的價格向總部位於溫哥華的Millennial提出了收購要約。另據報道,洛陽鉬業也考慮參與對Millennial的競購,可能考慮和寧德時代聯合競購。
這一場關於鋰礦的爭奪戰曠日持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從整個世界來看,從澳洲、魁北克、美國到歐洲,從巴西、南美鋰三角再到中國的青海與西藏,在上游鋰資源領域的投融資與原料包銷正在回暖。
且非常明顯,這一輪的主角不僅是中國資本,還包括汽車中下游廠商、產業巨頭以及金融資本。所有角色都在加速進場,謀求鎖定稀缺的上游優質資產。
想要更清楚地讀懂整個關於鋰的爭奪故事,我們需要從鋰礦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鋰礦“發家史”
鋰是一種金屬元素,元素符號為Li,對應的單質為銀白色質軟金屬,也是密度最小的金屬,主要用於原子反應堆、制輕合金及電池等。
鋰及其化合物不像其他鹼金屬一樣典型,因為鋰的電荷密度很大並且具有穩定的氦型雙電子層,使得鋰容易極化其他分子或離子,但自己本身卻保持穩定。
隨著電腦、數碼相機、手機、移動電動工具等電子產品的不斷髮展,電池行業成為了鋰最大的消費領域。而伴隨著全球進入綠色復甦大時代以來,“碳中和”成為目標,新能源車產銷迅速增長,電池在鋰的下游應用佔比從不到30%增長60%,鋰礦資源也在全球的資源格局中上升到戰略資源的重要地位。
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已經成為今年以來投資圈的通用段子。
但這一現象卻不是從一開始就出現的,2015-2016年,鋰資源曾經迎來過一輪牛市。
早期鋰的下游主要是工業醫用,需求相對穩定,因此鋰礦開採也沒有出現大規模擴張。2015年之後,以中國為主的國家開始提出新能源補貼支援政策,隨著新能源車市場迎來需求快速增長,鋰資源的需求開始井噴。
以泰利森澳洲Greenbushes精礦價格上漲和Livent前身FMC的Hombre Muerto鹽湖對鋰鹽價格全面提升10%為導火索,碳酸鋰價格在短短6個月時間裡從2015年10月僅5萬元/噸的價格飆升至2016年4 月的16萬元/噸,氫氧化鋰價格則最高飆升至18萬元/噸。
直到2018年初,鋰資源的價格一直在高位維持在上行區間內,在這一時間段內,需求的快速擴張和價格居高不下拉 動了大批西澳、北美鋰礦的開發,市場的供給一直處於擴張狀態。
但在隨後的2018-2020年期間,碳酸鋰、氫氧化鋰均處於價格下行區間。
由於傳導機制影響,更是有多個上游鋰礦在2020年出現了經營困難,其中就包括最近處在風口的Pilbara。
2020年6月時,分析師援引材料稱:
擁有 2.6 億噸原礦儲量、鋰精礦總產能達75 萬噸/年的 MRL/ALB 旗下 Wodgina 礦山於 2019 年 10 月宣佈停產維護,Galaxy Resources 旗下Mt Cattlin兩座礦山計劃將2020年產量指引下調 0%,Altura Mining 旗下 Pilgangoora、Pilbara Minerals 旗下 Pilgangoora 兩座礦山則透過配股募資緩解資金壓力。
也就是在行業下行期間,寧德時代抓住機會出手入股了Pilbara。
2020 年初隨著疫情對產能的影響,市場目前的供給處於緊張狀態,而2020年全球新能源市場的持續高增長下鋰資源有望走出三年疲軟態勢,重新進入新週期。
全球鋰礦資源主要在西澳和南美
因此,鋰礦價格並不是一成不變,其自身也遵循供需週期,而在新能源已經勢如破竹的當下,鋰資源迎來一輪明顯的向上週期,於是自然成為關注的重點。
從全球鋰資源分佈看,鋰礦石和鹽湖是全球鋰資源主要分佈形式。
作為整個行業最重要的一環, 上游鋰礦資源的開採和基礎鋰鹽的生產加工是整個行業的基礎,鋰資源主要透過岩石(鋰輝石、鋰雲母、透鋰長石等)和滷水(鹽湖滷水、地下滷水等)兩類進行提取加工。
早期鋰資源主要來自鋰礦石的提取和加工,隨著南美(以智利為主)加大鹽湖在 2000 年後開始大規模開發開採後,目前滷水型的鋰鹽資源佔據全球可開採儲量的70%以上,而目前在全球鋰資源供應中佔比達到 45%,成為目前鋰資源加工中重要的一環。
從全球鋰資源分佈佔比來看,全球的鋰資源主要集中在南美和澳洲的“三湖七礦”之中。
鹽湖開採更為容易,成本低廉,目前在產的三大鹽湖:Atacama、Hombre Muerto和Olaroz,還有兩個在開發鹽湖Caui和Vida,均位於南美洲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的三國交接處,被稱為“鋰三角”。
澳大利亞和南美兩大區域合計佔全球鋰礦資源儲量的75%,其中鋰礦石主要分佈在澳洲,而鋰鹽湖則主要分佈在南美。
1、鋰礦石資源主要位於西澳
鋰礦石資源主要分佈於澳洲西部地區、北美五大湖地區以及非洲南部地區,其中澳洲是全球最大的鋰礦石生產國,根據 Roskill 的資料顯示,澳洲的鋰礦產量全球佔比超過 50%。
澳大利亞目前已建成或者是在建的鋰礦有8座,全部分佈在西澳大利亞州,而且所開 採的鋰礦都是偉晶岩型鋰輝石,礦石品質好,所生產的鋰鹽產品品質也更穩定。
2、鹽湖資源大部分來自南美
鹽湖資源主要分佈南美“鋰三角區”、美國西部地區和中國青藏地區。南美鹽湖是全球最優質的滷水資源,主要集中在鋰三角區域——智利、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這3個國家鋰資源儲量合計佔全球總儲量50%以上,鋰資源量合計佔全球總資源量58%。其中南美“鋰三角區”代表性鹽湖有 SQM、雅保開發的 Salar deAtacama 鹽湖,美國西部地區代表性鹽湖有Lithium-X、雅保開發的Clayton Valley 鹽湖,我國青藏地區代表性鹽湖有東臺吉乃爾湖、察爾汗鹽湖等。
南美鹽湖鎂鋰比低,通常小於8,鹽湖中鋰離子的濃度高,資源稟賦好,鹽湖提鋰成本低,是全球碳酸鋰生產成本最低的地區。
為什麼都在爭奪鋰礦資源?
從全球視野來看,美、中、歐今年均提出長週期碳中和目標,同時進一步給出新能源車滲透率指引:
1)中國2025年實現新能源車滲透率20%。國務院提出我國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0%;
2)歐洲2035年實現新能源車100%滲透。歐盟委員會提出 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55%, 2035年歐盟地區實現新能源車全電動化;
3)美國2030年實現新能源車50%滲透。美拜登政府提出溫室氣體排放環比2005年下降50%,新能源車滲透率達50%。各國政府均在 頂層設計角度給出強勢碳排放與新能源車滲透率指引,政策指引下新能源車需求將持續向好。
而電動車的核心是電池,鋰又是組成動力電池的核心金屬元素,不管是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亦或是代表著未來的固態電池,都離不開鋰。
每輛電動車約需要9kg鋰。
對於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的新世界,誰掌握了鋰資源供應鏈,誰就將控制動力電池的未來。
從地位上看,目前歐盟將鋰列為14種關鍵原材料之一,美國將鋰作為43種重要礦產資源之一,中國將鋰定位為24種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之一。
想象一下過去幾十年中在燃油車為主力時“石油”的地位,大約就可以理解在新的能源背景下,“鋰”資源的重要性。
而由於前述的原因,由於鋰價格下行,去年不少主力礦山都遭受了經營壓力,或減產、或停產,導致全球鋰資源的供給都受到限制。
“七大鋰礦時代”基本已於去年結束。
西澳大利亞目前整體活躍生產銷售的鋰礦山為5家。
因此,短期從供應上來說,很難實現突破。
或許有人說,那新建礦山呢?
去年,特斯拉的柏林新工廠內計劃建一個專門生產電池的工廠,預計年產能最高可達250GWh,這一數字相當於今年全球電池產能的一半。
但建廠容易,建礦難。
彭博曾經預測,到2027年,氫氧化鋰市場就可能出現短缺的情況。而
新工廠上線大概需要5年時間。
5年時間,對新能源行業的需求來說,已經太久。
整個鋰資源行業正處於底部右側供需失衡的狀態,這就是鋰礦價格創新高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各國企業目前都在爭奪鋰資源的原因之一。
說到底,根本邏輯是誰掌握礦產誰就把控成本。而同時目前的處境是:供應跟不上,需求等不起。
國內如何應對?
而轉到國內來看,供需之間的差別也是巨大的。
我國對鋰供給不足,70%都要進口。
但需求端,中國卻位居全球首位。
根據Roskill統計,中國2019年鋰消費量佔全球消費量的54%,韓國、日本排名前三,佔比分別為 20%、12%。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銷基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動了對上游鋰鹽需求的猛增。
1、走出去
作為需求大國,
從商業角度來說,從控制成本、不被限制生產的角度來說,中國企業走出去搶奪鋰礦成本話語權當然非常重要,這也正是寧德時代和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們正在努力做的事。
除了前述寧德時代、贛鋒鋰業的動作之外,作為目前全球第三大生廠商,天齊鋰業持有泰利森鋰業有限公司51%的股份,後者擁有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礦格林布什,曾為全球供應了65%的鋰礦石。
而控制成本的另一方面,則是主動開發自己的已有資源。
2、戰略性提高鹽湖提鋰地位?
澳洲鋰精礦採用競拍銷售的模式,使得中國鋰鹽企業與其合作的難度加大,也使得鋰的成本管理失控。
雖然有分析師提出,未來競拍銷售與包銷將並行不悖,能進入市場競拍的零散鋰礦量極少,但這仍然會為整個市場價格帶來壓力。
就價格來說,鋰輝石礦開發成本較鹽湖鋰平均高出1.4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鋰消費國,近年來自澳洲進口鋰原料佔比均超過 90%以上。
因此從目前情況來看,下游抵禦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差,一旦鋰資源價格出現波動,將直接影響相關企業在澳大利亞鋰礦投資專案的執行,進而影響到新能源產業中鋰資源的供應。
興業證券分析師則認為,應當戰略性提高鹽湖提鋰的高度。
在海外投資的難度和風險加大、本土鋰資源的重要性空前提升之時,利用好自己的原有稟賦加大開發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的鹽湖鋰資源在全球佔比約為12%。
從我國鋰資源的儲備形式來看,
鹽湖鋰總量遠超過鋰輝石和鋰雲母,其中鹽湖資源主要集中於青海、西藏和湖北;而鋰輝石則主要在四川。
從需求端來講,動力電池的兩種技術路線中,
氫氧化鋰主要用於高鎳三元電池,
主要由鋰礦山開採;而
碳酸鋰主要用於磷酸鐵鋰電池
,主要由鹽湖開採。
其中磷酸鐵鋰電池成本低廉,是低售價電動車的最佳選擇,所以出貨量也是最大的,例如國產版特斯拉Model3就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
截至2021年,我國鹽湖產能合計約12萬噸 LCE(青海11.5+西藏0.5),分析師認為未來有望突破20萬噸 LCE。
在一邊走出去拿資源的情況下,另一邊主動開發自身已有資源,在各種層面上實現鋰資源自主,或許是當前相關企業面對鋰礦爭奪戰的必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