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0月27日,2021年上交所國際投資者大會正在舉行。對於交易所債券市場的發展與開放的話題,多數與會嘉賓認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程序的推進,推動了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增加。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資金交易部總監季文誠表示,伴隨著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其在全球債券投資中的重要性也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將會是更多不同種類的境外投資者更深入的參與,其中包括結算託管總量的提升、投資品種範圍的擴大以及風險對沖需求的增加等等。季文誠表示,摩根大通願意在這一過程中,同市場各方一起,推動中國債券市場更高質量的開放與發展。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證券研究部董事夏愔愔認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程序的推進以及人民幣債券被納入國際主流指數,都推動了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增加。儘管目前境外投資者在交易所市場的持債規模總體還比較小,但在交易所信用債的持有量上有比較明顯的增長。
富時羅素亞太區資深董事、產品銷售和客戶關係主管李戰鷹說,今年10月29日開始,中國國債將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分36個月納入,至2024年10月結束。對國際投資者來講,中國市場的納入不僅有助於提升收益率,滿足全球債券組合資產配置的需要, 同時也充分發揮了中國債市分散風險的特質。對於中國債券市場而言,這將使人民幣在成為儲備貨幣和投資貨幣的道路上向前邁了一大步,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將取得長足進步,同時也使得中國債市和國際債券市場進一步接軌。
彭博中國區指數產品主管於喬介紹,彭博是首家啟動並完成中國債券納入全球旗艦指數計劃的全球指數提供商。2020年11月,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全面納入全球綜合指數的同時,彭博宣佈推出“彭博中國高流動性信用債(LCC)指數”,追蹤以人民幣計價的具有較高流動性、可交易的中國信用債品種。於喬介紹,LCC指數的建立將幫助全球投資者更好地瞭解和投資中國信用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