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國證監會、滬深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同步釋出了註冊制下發行承銷一系列規則調整,透過完善高價剔除比例、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加強詢價報價行為監管等內容,促進買賣雙方均衡博弈,提升發行定價市場化水平。
日前,隨著越來越多公司適用新規,其威力也逐步顯示,截至10月10日,規則調整後科創板共有4單IPO專案完成詢價定價,圍報價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區間寬度增長了數十倍,市場博弈顯著加強。
機構博弈加強
截至10月10日,規則調整後科創板共有4單IPO專案完成詢價定價,從具體看,此前新股詢價環節存在的部分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本次詢價制度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
從報價情況看,報價更加分散,有效報價區間擴大。
9月28日首單按照新規則詢價的高鐵電氣,剔除1%的最高報價後、高於四數孰低值的有效報價區間為7.18-8.00元/股,有效報價區間寬度約11%。
9月30日詢價的3單專案中自科技、凱爾達、匯宇製藥有效報價區間進一步擴大到20%-40%。而詢價制度修訂之前,IPO詢價入圍報價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往往出現僅幾分錢的落差,區間寬度不足1%。
從定價情況看,首單高鐵電氣發行市盈率20.29倍,較網下投資者報價“四數孰低值”上浮0.08元(1.13%),賣方博弈力量有所強化。後續3單買方內部博弈持續增強,報價中樞有所上升,最終定價均未超出網下投資者報價“四數孰低值”,其中一單較“四數孰低值”下調0.01元。
從投資者入圍的情況看,4單專案入圍比例31%-87%,較規則調整前有所下降,買方內部博弈加強。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發現在高鐵電氣專案中,報價集中於7.14元、7.15元的配售物件佔比約25%,最終都因報價低於發行價而未入圍,而報價入圍的配售物件獲配新股的數量大幅提升。
提升發行定價市場化水平
此前的註冊制新股發行環節,新股發行價格過低一度成為普遍現象,市場對機構“抱團壓價”的質疑四起。
券商中國記者此前曾統計今年7月新上市科創板企業資料,發現15家裡有6家“踩線發行”,比如容知日新、青達環保、中科通達、科德數控、英科再生、宏華數科、威騰電氣均採用第一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但發行價格確定後上述企業上市市值為10~10.01億元。
此外,在多個註冊制新股中,逾八成投資者報出相同價格或相差5分錢以內價格。發行人基本面不重要,不做報價的離群者才更重要。
在持續“抑價”的背景下,IPO募資不足已逐漸成為常態。根據券商中國記者對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進行統計,2020年7月至今年前7月在註冊制下新上市的公司中,有54%家公司募資不達預期。2021年前7個月,該比例達到69%。
這一現象最終引起監管關注,9月18日,中國證監會、滬深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同步釋出了註冊制下發行承銷一系列規則調整,透過完善高價剔除比例、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加強詢價報價行為監管等內容,促進買賣雙方均衡博弈,提升發行定價市場化水平。
同時,根據市場主體意見建議,上交所自律委、深交所規範委同步發出倡議,提出了促進規則實施平穩過渡的針對性措施,包括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的業務實踐安排,審慎評估定價是否超出“四個值”的孰低值與超出幅度等。相關規則調整已於釋出之日起正式實施。
有資深市場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詢價機制作為註冊制改革的重要環節,備受市場關注。從以往的改革實踐來看,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最適應的制度。當前環境可見,賣方機構的定價能力、買方機構獨立研究能力都有待提升,市場博弈過程中機構們的聲譽評價體系也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註冊制改革下的詢價制度也必須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有源源不斷地提供建設“有效市場”的制度供給,才能牢牢遵循將定價權交給市場的原則。
“這次詢價制度調整的初效無疑是好的,是進一步深化註冊制改革循序漸進改革路徑的良好示範,加大了買賣雙方的激勵和約束,給了更多的市場選擇空間。”前述市場人士表示。
此外,該人士認為,將高價剔除比例由“不低於10%”調整為“不超過3%”,這一資料在實踐中規則調整後4單專案高價剔除比例均為不低於1%,有利於緩解投資者自主報價被剔除的心理顧慮,引導其獨立研究、自主參與;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有效擴大了發行人定價決策空間,有利於促使買賣雙方博弈迴歸均衡。同時,網下投資者入圍比例降低,也打破了市場既有的買方報價聯盟,有利於強化買方內部博弈。
與此同時,市場人士也提出,在完善基礎制度建設的同時,必須還要加強自律監管,監管要“硬”,對一些觸碰規則底線、挑戰監管的行為應加大懲處力度,才能保證制度效用可以執行在正確的航道上。
責編:戰術恆
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