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漲之後,美國即將上演“史詩級”破產大潮?
下半年,美國經濟難上加難。
文 丨 華商韜略 Nino Z.
華商韜略·洛杉磯報道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約翰·摩根嚴正警告:金融震盪,很可能在下半年捲土重來;5月,中國人民銀行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明確指出,“今年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
蹊蹺的是,美股在3月23日跌入谷底後,並未像人們預期的那樣一蹶不振。
【大熔斷,大反彈】
2020年,一切似乎都脫離了正常的邏輯和軌道。
2月底,美國道瓊斯指數一洩萬里,三年來首次跌破兩萬點。
這場股災幾乎無人倖免,但就在中國全力抗疫之時,歐美仍未意識到新冠病毒殺傷力的驚人與持久。
2月27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以每股46.40美元的均價,“抄底”達美航空976507股。
起初,巴菲特也公開表示,此次因新冠疫情和油價大跌導致的危機,危害比不上2008年。很快,“股神”慘遭打臉。
受出行需求驟降、各國航空管控、石油價格戰夾擊,航空股成了股災中的重災區。
3月,美聯航每天營收損失超1億美元,市值蒸發約70%。而據航空業組織“美國航空業”(Airlines for America)提供的資料,4月,全美航空客運量同比暴跌94%。
3月還倔強堅持不拋航空股的股神,終於坐不住了。4月1日、4月2日,巴菲特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割肉”美聯航,拋售西南航空。兩天的減持規模達3.8億美元。
2007年,巴菲特還曾諄諄教導著投資者:
“千萬別碰那些正在快速擴張的行業,這些行業的增長是建立在大量資金需求之上的。在快速擴張期間,這些公司根本就沒法產生收益。航空公司就是典型代表。這類公司自始至終都沒有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
美國媒體IntellIgencer因此採用了戲謔的大標題:《關於航空股,巴菲特應該聽巴菲特的》。
當然,不止老爺子一個人對市場判斷失靈。3月8日之前,89歲的股神也只經歷過一次美股熔斷,而就在3月8日-18日短短十天內,所有投資者就四次見證歷史。大部分散戶拋售不及,慘遭套牢,市場瀰漫著恐慌和悲觀情緒。
就在所有人都對美股不抱希望的時候,從3月23日至今,除6月11日連續大幅度反彈之後有過一次深度調整之外,美股再也沒有超過5%以上的深度跌幅,反而是一路強勢的V型反彈。
三大指數,似乎拋開了疫情和反種族抗議等一切負面影響,逐步攀升,一騎絕塵。
3月23日,在美聯儲降息接近於零的訊息刺激下,美國股市觸底反彈,並在6月達到反彈高點。其中,道瓊斯指數的反彈幅度,最高達50%;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甚至突破前點,創出10000點的歷史新高。
截至6月5日收盤,波音大漲11.47%,當週市值暴增約336億美元。而巴菲特曾經持有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美聯航,周累計漲幅分別為77.05%、35.50%、18.94%、51.23%。
【失業陰霾籠罩】
美股一路高歌猛進、強勢反彈的背後,美國經濟卻難言樂觀。
6月5日,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佈資料顯示,美國5月失業率為13.3%,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50.9萬人,均大幅好於預期。
在疫情和暴亂夾擊下,意外高漲的就業資料,令特朗普激動地在推特上多次轉發、點贊。
雖然沒有人比“懂王”更懂就業率,但BLS還是火速釋出宣告,承認並解釋資料存在統計誤差,修正後的5月失業率可能高達16.3%以上。
為了維穩,美國各州都在逐步復工,就業率確實有所回升。但4400多萬失業者,很難回到原有的崗位。
在美國,服務業提供了80.2%的就業,實現了70%的GDP。而美聯儲經濟資料顯示,美國零售銷售與餐飲服務(RSAFS)指數同比下降21.6%,消費品行業的新訂單價值(ACOGNO)同比下降27.5%,且均低於08年金融危機水平。
疫情的衝擊下,美國知名的大型連鎖百貨Neiman Marcus,率先申請破產;有118年曆史的JC Penny緊隨其後,宣佈將關閉在美約200家門店,預計受影響員工達85000人。
不僅是零售業,餐飲娛樂業也是重災區。著名連鎖自助Souplantation受政策影響永久歇業,必勝客、AMC等也紛紛關閉大量門店減少開支。
芝加哥大學貝克爾-弗裡德曼經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42%的疫情造成的裁員,可能成為永久性的失業。
疫情控制和疫苗開發的進展並不樂觀,突發的反種族抗議和多地暴亂更是雪上加霜。美國想要解決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在變得加倍困難。
這導致某些一線崗位工作者的復工意願,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強烈。
學前班老師蕾妮·莫爾斯已經失業兩個多月了,她工作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託兒所正在考慮重新開張。
但莫爾斯則對此表示恐懼:
“他們總是一臉的鼻涕,一個接一個地感冒,感覺就像一個傳播疾病的中心。回到那裡的感覺真的很可怕。”
意外的是,復工除了要冒著感染的風險,還意味著收入會降低。
疫情期間,美國聯邦政府提供每週600美元的額外失業救濟金,加上失業保險,這比莫爾斯的正常收入——還要高。
當然,救濟金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大部分低收入人群只能被迫返工。
根據美國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計算,非裔、拉美裔在許多基礎崗位上都佔有絕對比例,比如超市店員和送貨司機。在紐約市,在疫情下還在工作的一線工人3/4是有色人種。
因為低收入,這些人群的抗風險能力更低,無法長期失去工作。《紐約時報》認為,新冠病毒加劇了這種種族就業的不平等,少數群體的死亡率更高、經濟損失更大,種族危機難以平息。
【美國“甩鍋幫”】
更讓人憂慮的是,面對重重內憂,美國開始進一步製造“外患”,以轉移部分戰略風險。
5月8日,中美高級別官員展開通話,同意雙方應努力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創造有利氛圍和條件。
但同一天,特朗普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威脅:如果中國未能兌現其購買承諾,他將終止貿易協議。一週後,特朗普再次放話:他可能切斷與中國的所有關係。
而貿易戰不僅僅只針對貿易,美國還在不斷給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加碼:
這份清單,說白了就是一份“黑名單”。一旦榜上有名,美國政府即可根據《出口管理條例》限制對這些機構出口、進口或轉口,且必須獲得美工業和安全域性的許可證才可購買美國技術。
自1997年6月美國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列入“實體清單”後,已有300多家中國實體名列其中,僅次於俄羅斯。其中,僅華為及其關聯公司就超過100家,其他多為超級計算機、AI、核電和安防類的高新技術企業。此外,13所高校也名列其中,除了五所與軍工有關,其他高校均在工程和計算機領域表現出色。
此次最新進入“黑名單”的哈工大和哈工程兩所高校,自6月6日起,已無法啟用有理工科“建模神器”之稱的MATLAB軟體。
但打壓中國,美國就能高枕無憂、繼續稱霸世界嗎?
【難回巔峰】
面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制裁,中國雖然會在短期內受到影響,但美國公司也面臨著失去部分中國市場。
華為曾花3000萬美元,購買美國晶片積體電路設計EDA軟體。但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新規,全面限制華為使用EDA軟體設計晶片,同時限制使用美國技術的代工廠給華為製造晶片。
這讓華為不得不面對晶片“斷供”的風險。
雖然美國在晶片設計和軟體上有著壟斷優勢,但是去工業化後,美國已無法在晶片產業上一家獨大:日本掌握著原材料,韓國在製造上領先,裝置方面歐洲一馬當先。因此,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也直接影響著其他國家的利益。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同樣也適用於其他高科技產業。
華為受到制裁後,中國開始全力支援晶片國有化。國家大基金加碼投資晶片領域,在該領域累計投資超3000億元;國產EDA企業也在扶持範圍內。
不僅如此,華為基於5G領域的優勢,與歐洲許多國家簽訂了5G建設合同,並開始對6G進行預研,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晶片方面的風險。
而對於MATLAB的禁用,軟體所屬美國公司MathWorks也表示無奈。
但這次禁用,反過來也是對中國理工科研體系的一次激勵。高校等科研機構應該反思教學的真正意義是應用和創新,而不是拿來主義走捷徑。
MATLAB事件一出,已有開發者放出了國產替代軟體時間表。
雖然要開發出完全沒有美國裝置和技術的生產線和軟體絕非一朝一夕,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年甚至更久,甚至充滿了失敗與挫折;但開發和創新會帶來資金、創造就業、留住人才。長期以往良性迴圈,中國的自主創新體系,反而有更強的實力與美國競爭全球市場。
打壓中國,救不了美國經濟。恰恰相反,美國在中美貿易中攫取了巨大利益。
此前,中國減少了對美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的採購,以反制美國的關稅措施,美國農民在貿易戰中損失最為慘重。但近幾個月來,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量正在增加,截至6月初,中國採購量佔美國大豆總銷售量的2/3,成為最重要的買家。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表示:“中國看起來可能會在2020年甚至2021年,繼續成為全球GDP增長的最大引擎。而我們當然希望美國公司能從中受益。”
美國經濟的真正癥結,並不是高科技領域的中國挑戰,而是其產業結構畸變造成的實體經濟疲軟。
20世紀90年代,伴隨網際網路崛起,美國經濟開始脫實向虛。農業、製造業變成了不賺錢的低端行業;美股低門檻准入制度,則為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估值神話。
透過高科技和美元金融,美國實現了輕鬆賺快錢、收割全世界,卻在製造業踏踏實實地“自廢武功”:工業上沒有了全產業鏈優勢,加上人力資源昂貴,利潤倍受擠壓。
而特朗普高喊的“重啟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已在過去幾十年被徹底重塑的格局下,要真正起到作用,比中國在晶片等核心高科技領域的突破還要困難。
此輪美股反彈上漲,基本上歸功於美國政府不遺餘力的“救市”。
在不到3個月內,美聯儲的無上限QE,就使資產負債就超過了過去十年總和。在實體經濟停滯和“零利率”刺激下,增發的2.3萬億美元大量流入了金融市場。
在各方積極“抄底”後,市面上的接盤資金逐漸跟不上價格飆升的速度。6月11日,美股再次暴跌,道瓊斯指數收跌6.9%。
拋售後的勝利者們並沒有去購買其他資產,而是選擇購買美國國債或持有現金避險,流動性危機一觸即發。
在市場開始回落時,6月15日,美聯儲宣佈:在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基礎上,將進軍企業信貸領域,購買個人公司債券,金額可高達7500億美元。
對陷入困境的企業來說,這是破天荒的好訊息。但訊息一出,美股就開始回撥。
6月23日,美國又將貿易戰戰場擴充套件至歐洲,宣佈對英國、德國、西班牙和法國徵收價值31億美元的新關稅。歐美股市集體跳水,道指狂瀉700點。
如今,美國資本市場已成“政策市”。時而春風又綠,時而全民憂慮。歐盟和日本目前已是負利率,留給美國的可操作空間也不多了,債務的激增使未來潛伏著新的危機。
6月的第三週,至少有13家知名美國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其中以消費和能源企業為主。這個數字,到達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峰值。
美國媒體預測,“史詩級”破產潮將席捲美國,且至今看不到企穩的跡象。
雖然特朗普政府,仍將美股視為連任的砝碼之一,且不肯輕易放棄,但缺乏實體經濟支撐,僅靠政府資金救濟,已難回巔峰。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