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22年8月15日訊息
昨日晚間,海底撈釋出了上半年財務資料,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海底撈預計收入不低於16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不超過 17.0%。同時,海底撈2022年上半年淨虧損預計2.25億-2.97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9650萬元。而且自今年以來海底撈也是一路持續低迷,不僅從2月份高點起算,最高跌幅達到了83%,而且自港上市4800億的天價估值如今也是不足千億港元。
回想20年疫情初期,海底撈還在逆勢瘋狂擴張並且牢牢佔據火鍋行業的頭把交椅。但是在21年卻迅速拉起了急剎車,不僅關店數百家。而且41.6億元的鉅額虧損更是將上市之後三年的累計利潤悉數虧光。雖然後續海底撈為此推出了“啄木鳥計劃”意在戰略收縮並加強內部管理,但是目前看該計劃並未扭轉困局。
那麼上半年虧損超兩億,是海底撈不香了嗎?
一方面,盲目擴張遭到反噬。根據資料顯示:海底撈自2019年開始進行了瘋狂的擴張策略,其中2019、2020、2021年上半年分別新開門店308家、544家、299家,截至2021年6月底,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達1597家。但是迅速的擴張之下,當中一些門店由於選址存在問題、門店內部管理矛盾、以及優秀人才缺失和不足等問題,令其顧此失彼按導致後續出現不斷虧損。
後續海底撈,為了彌補之前因盲目擴張而犯下的戰略錯誤,正式在2021年開啟了“啄木鳥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為: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包括海外門店,並相應採取改善措施;重建並強化集團部份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在科學考核各部門的前提下,持續向員工傳達企業文化及“雙手改變命運”的價值觀,並大力倡導愛和信任為核心的奉獻精神;適時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計劃。簡而言之就是兩個字“關店”,因此,之後海底撈半年時間內門店數量減少到了80家。同時,根據官方給出的資料,2021年全年,海底撈新開門店421家,關閉門店約276家。總門店數下降至1443家,超過了90%在中國大陸地區。
另一方面,優質服務“失寵”。雖然疫情初期海底撈還在逆流而上,但是隨著22年疫情的反反覆覆導致大部分的門店在一段時間內暫停營業和相關服務,由此考慮到店鋪租金、人工成本、食材保險等問題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和挑戰。當然這一點不僅僅是海底撈,幾乎是所有餐飲行業同時面臨的問題。
同時,不難發現初期海底撈之所以能在一片紅海的餐飲行業脫穎而出,與其推出的“微笑服務”有莫大的關係,而此後海底撈一直奉行這服務優於價格的策略。也就是說這些優質的服務會隱藏於菜價之中,這也就導致海底撈的菜價普遍比其他火鍋類的要貴一些,但是考慮到因疫情的原因,整體經濟下行,消費者的人均收入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所以在經濟普遍不行的局勢下,優質服務或許不再是人們考慮的首要因素,更高性價比、更親民的火鍋或許才是更受青睞。
正如媒體上#人們為啥不愛吃海底撈了#的話題討論,大眾的觀點也比較一致:不是不愛吃了,實在是口袋經濟不允許了,真是扎心了。因此,由於盲目的擴張和不科學的選址,再加之疫情之下人們口袋沒錢,關店和虧損恐怕是遲早的事情。
總的來說,雖然目前海底撈仍處於虧損狀態,不過從整個餐飲行業來看這並不是一種特有現象,比如像呷哺呷哺之類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所以,面對疫情常態化的形式之下,尤其是餐飲行業需要積極尋求自求出路,順應消費者的需求。完成線下到線上這種消費場景的轉變,而不是一味的降本增效,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