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企業“用腳投票”踴躍參與進博會 希望開拓內地市場

在進博會上,香港企業是一道活躍的身影。第三屆進博會上,香港貿發局組織了45家企業來上海參展,在進博會的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和服務貿易展區分別設立了香港食品館和香港服貿館,展覽總面積比上一屆進博會增加了20%。

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已經是香港貿發局第三年組織香港企業參展,企業參與進博會的獲得感比較明顯,有很多企業第一次參加之後要求連續參加,還有一部分企業要求擴大展區面積,企業“用腳投票”足以反映進博會對他們的吸引力。

香港企業“用腳投票”踴躍參與進博會 希望開拓內地市場

進博會上的香港企業。

新京報貝殼財經:本屆進博會香港企業的參展情況如何?香港企業參與進博會有何訴求?

鍾永喜:這是我們香港貿發局第三次組織香港企業參加進博會。今年總共有45家香港企業參展,展出面積比第二屆進博會增加了20%,包括食品、服務貿易行業。

香港企業參加進博會,首先是希望幫助從事進口業務的企業,開拓內銷市場,透過進博會的平臺,企業可以建立渠道,更方便地尋找合作伙伴。其次是希望推進香港的進口服務業,進一步開拓內需,到內地市場去開展業務,去符合和幫助內地實體經濟的發展。另外,進博會上有很多商品要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希望透過香港的貿易服務幫助全球商品落地內地市場,香港在物流、包裝、渠道方面都有一些經驗,可以在其中發揮一定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 前兩屆進博會香港企業參展有何收穫?

鍾永喜:今年參展企業的數量比往年都要多,企業的收穫還是比較明顯的。有些香港企業在進博會上籤了訂單,獲得了一些客戶渠道,他們在參加完之後要求連續參加,一部分企業還要求擴大面積,這個“用腳投票”是最明顯的,反映了他們的認可。

新京報貝殼財經:參加進博會對於香港與內地市場的貿易往來、溝通交流有何意義?

鍾永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在因為疫情的影響,香港企業在全球市場都面臨著挑戰和競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把香港企業的商品和服務融入內地的發展大局。我國現在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在其中可以發揮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比如香港作為對外開放的平臺,可以很方便地將海外的貿易資源、產品帶給內地市場。

與此同時,現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海外業務也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多的境外專業服務機構,比如境外銀行、稅務等業務的專業服務團隊,來服務他們的海外發展需求。在其中,香港可以作為重要角色進行服務,這麼多年來,在國家發展中我們也是發揮了國際化平臺的作用。因此,這次我們可以透過進博會的平臺,讓香港將國際化的服務與更多內地企業進行對接,把服務“進口”到內地市場。

新京報貝殼財經:進博會的一大主題是吸引外資,對外資來說營商環境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你如何評價目前內地的營商環境?對外商是否足夠有吸引力?

鍾永喜:我也在內地工作過很多年,看到我們國家不同地方的營商環境都在不斷進步,內地很多城市對營商環境很重視。我自己也參加了很多營商環境改善的研討活動,看到很多跟以往很不一樣的地方,越來越多的政府把企業看作夥伴的關係,與企業協同去改善當地的營商環境,而不僅僅是以前的政府單方面調研後實施改善措施的做法。營商環境的最佳化最主要的是看企業本身有沒有獲得感,有沒有得到好處,所以營商環境的改善不完全是政府作為,還有很多市場作為在裡面,所以我看到這幾年政府越來越多地與企業合作。

還有,這幾年,在營商環境方面政府也運用了很多科技手段,比如上海的一網通辦,覆蓋了很多業務,既提升了政府的效率,企業辦事也更方便了。

當然,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有時候營商環境不僅僅從政府效率這方面來著手,而是關係到整個市場環境、企業成熟度,還有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我們要對標世界最高標準,其中的差異就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整體來說,目前提升營商環境最重要的還是要繼續加快開放的步伐,我們在繼續開放方面還有很多空間,開放本身與營商環境的改善是相輔相成的。另外,改善營商環境需要成本,可能有些地方的壓力比較大,比如在引進人才方面,也需要重點考慮如何獲得更大的空間。

新京報貝殼財經:開放也是進博會的重要意義。粵港澳大灣區是高水平開放的新起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香港擔當重要的角色。大灣區在未來的發展、促進三地貿易投資方面有哪些重點議題?

鍾永喜:粵港澳三地如何加強進一步合作,還有很多新的議題在裡面。粵港澳三個地方從貨幣、法律到基礎制度都不太一樣,如何去把中間的人員、資訊、資本流動的障礙打通,或者進一步最佳化格局,還是有非常多的文章在裡面。相信三地政府都會積極地去探討解決。

除了政府層面,市場層面的力量還是很重要的。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將大灣區裡面的企業和人員,放到全球市場上進行競爭力的提升。本身三地有很多差異,其中有一些互補的地方,我們要做的是將三地各自的優點用好,形成整體,然後我們一起去服務全世界的舞臺。比如香港在對外資本的連通性方面具有一定優勢,而珠三角在生產產能、科技人員方面具有優勢,我們三地如何去把全球資源配置好,利用好海外投資、海外園區,利用好全球資源,進入全球市場,這是大灣區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現在很多新形勢、新情況下,我們要去著力推動把本土資源轉化為全球資源,推動全球人才、資金、科技進來。

比如,在科技領域,同樣的科技研發成果要落地變成商品,在日本、在美國需要多長時間,如果在粵港澳大灣區裡能夠縮短,這就是很大的機遇。可以說,在大灣區內發生的創新,還有很多生態圈的配套,是我們面對全世界來進行建設的,如果我們做得好的話,我們在全球都會有競爭力,這也可以推動我們中國經濟加速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新冠肺炎疫情對於香港經濟和貿易有何影響?香港企業對外投資、在外業務經營是否面臨挑戰?

鍾永喜:疫情的影響還是非常嚴重的,即使沒有疫情,香港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國際形勢再疊加疫情的話,未來的挑戰就更大。不過,挑戰反過來看也是改革的起點,比如我們看當年深圳的改革,也是環境倒逼改革,倒逼著深圳除了加工貿易之外要發展科技,發展高新產業,上海浦東的發展歷程其實也類似。雖然我們面臨很多困難,但在困難面前我們要更加堅定方向努力去做。

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其實自己在進行創新。比如有些企業本來是對外銷售零部件的,在疫情中出口都暫停了,企業就把做零部件的機器重新組裝起來,轉去做消毒殺菌的產品,比如消毒鞋櫃等,賣得也不錯。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走出新的路,再上一個臺階。還有,現在我國提出要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香港也要參與其中。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趙澤 校對 劉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72 字。

轉載請註明: 香港企業“用腳投票”踴躍參與進博會 希望開拓內地市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