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0年,被認為是物業行業“特殊”的一年。
一方面,在前一年超過12家物業企業透過IPO、重組或借殼登陸資本市場後,頭部開發商開始在2020年分拆物業上市。尤其是11月8日,華潤永珍生活透過港交所上市聆訊;19日,融創服務正式掛牌上市;22日,遠洋服務透過港交所上市聆訊;23日,恆大物業開始招股,並計劃於12月2日正式掛牌。此後,越秀地產也釋出公告,打算分拆物業上市。而恆大物業的上市,也意味著市場再添一隻千億物業股。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改變了社會各界對物業行業的認知,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政策也被認為帶來新的機遇。有機構釋出預測表示,2020年,物業行業的總體營收規模將首度突破萬億。
股價和估值暴漲背後,物業行業的發展到底情況如何?資料顯示,物業行業仍處在規模高速擴張階段,但傳統的物業服務利潤空間有限,隨著物業企業不斷在新的領域拓展利潤邊界,行業被認為將會進入“黃金時代”。
政策利好刺激想象空間
物業行業的規模增長是一大因素。
根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9月釋出的《2020中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物業管理行業總體營業收入預測值是11800億元,管理面積將達到330.4億平方米。“十四五”期末,物業管理行業管理規模將達到430億平方米,營業收入將超過2萬億元,從業人員將達到1000萬人以上,下游的一些產業也將拉動100萬人就業。
不過,規模增長並不能完全解釋資本為何突然青睞物業行業。一直以來,勞動力密集、利潤空間低,就被認為是物業行業的“行業標籤”。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釋出的《2020物業服務企業綜合實力測評報告》顯示,500強企業營業收入3407.48億元,同比增長20.33%,業績維持持續增長態勢。
與管理面積和收入規模的大幅上漲不同的是,2019年,500強企業毛利和淨利潤分別為511.64億元和299.88億元,毛利率微降0.13個百分點至15.02%,淨利潤率為8.80%,較上年,也僅僅只增加0.81個百分點。
不過,由於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老舊小區改造等,被認為推動了物業行業的社會認知改變,拓寬物業服務領域,創新物業商業模式,因此,2020年也被認為是物業行業“特殊的一年”。
一些觀點看來,在整體利潤空間不足的背景下,物業行業之所以能在今年成為資本寵兒,主要在於隨著城市發展進入“存量更新”時代,基礎物業管理收入以外的多種經營服務收入,所帶來的巨大想象空間。
有物業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疫情以後,物業行業的生活性服務屬性開始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但作為生產性服務屬性,還未得到廣泛認識,價值被低估。
在所有的物業型別中,住宅物業以四成的面積創造超過五成的收入。而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政策的推出,也讓低利潤的住宅物業,看到了獲得更高利潤的希望。
一方面,老舊小區改造可以為物業行業提供新的增量空間。以北京為例,北京建設於1999年以前的老舊小區約有2.3億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沒有專業化的物業管理,不僅基礎設施落後、小區環境較差,更缺乏物業服務。北京市住建委主任王飛就曾表示,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的目標之一,便是帶動物業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
而另一方面,在老舊小區改造的“提升類”改造中,提出要針對公共服務和公共環境,改造包括增設社群養老、托幼、醫療、家政、體育設施、智慧信包(快件)箱等便民設施等。這些,都被認為是物業公司未來的盈利空間所在。
其中,又以新基建、5G等相關的智慧物業運營,最為值得關注。有北京龍頭物業企業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預估,未來五年間,僅是智慧社群改造、新基建的規模,北京的市場規模就會有200億元左右。
而在2020年的城博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瞭解到,在老舊小區的智慧化改造過程中,物業公司聯合第三方平臺,為居民提供物流服務、保修服務等物聯網服務十分普遍。透過物業提供的行動式醫療裝置,打通小區居民健康資料與社群醫院、家庭醫生的智慧社群醫療案例也開始出現。
一個直觀反映了這一趨勢的現象是,萬科近期將物業公司改名為“萬物雲”,定位為空間科技服務。另外,金科、龍湖等知名房企分拆的物業板塊,也都在名稱中直接加入了“智慧”元素。新城悅服務也在2019年就收購了智慧家居企業數淵資訊。
兩倍毛利率
在理解了這一趨勢及其背後的邏輯之後,一個各界關注的問題是,讓無數資本和地產公司趨之若鶩的“多種經營服務”,到底能對行業產生多大的影響?
前文已經提到,2019年,在整體收入提升了20%個百分點的同時,物業行業500強企業的整體毛利率和純利潤率為15.02%和8.8%,分別下降了0.13個百分點,和微增了0.81個百分點。
有物業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來看,一方面,物業管理成本和人員成本不斷上漲,對於本就是勞動力密集行業的物業行業影響較大。另一方面,物業服務費目前的調價機制建設不夠完善,一些地方政府的指導價格長期不變,物業費用難以上漲,這也使得基礎物業收入,利潤增長相對乏力。
分開來看,以物業管理費用為核心的基礎物業服務收入達2660.53億元,同比增長17.86%,佔總營業收入的78.08%。提供更多增值服務的多種經營服務收入746.94億元,同比增長30.03%,佔總營業收入的21.92%。
而從利潤來看,500強物業企業的基礎物業服務淨利潤191.73億元,佔總淨利潤的64%,而多種服務經營利潤總值108.16億元,佔總淨利潤的36%。
物業的多種經營服務,以22%的收入,創造了36%的利潤,顯然基於社群增值服務的多種經營服務,是提高行業利潤率的。
而如果聚焦個別房企,這種差異更加明顯。
易居研究院根據上市物業企業的年報整理,大部分上市物業企業的物業管理服務毛利率,在11%到30%左右,而增值服務的毛利率,則普遍達到了30%至60%的區間,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增值服務毛利率達到了物業管理服務的兩倍左右。2019年,碧桂園服務的物業管理服務,毛利率約為30.2%,而增值服務的毛利率則達到了50.5%。保利物業的這兩組數字則分別為14.2%和31.4%。鑫苑服務的差別更是達到了21.6%和60.9%。
上述易居研究院報告也指出,物業管理行業擁有得天獨厚的人口資源優勢和業主互動能力,能夠迅速感知居民和業主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因此得以構建更多元的社群消費場景。目前,比較成熟的社群增值服務包括空間資源服務、美居裝修服務、資產租賃服務和社群生活服務。
而從具體的收入構成來看,也有一批社群服務業務開始成熟。在2019年,500強物業企業的社群電商服務、社群房屋經紀、社群家政服務和社群養老服務的收入分別達到了約63億、62億、25億和6.5億元,佔總社群服務收入的19.9%、19.6%、8.0%和2.1%。
對此,全國智慧建築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26)秘書長張永剛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由於物業同時還可以實現對小區人員的服務和管理,以及小區裝置設施的管理,相對於第三方不容易出現資訊溝通的不順暢,因此,以物業公司為主的智慧社群服務,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