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0日,中國金融科技龍頭360數科(Nasdaq:QFIN)釋出2020年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資料顯示,360數科在保持穩健增長的同時,科技業務佔比提升至28%,預計這一比例在未來幾個季度將進一步提升。
在數字科技驅動下,截至三季度末,360數科連線近100家金融機構,累計為1871萬用戶提供借款便利。360數科在三季度促成交易金額660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7.9%;實現營收37億元,同比增長43.4%;非美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70.4%。
打造最佳樣板持續賦能金融機構
在過去的四年中,360數科已在金融科技的洪流中將自己打造為“全渠道、全客群、精細化、智慧化”的最佳樣板,繼而把做成樣板過程所產生的經驗,提煉成金融科技能力,輸出給有需求的金融機構。三季度,科技輸出業務的寬度和深度都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新增合作金融機構近十家,涵蓋銀行、信託、消費金融等不同型別,即將合作的機構超過五十家。
針對沙裡淘金這一金融機構普遍遇到的獲客難題,360數科自主研發鯤龍智慧投放系統,以期幫助機構觸達更多使用者、降低成本並提高投入產出比。三季度,鯤龍系統精準投放人群包在特定場景下為金融機構降低獲客成本20%,提高投入產出比25%。
在數字化風控方面,360數科磨鍊了四年之久的智慧風控引擎Argus,令M3+逾期率大幅降低至1.96%,入催率低至歷史最好水平5.3%,在輸出業務中成功幫助金融機構將整體資產質量提升了25%。Argus現已擁有10萬以上的使用者維度,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400多個評分模型,對使用者信用狀況進行實時打分;同時,基於模型和資料技術,還構建了上萬條策略規則。Argus已累計攔截潛在新型風險人數超100萬,保護資產逾100億元,日挽回損失千萬元。
運營以及貸後環節,360數科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北斗機器人平臺與巨浪智慧語音平臺,在自然語言處理、自動語音識別技術(ASR)、文字轉語音(TTS)中完成了全閉環自研。效果上,360數科語音機器人能夠完成83%的資產清收工作、90%的電話營銷工作、91%的客戶服務工作以及100%的質檢工作,使得針對大規模使用者群體的觸達和服務成為可能。三季度,360數科機器人矩陣全面進入金融機構業務流程。
助力小微企業增加流動資金
在助推金融機構之外,360數科三季度繼續發力小微貸產品,開展規模化獲客並完善小微風控體系。360數科幫助後疫情時期仍在恢復中的小微客群,積極向金融機構爭取到了包括減免利息在內的各項傾斜政策,支援小微客戶渡過難關。憑藉在普惠金融領域卓越的創新能力,360數科在今年十月榮獲世界銀行全球中小企業金融論壇“年度產品創新獎”,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僅有三家。
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這個世界性問題上,360數科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獨特打法。針對小微企業,360數科推出了Argus風控引擎企業版,透過對企業主體和申貸主體之間關聯關係的深入挖掘,將企業主、實際控制人、企業相關人、企業、關聯企業、上下游企業等由一次申請衍生的多種角色交叉置於整體關係圖譜中進行智慧風控,透過資訊維度的拓展有效甄別因資訊不對稱而引發的風險。
一方面,Argus發揮360集團的安全技術優勢,透過獨創的企業主+企業的雙中心模式,透過金融人圖譜和企業主直接間接控參股資訊,在一站式甄別企業主及所有關聯企業相關風險的同時,有效透過關聯灰度來完成對企業健康狀況及負債承受能力的認定。
另一方面,Argus圍繞一級、二級關聯企業的供應鏈關係、工商稅務情況、司法風險進行全面檢測,在毫秒間對多達數十種風險型別逐一掃描,建立雙中心模型的立體風險畫像,極大規避了因關聯風險導致的企業突發性變化並及時採取措施。
首創“嵌入式金融”激發消費活力
對於個人使用者,360數科也在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幫助更多使用者觸達更為多元的消費場景。截至2020年9月30日,360數科註冊使用者達到1.56億,同比增加23.8%。
疫情告一段落後,國內消費需求逐步上升,居民消費意願回暖,消費信貸也隨之復甦回升。360數科抓住這一機遇,首創“嵌入式金融”模式,真正將金融科技作為基礎設施賦能消費百業,湧入智慧硬體平臺、生活服務平臺、影片娛樂平臺、交通出行平臺等近20家一線場景合作方,將消費金融內嵌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吳海生認為,金融科技已成為助推消費和小微、促進國內大迴圈的有生力量,金融科技企業應延伸至更多消費場景,激發出更多消費活力。
三季度,360數科積極佈局的科技消費生態產品“微零花”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充分覆蓋如肯德基、蘋果線下門店、12306購票平臺等逾200萬家交易商戶,滿足使用者多樣的資金需求。
吳海生表示:“發展資料驅動、技術賦能的數字科技平臺是我們長期秉持的戰略,我們在科技助力金融機構、科技助力小微企業、科技助力使用者消費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動科技業務快速發展。”
(燕都融媒體記者李春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