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公告拉漲15%的背後,廣生堂亟需新冠藥“故事”

新冠口服藥的“新故事”讓廣生堂股價多次暴漲,作為集採政策下“仿轉創”代表藥企,廣生堂跟風佈局新冠口服藥研發之際也露出了更多問題底色。

一紙公告拉漲15%的背後,廣生堂亟需新冠藥“故事”

在輝瑞新冠藥Paxlovid報價過高無緣醫保之際,同源的國產創新藥企再度被資本市場寄予厚望。

1月10日,廣生堂釋出公告表示,公司創新藥控股子公司研發的口服小分子廣譜抗新冠病毒藥物泰阿特韋完成並獲得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總結報告,結果顯示轉陰時間優於輝瑞的Paxlovid。

或受此訊息影響,10日當天廣生堂高開高走,漲幅最高超15%。

作為一家做仿製藥、保健品起家的公司,雖揚言自2015年上市以來就向創新藥轉型,但研發投入持續下滑讓人不免擔憂,疊加傳統業務仿製藥受政策影響利潤承壓,近幾年的廣生堂業績持續疲軟。

2022年三季報中,淨利潤下滑八成的廣生堂急需“新故事”回血。摸爬滾打多年,廣生堂將目光鎖定在萬眾矚目的新冠治療賽道。

如今,僅靠著28天內62例患者的用藥研究資料,二級市場就憑藉“藥效優於輝瑞”的名號將廣生堂捧上天,但泰阿特韋終究是非註冊類臨床試驗,這也意味著從臨床試驗到獲批上市還遙遙無期。

乙肝藥企跟風研發新冠藥

“完美”的新冠藥臨床方案捧紅了乙肝藥企廣生堂。

1月10日,廣生堂高開高走午後開盤漲超15%。訊息面上公司口服小分子廣譜抗新型冠狀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劑1類創新藥“泰阿特韋”完成並獲得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IIT)總結報告。

結果顯示新冠患者核酸轉陰時間明顯優於陽性對照Paxlovid及安慰劑對照,同時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內廣生堂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來表明泰阿特韋的治療效果,作為與輝瑞Paxlovid同源的3CL蛋白酶抑制劑創新藥,廣生堂並未提及該藥對基礎病患者及重症患者的治療效果,而是巧妙地用轉陰時間對比輝瑞的Paxlovid,也就有了市面上“效果優於輝瑞”的說法。

一紙公告拉漲15%的背後,廣生堂亟需新冠藥“故事”

(截圖來自廣生堂公告)

此外,此次研究結果資料僅基於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一個月內招募的61名志願者,這也意味著相較於輝瑞在多國開展實驗的樣本基數,廣生堂的實驗結果準確性有待補充。

雖此番泰阿特韋研究結果給廣生堂帶來了利好,然而相較於國內多個佈局新冠藥的藥企,廣生堂的研發進度並不算快,當下的廣生堂也僅僅處於ITT研究,也就是非註冊類臨床實驗階段。

創新藥開發過程中,新藥註冊審評主要基於藥企發起的註冊臨床試驗(IST, industry-sponsored trial),申報程式成熟規範,但不免繁瑣。

非註冊類臨床試驗是指已上市的藥品、醫療器械和診斷試劑等涉及人體的臨床研究,其目的不是申請CFDA註冊,無需提供CFDA批件。研究申請人應是本院在崗醫務人員,也可以與企業、協會或院外單位聯合發起。

而廣生堂此次採用的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IIT, investigator-initiated clinical trials)屬於非註冊類臨床試驗,主要由醫療機構自行立項管理,啟動程式的複雜程度大幅降低,可在短時間內、較低成本下獲取臨床資料,因此實驗也並不具備註冊上市的資格。

而關於研發進度,公司表示當前正啟動泰中定的Ⅱ/Ⅲ期關鍵性註冊臨床研究,目前已完成Ⅱ/Ⅲ期關鍵性註冊臨床研究設計,正在申報組長單位倫理審批。

這也意味著從臨床獲批到臨床實驗,再到註冊獲批上市,廣生堂的新冠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懷揣“發財夢”實則也是因這家肝藥企業自上市以來扣非利潤並不出色。

Q3淨利跌超八成,實控人高位減持

此番並非廣生堂首次靠新冠藥“爆火”,此前股價暴漲之際,實控人也曾靠此“撈金”不少。

2021年12月24日,廣生堂的控股子公司福建廣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就3CL蛋白酶抑制劑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治療的一類新藥研發專案簽署了《合作開發合同書》。

訊息發出後12月24日、12月27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12月28日廣生堂就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深交所提問廣生堂是否存在迎合市場熱點概念、利用資訊披露事項維護公司股價,股價漲幅是否和公司基本面匹配,公司實控人、董監高以及配偶等有沒有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情形。

三日後廣生堂對上述問題都給予了否認,緊接著便迎來了股價的二度爆火,2022年1月13日、2022年1月14日、2022年1月17日,廣生堂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而就在第二次股價異動期間,之前披露有減持計劃的廣生堂的實控人李國平,透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80萬股。

而靠著新冠藥多次爆火的廣生堂近年來業績實屬尷尬。公開資料顯示,公司主營從事核苷類抗乙肝病毒藥物研發、生產與銷售據,公司有55.65%的收入來自抗乙肝病毒藥物。

2015年上市的廣生堂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替諾福韋、恩替卡韋、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四大核苷(酸)類抗乙肝病毒用藥的企業。然而隨著國內醫藥改革持續深入,常態化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的推進,對廣生堂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2019年9月和2020年1月,公司旗下抗乙肝病毒藥物恩甘定-恩替卡韋、阿甘定-阿德福韋酯,相繼中標國家聯盟地區藥品集中採購,報告期內,以上兩種藥物銷量分別同比增長421.19%和99.15%。

公司在2015年歸母淨利潤還高達1.03億元,之後一路跌至1000萬元左右。根據此前披露的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廣生堂實現營業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7.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27.05萬元,同比下滑1218.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617.76萬元,同比下滑815.09%。

而扣非淨利下滑超八成實則並非沒有預兆,近年來廣生堂的業績也是持續低迷,2017-2020年公司的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0.29億元、0.09億元、-0.04億元和0.01億元。

2020年年報,錄得營收3.68億元,同比下降11.18%;歸母淨利潤雖同比增長38.01%至1482萬元,但這主要來自參股公司入選核酸檢測指定單位帶來的投資收益大增。

此後2021年廣生堂實現營收3.7億,同比增0.53%;淨利虧損近3500萬,同比降335.33%;扣非淨利虧損超4600萬,同比降3232.55%。

不參與集採將失去主要營收,而低價中標則意味著利潤空間急劇壓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廣生堂自上市以來廣生堂便逐步轉型向創新藥發力,但單從研發投入來看,廣生堂距離轉型成功還差點意思。

募資近10億,“突擊式”研發的隱憂

廣生堂是否能如願造出口新冠特效藥暫且不得而至,但當下來看,廣生堂似乎也開始給自己的轉型大計“添磚加瓦”了。

就在釋出公告前一日,廣生堂公告表示擬定增募資募資不超9.48億元。廣生堂表示百分之八十募資金用於創新藥研發,百分之二十用於現金流補充。

其中,創新藥研發專案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補充專案臨床試驗費用,包括GST-HG171新冠小分子藥、GST-HG141、GST-HG121乙肝治療的創新藥的臨床研究。

以此前幾年廣生堂的盈利能力,難以支撐創新藥的長期投入而大手筆募資近十億實屬情理之中,但縱觀此前研發投入,廣生堂研發投入金額一直下降。

此前財報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廣生堂研發支出合計僅0.66億元,而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合計1.14億元,2019年0.7億元。

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僅17.86%,2020年這一資料為16.05%,而同比國內新冠特效藥進展最酷快的創新藥龍頭,2020年君實生物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高達112.72%。

截至目前,公司已陸續在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臨床治癒乙肝、新型冠狀病毒等領域立項研發六個創新藥,陸續開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然而靠大手筆募資支撐研發並非長久之計,當前來看,廣生堂自身造血能力並不足以支撐其“仿轉創”的大手筆支出,新冠藥的紅利多久才能吃到也充滿不確定性。

目前廣生堂已全面啟動新冠特效藥的Ⅱ/Ⅲ期關鍵性註冊臨床研究,已經完成I期臨床,不過病例人數和臨床天數沒有披露。

在互動易上,有投資者問新冠特效藥入組情況公司能否像其他藥企公佈各臨床中心的聯絡方式,廣生堂也暫未回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36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紙公告拉漲15%的背後,廣生堂亟需新冠藥“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