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逐步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次提出。此後,雙迴圈發展格局被多次強調。
9月,“以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大方向更加具體。
言短意長,環環相扣。由此,經濟增長的基本面也將進入新常態:由過去的“以外促內”變為“以內促外”,立足本土、精耕內迴圈將成為長期戰略。
一
彈指一揮間。用更長時段的眼光看,近期做出的戰略決策,堪稱中國發展路徑20年來的重大調整。
2004年,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也就是進出口貿易總額佔GDP的比例——達到70%。2019年,這個比例降為31.87%。這說明,中國經濟早已告別依靠外貿獨木支撐的早期階段,精耕內迴圈有了足夠廣闊的戰略縱深。
外與內的比例從七三開變為三七開,但也沒有必要對外貿的形勢過於擔心,事實上中國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常年穩居全球第一。這僅僅說明“外貿、投資、內需”的拉動GDP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內需頂上來了。
全球聞名的投資,被談得很多,暫且不表。我們來說說內需。目前中國消費體量已經與美國大體相當,對GDP的貢獻度接近60%。先擺結論:
第一,往後20年,內需(消費)將在GDP貢獻度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果說此前的“七三開”是自然演進的結果,這一次“內迴圈”與“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則是高層著意加持;
第二,區別於以往補充性渠道的地位,此後的20年,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將依靠肉眼看不見的供應鏈升級,在生產-流通-消費環節中發揮戰略級的作用,成為“中國消費動起來”的主力平臺。
二
1999年,中國發生了兩件事情,都與當時的對外經貿部有些關係。
第一件:1999年11月15日,外經貿部大樓,中美敲定協議,掃清入世的最大障礙,並最終得以在2年後成功加入WTO。由此,中國完成了從純粹的內迴圈,到內外雙迴圈的驚險一躍。
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力,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如前所述,2004年,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達到驚人的70%。中國中小企業從此開始掙外國人的錢。源源不斷流入的外匯收入,加上技術引進與產業鏈佈局,幫助中國從“出口加工型經濟”躍升為“世界工廠”。
第二件:這一年,一個曾在外經貿部下屬公司待過的年輕創業者馬雲,在杭州建立了一個向國外市場推廣中國中小企業的網站:阿里巴巴。
對於幫助中國中小企業把貨賣到國外這件事,馬雲有著超乎尋常的執著。1997年初,外經貿部要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向馬雲發出邀請,馬雲決定放棄中國黃頁。外經貿部給了該中心200萬元啟動資金,以及承諾核心創業團隊的30%股權。
馬雲很興奮地從杭州帶了5個兄弟北上,6個人租了一個20平方米的房間,連續苦幹了15個月,淨利潤做到了287萬元。但核心創業團隊得到的,僅僅是幾千元一個月的工資。
1999年9月,杭州湖畔花園小區,十八羅漢湊出50萬啟動資金成立的阿里巴巴,主營業務仍然是:把中國供應商推向海外。
個人的奮鬥與歷史的程序,在1999年的下半年發生了奇妙的交匯,並在此後的20年裡朝著同一個方向奔湧向前。
三
2000年,21世紀的第一個春晚,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鐘點工》貢獻了兩個經典笑點。
“你就擱家,整個網,上網唄。”“都多少年不打漁了,還哪有網呢?”“我說的是電腦上網,因特網。”
“我這鞋,阿迪達的;褲子,普希金的;衣裳,克林頓的;皮帶,葉利欽的。你再瞧我,我這兜裡頭用的都是世界一流名牌化妝品,美國著名歌星麥當娜抹啥我抹啥。”
這兩個笑點預言了日後改變中國經濟的兩大趨勢:網際網路的普及,與消費主義時代的來臨。二者的交集,就是電子商務。
長期以來,國民的個人消費被看作一種純粹的消耗行為,“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抑制個人消費,將有限的生產資源優先發展重工業,是一種從官方到民間的集體無意識。作為計劃經濟供給制最核心的象徵物,“糧票”1993年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自1997年直至2000年,中國經濟增長持續回落。高層意識到,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社會需求不足,在社會需求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最大的是消費,而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是刺激居民消費。
2000年春晚的《鐘點工》,宋丹丹“批評”趙本山,“你這消費觀念不行”,絕非偶然。
2003年,馬雲成立淘寶網,並在3年後擊敗外資對手eBay,成為國內電商的龍頭老大。
義烏的青劉巖村、杭州的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廣州的沙河服裝批發市場等地,嗅覺敏銳的年輕人一根網線,租間房子就開始創業,成為“做淘寶年入幾百萬”的傳說。
2007年淘寶網全年成交額(GMV)約為400億,同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9萬億元,佔比僅為0.45%(12年後,這個比例將變為15%)。但淘寶網的增速非常快,2008年註冊使用者突破1億,當年9月,淘寶網單月交易額就突破了百億大關。
自此,以“買買買”為口號的“剁手黨”、“馬雲背後的女人”成為消費主義時代的最佳代言人,每年一度的雙十一之夜成為影響力僅次於春晚的全民狂歡。菜鳥平臺一天的峰值物流訂單達到12.92億個,抵得上美國近1個月的包裹量。
四
從2000年起,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是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
2008年,中國商品零售額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半左右。到了2019年,中國消費規模已經相當於美國的95.67%。
但中美兩國消費品零售業,處於截然不同的流通環境。美國零售業歷經150年的發展已非常成熟,消費品流通渠道被各類連鎖巨頭所統治:大型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廠家直銷購物中心(Outlet Mall)、百貨商店(如梅西百貨、西爾斯)、綜合超市(如沃爾瑪)、倉儲式商店(如Costco)、便利店(如711)等。
而中國的消費品流通,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才逐步脫離計劃經濟供銷系統。2000年,城市的夫妻老婆店、社群超市,農村的小賣部仍是主流。
以淘寶為代表的中國電商,就是在這樣相對落後的零售土壤上生長起來,並實現換道超車。目前,阿里巴巴的年成交額突破1萬億美元,超過了亞馬遜與沃爾瑪之和,成為全球最大的線上交易平臺。
(十年,阿里天貓雙十一的成交額暴漲5000倍,從5000萬上升到2684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9年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7.8%,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已連續8年上升。這其中,電商也不再是社會商品流通的補充性渠道,早已成為支撐國民消費的重要支柱。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的年成交額,已經佔中國全社會零售總額的15%,約七分之一。
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受疫情影響同比下降11.4%。在全國封城、封小區的情況下,網路零售和快遞小哥挺身而出,讓國內消費大盤出現一抹亮色。
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逆勢同比增長14.3%。,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25.2%,比去年同期提升5.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上半年,全社會有四分之一的消費品是透過網購實現的。
五
如果我們從生產-流通-消費鏈條的視角來看,過去20年,阿里引爆了一場全新的流通業革命。
阿里平臺有數百萬商家企業,連線10億消費者、通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七分之一的中國消費品產值,化身為每天上億個快遞包裹,在這個平臺上流動。
阿里電商平臺沉澱下來的一整套商業基礎設施,包括支付(支付寶)、物流(菜鳥+各大快遞公司)、雲計算(阿里雲)等,不僅服務於阿里,整個大電商、本地生活行業也都在共用。
2020年上半年,白色家電巨頭美的擊敗十年不勝的格力,成為全國最大空調廠商。這是因為,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的消費者選擇在線上下單,這導致很多格力的潛在客戶在線上選擇了美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中國區的銷售額,線上佔比已經達到55%,首次超過線下。這是一場長達2年的押寶式轉型,帶來的戰果。
2018年底,50歲的美的進行了少有的組織架構調整,成立中國區事業部,由原電商公司總經理任總裁。從此,美的不僅在電商平臺賣貨,而是重塑了產運銷供應鏈。
透過天貓和菜鳥供應鏈,美的顛覆了家電企業傳統的銷售代理模式和產銷體系:建立一體化會員體系,直接沉澱忠實使用者;實現“全網一盤貨”模式,取消經銷倉、分銷倉,用最短鏈路直達消費者;從生產到銷售端實現全流程平臺化設計,產能視覺化,最快3天交貨;利用消費大資料進行反向訂製,孵化年輕品牌。
寶潔、雀巢、奧樂齊、可口可樂、蒙牛、聯想、小米……數千家中外大型品牌商,也早已與阿里平臺展開深度合作,將部分庫存直接託管給菜鳥供應鏈。
結語
過去20年,中國數字經濟從0開始,成為社會大流通渠道的一極。可以想見,由於網購原住民的誕生,未來20年,數字經濟在流通大盤中的佔比將持續增長。
與此對應,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將會更緊密。消費-流通-生產,電商-新零售-新制造,變化已經開始。
未來20年的內迴圈,這是確定性最大的基本盤。
來源:中國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