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時難“捂股”更難 私募基金覆盤2020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主動偏股型基金(剔除當年成立的新基金)當年平均收益率達69.68%。

  相比之下,在倉位控制上更加靈活的股票多頭私募業績表現略為遜色。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股票策略當年整體平均收益為36.12%。

  整體倉位低於公募,是2020年私募業績整體不佳的主因。深層原因則是當年年初系統性行情爆發過快、中期疫情出現擾動、後期結構性行情凸顯情況下,再疊加牛股估值的進一步溢價,私募擇時難度較大。不少踏錯點位、倉位過低以及賣飛牛股的私募機構表示,擇時策略的有效性在降低,經過反思已相對弱化了擇時,同時進一步強化選股能力,最佳化估值體系。

  對於2021年的行情,私募基金經理普遍認為,市場仍然存在較好的結構性機會,應關注中長期趨勢。

  擇時難 “踩對點”更難

  2020年公募整體業績優於私募,高倉位是主要原因。公募偏股型產品對倉位都有硬性要求,但私募普遍沒有,可以靈活擇時。

  2020年年初來不及加倉,是擺在私募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回顧A股2020年行情,在見證了太多“活久見”時刻的背景下,跌宕起伏四個字可謂是展現得淋漓盡致。2019年底,A股震盪上行,科技類板塊表現突出;2020年春節後,受疫情影響,市場一度大幅調整,市場風險情緒集中釋放,隨後展開強勁的超跌反彈,疫情發酵以及國內政策刺激是市場主線;2020年3月,美股市場接連熔斷,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負值,上證指數跌至階段性最低水平,隨後全球寬鬆週期開啟、經濟探底回升;2020年二季度,國內疫情控制較好,復產復工進一步深化,市場情緒修復,A股走出慢牛行情;2020年三季度,宏觀流動性由寬到穩、新基金髮行從放量到縮量,指數向上脈衝後進入寬幅震盪的存量博弈階段;2020年四季度,美國財政刺激前景再度擾動、海外疫情再度惡化,全球風險資產脈衝式回撥,但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財政刺激方案達成一致等政策定調積極,流動性邊際向好,全球風險偏好提升,A股迎來脈衝式反彈。

  只有在覆盤時,才會有最佳操作,但這是“馬後炮”。如此頻繁的快速切換無實現可能。事實上,能在2020年春節後的一個月內保持高倉位已實屬不易。有不少私募因判斷偏差而踏錯了時點。

  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便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而在疫情造成的股市波動中,是否準確“踩對點”,成為基金經理業績的重要“分水嶺”。

  在回顧2020年A股行情時,仁橋資產總經理夏俊傑說,其在當年3月市場恐慌時的策略選擇是正確的。他表示:“3月份,儘管國內的疫情已得到了初步控制,但隨著疫情在美國和歐洲的快速蔓延,恐慌在海外市場迅速蔓延。美股單月觸發了多次熔斷,最大回撤超過35%,肅殺的氣氛堪比大蕭條。海外的持續暴跌也激發了A股的避險模式,悲觀情緒愈演愈烈。”夏俊傑稱,“對於仁橋來講,我們面臨關鍵抉擇。”其實,不只是仁橋,絕大部分私募投資經理在當時的判斷,也成為影響其2020年上半年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致順投資創始人、首席投資官劉宏表示,疫情的發展是造成2020年3月全球資本市場劇烈動盪的“罪魁禍首”,當時,國內疫情得到較好的控制,但國外疫情被投資者大大低估。劉宏判斷,海外疫情存在超預期的風險點,尤其需要關注,海外疫情風險進一步擴散造成的經濟和社會風險,可能會進一步對A股市場產生超預期負面影響。在此期間,劉宏的投資聚焦於防範市場系統性風險,從2020年3月第一個交易日就開始減倉,透過果斷靈活的倉位調控,對組合管理進行了有效的風險防禦,組合淨值基本避免了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大幅度調整。

  劉宏表示:“我們並不是先知先覺,必須提前多長時間去做預判,我們認為投資經驗的進化更應當體現在風險敏感性上。當市場給出系統性風險的訊號時,我們能夠及時捕捉到這個訊號,然後及時做出調整。”很明顯,這種被多次提及的“風險敏感性”,是專業投資人士長期注重提升、歷練的能力之一。

  與劉宏不同,夏俊傑則採取了另一種方法。他表示,因為一直以來,獲取收益和控制波動都是其持續兼顧的目標,他允許為了控制波動而損失部分收益,在此時降低倉位顯然是一個可選項。最終,仁橋選擇了倉位不減,而用結構調整去扛過這次波動,也就是增加低波動率個股的配置比例,行業佈局更加均衡,讓行業和個股間實現更好的互補和對沖關係,進而降低整個組合的潛在波動。夏俊傑的策略選擇被證明是有效的,在低位沒有喪失倉位,同時也保留了後續上漲的能力。“與此同時,我們的回撤表現也是令人滿意的,遠遠好於同期指數。總之,這再次驗證了那句常識,在低風險區域我們需要有承擔波動的勇氣。”

  某大型私募表示:“我們對國內疫情的判斷基本正確,對海外疫情的判斷則有些偏差,沒想到海外疫情會失控,所以疫情對於整個經濟和市場影響的持續性判斷不足,相關股票的機會把握很少,幾乎沒有投短期收益較大的醫藥和消費電子板塊。”

  選錯行業賣飛牛股

  擇時有效性降低的背後,是市場中的優質個股已經穿越牛熊、走出了堅定的獨立行情,同時市場對這些優質個股的投資價值也給出了重新定價,迎來估值重構。同時,與優質個股走出獨立行情對應的是,不少績差個股持續在低位徘徊,甚至屢創新低。

  “市場對科技股的風險偏好太高了,原來重倉的一隻科技股賣出後繼續上漲,後來考慮到市場情緒有望維持,因此追高買入,賺了一波後又賣出,出乎意料的是股價還在漲,可以說是兩次‘賣飛’了。目前的股價比第一次賣出的點位上漲了約25%,關鍵是第一次賣出時的估值已經不便宜了。”某私募基金經理張柏(化名)表示,很多科技股的估值都過高,即便是業績受疫情影響相對更弱的一些領域,估值也不便宜。

  張柏的案例在私募中並不是少數。另一位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其實我們持倉的很多個股實際上都在2020年走出翻倍走勢,但我們產品淨值表現一般,主要原因還是賣早了,目前覆盤了過去幾年市場來看,優質公司享受估值溢價和流動性溢價,是成熟資本市場的一個必然特徵。”

  還有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比較無奈,在每股不到30元的價格買入酒鬼酒,到股價100元時賣出,賣出後很快又翻倍。“我在前面忍耐了很久得到的收益,後面只需要1至2個月就加速上漲。基本面再好,業績再強勁增長,我也難以判斷出這個股的市值會如此之高。”

  在七曜投資覆盤回顧來看,“疫情使得海外很多央行開動急救模式,企業端以及線下活動低迷,線上化迅猛擴張,為應對鉅變,各行業內都發生供給側分化。同時,國內宏觀流動性雖在收斂,但微觀流動性愈發活躍,以基金入市為代表,受上述因素引發,產生了更大正反饋,賺錢效應突出,有力支援IPO和再融資,用更長遠的增長空間來支撐拔高的估值。”該機構進一步表示,種種因素導致2020年市場是強者愈強的風格,這也讓均值迴歸策略,包括部分私募過去幾年擅長的逆向投資策略都失去了效果。

  夏俊傑坦言,2020年他在醫藥和食品飲料上沒有獲得高收益,這是拉低其管理的產品當年收益率的最重要原因,而市場中的多數機構在這兩個板塊都超配明顯。“關於醫藥,我們總體配置比例偏低,而且賣出的時間太早,2020年2月份在國內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之時,我們就開始降低醫藥股的配置比例,後面疫情在海外市場的快速擴散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事後來看,當時的判斷還是有問題的。”事實上,2020年上半年領跑市場的大部分基金,都為醫藥主題基金,而下半年情況則有所改變,投資經理對疫情的判斷、對醫藥股的甄選,也成為2020年衡量“得失”的關鍵因素。

  對於熱門板塊的估值高低,對於抱團股還能漲多久的分歧,也成為影響基金經理2020年收益的重要判斷之一。對於不少堅信“均值迴歸”的投資經理來說,2020年也嚐到了一些苦澀的滋味。泊通投資董事長盧洋表示:“2020年我們的投資收益和同業相比不算突出,勉強符合當年年初我們定下的基調,回過頭來看主要是因為我們擅長的賽道並不是當年的主旋律,同時我們擅長的均值迴歸也並不符合當年的風險偏好特徵。換個角度講,疫情後隨著貨幣環境寬鬆,激發了市場的投資熱情,風險偏好急劇上升,在股票市場則體現為,投資者更願意相信未來的故事。”

  夏俊傑也表示:“逆向的策略和風格在2020年承受著不小的壓力,這一年過的並不輕鬆,逆風前行讓人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阻力,還有孤獨。”對於一些2020年的大熱行業,他表示:“關於食品飲料,其實主要是白酒,我們全年沒有配置,而這個板塊當年貢獻了多數機構收益來源最大的部分,顯然,這樣的偏離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坦率的講,白酒的估值體系是遠遠偏離其歷史均值的,這樣的狀態很難進入逆向策略的篩選體系,特別是2020年下半年以後股價出現了明顯的泡沫化趨勢。”他進一步稱:“在眾多低估值價值品種的主動選擇中,我們的命中率太低,選擇的品種市場並不青睞,相反,放棄的品種卻成為了市場中的明星。關於這一點,近期我們一直在反思,試圖尋找可能犯錯的地方在哪裡。”

  三條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對於2021年的行情,盧洋認為機會並不少,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從絕對低估,不可能進一步被殺估值的標的中,找出有穩定增長邏輯的領域,比如地產、保險等;還有一類是科技賦能產業鏈的標的,比如有賦能實體產業的科技類公司,再比如被賦能後極具爆發力的場景。

  劉宏表示,經過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的豐厚收益,股票市場在2021年仍有可能向上迎來高潮。目前來看,2021年一季度市場機會的確定性最強。劉宏稱,高潮之後可能會存有隱憂,一季度後,政策轉向的節奏和力度是不確定性所在。但目前來看,尚未出現政策顯著轉向、系統性風險積聚的訊號。

  劉宏表示,隨著前期壓制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主要因素顯著緩解,資本市場或重拾升勢。展望2021年全年,市場仍然存在結構性機會,將圍繞科技創新、自主可控供應鏈和擴大內需三條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相聚資本總經理梁輝稱,應逐漸放棄短期行業配置思路,從中長期來看待中國行業機會。一方面關注中長期趨勢,“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到與科技創新相關的行業,如新能源車、科技醫藥、高階裝備、國防軍工等;另一方面關注宏觀經濟輪動,經濟整體向上,但流動性略微收緊,與經濟復甦相關性比較高的行業可能會階段性受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275 字。

轉載請註明: 擇時難“捂股”更難 私募基金覆盤2020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