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時隔近一年半,首批跨市場債券ETF於今日正式上報。12月4日,證監會審批進度詳情顯示,博時、廣發、匯添富、華富等4家基金公司分別提交了旗下跨市場債券ETF的申請材料。從產品名稱來看,4只基金分別為博時中債5-10年國開行債券ETF、廣發中債7-10年國開行債券ETF、匯添富中證5年恆定久期政策性金融債ETF、華富中證5年恆定久期國開債ETF,就最新進度而言,4只基金均已獲接收材料。
“我們瞭解到首批應該是有8只產品提交申報材料的,滬深交易所各上市4只,我們旗下的產品是在上交所上市,其他家的情況暫時還不瞭解。”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介紹道。
據證監會資料顯示,截至12月4日20時前,僅有4只類似名稱的產品提交了申報材料,對於可能剩下4只產品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採訪部分業內人士,但均未獲得明確答覆。“其實我在業內聽說的4只和8只這兩種情況都有,目前還處於一個無法確認的階段。”南方某公募從業人士坦言。
雖然上報的具體情況尚不得而知,但在分析人士看來,首批跨市場債券ETF申報及後續獲批有望實現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的打通,進一步提升基金份額交易的效率和流動性。
據瞭解,早在2019年5月,央行、證監會曾聯合釋出《關於做好開放式債券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表示擬推出以跨市場債券品種為投資標的,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或在銀行間市場協議轉讓的債券指數公募基金。通知釋出後,證監會指出,將推動試點債券指數基金的註冊稽核工作,並強調此次試點是債券市場互通互聯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更好滿足境內外投資者投資債券指數型產品的需求,有助於促進債券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針對具體的利好,前述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分析,銀行間市場是我國目前主要的債券交易市場,而現有的債券ETF均採用交易所單市場實物申贖或跨銀行間、交易所市場的現金申贖模式,投資者無法直接用其持有的銀行間的債券申購交易所ETF份額,導致交易效率不高,不利於兩個市場的聯通。
而跨市場債券ETF的推出,一方面,有利於促進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投資人可以銀行間市場的債券認購或申購ETF基金份額,ETF基金份額可以在交易所市場交易,從而實現銀行間與交易所市場投資者、資金、資料的聯通,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效率。另一方面,也為投資人提供了更為高效的跟蹤全市場債券指數的投資工具。跨市場債券ETF跟蹤的指數是包含銀行間債券和交易所債券的綜合指數。採用實物申贖模式有利於減少基金的折溢價,提升基金份額交易效率和提升基金的流動性。
博時基金產品部相關負責人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博時基金早在4年前就致力於推動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積極推動跨市場的債券ETF產品。跨市場債券ETF的重要創新在於,投資者可以直接採用持有的銀行間的債券換購ETF份額,實現銀行間和交易所的打通。
此外,從對投資者的影響上來看,上文提及的公募從業人士則認為,此類創新產品透過打通中央結算銀行間債券賬戶和交易所基金賬戶,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能夠起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同時也增加了債券市場交易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對於個人投資者,產品為其提供了投資銀行間市場資產配置工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普通公眾對於銀行間市場的瞭解及認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