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分別在頭版刊登5月流動性平穩無憂的訊息。《中國證券報》刊文指出,分析人士表示,貨幣政策態度才是影響流動性執行的關鍵變數。當前貨幣政策穩健取向未變,“不急轉彎”基調明確,當流動性缺口擴大時,預計央行將適時應對;5月可能面臨邊際收斂,但不必擔心“變盤”風險。《上海證券報》文章稱,針對5月地方債發行量上升、所得稅彙算清繳等擾動因素,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組認為,貨幣政策基調並沒有發生變化,常規性的流動性缺口會得到有效對沖,無需擔憂資金面收緊,預計貨幣市場利率將保持平穩。《證券時報》在頭版刊登大宗商品漲價向終端傳導,輸入型通脹總體可控的訊息。專家指出,雖然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來自外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加大,但考慮到我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下游產品競爭比較充分,影響價格大幅上漲的因素會受到一定抑制,全年通脹水平總體處在可控狀態。
年報季收官,三組資料折射退市新生態。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公司數量明顯增多,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公司家數較披露業績預告時明顯增加,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已與去年全年數量持平……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季收官,三組資料表明,滬深交易所去年底釋出的“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已顯現威力,A股退市新生態逐漸形成。專家表示,實踐證明,退市新規執行順暢,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落地。(中國證券報)
機構調研密集出擊,醫藥行業門庭若市。統計資料顯示,包括西藥、中藥、生物科技、醫療保健等細分領域在內的大醫藥行業4月以來一直是基金機構調研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基金機構指出,醫藥行業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盤整後,體現出一定的投資價效比。(中國證券報)
“紅五月” 預期濃烈,私募熱推碳中和順週期兩大主題。對於5月A股市場,私募業內多空研判整體偏向積極。國內私募基金經理整體對於5月市場表現的投資信心,已自年內最低點顯著回升。另外,在個股分化的市場背景下,5月私募機構在具體看好的機會上,仍然集中於多個人氣行業和主題方向。其中,碳中和、順週期兩大投資主題被多傢俬募機構一致看好。(中國證券報)
順週期成分股表現亮眼。在震盪的市場行情中,中證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數中的化工、鋼鐵等順週期成分股表現亮眼。創金合信基金權益投研總部執行總監黃弢認為,部分醫藥、消費和新能源板塊在4月有所修復,繼續上行的空間或許不大,而低估值、順週期板塊,調整相對充分的金融地產板塊,或具有一定的防禦價值和超額收益機會。(上海證券報)
企業盈利才是王道,機構關注板塊輪動。隨著上市公司定期報告披露結束,業績是否兌現邏輯告一段落,市場關注點重新回到市場本身。受商品價格上漲、美債利率上行及流動性收緊預期等多種因素影響,機構認為接下來市場將趨於震盪,當前應該從行業景氣度出發進行佈局,公司盈利仍是影響全年收益的勝負手。(上海證券報)
豬價持續承壓,豬企4月資料環比普降。近期多家A股生豬養殖上市公司釋出4月銷售資料,延續豬企今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大幅回落的趨勢,大部分豬企4月銷售資料仍然低迷,但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隨著生豬銷售放量,4月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均實現環比增長。(證券時報)
最是去年賺錢時,9家券商財運各異殊途同“虧”。 去年證券行業業績整體爆發,但仍有9家券商出現虧損。太平洋證券、華興證券因受累計提信用減值而出現虧損,前年行業“虧損王”網信證券去年再度虧損,且又一次收到了會計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此外,新設券商甬興證券、金圓統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等因經營時間較短,尚未實現盈利。(證券時報)
去年底中國基金規模首居亞太第一。2020年,公募基金總規模攀上高峰。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公募基金的地位也有顯著提升。截至去年底,中國公募開放式基金規模達到2.81萬億美元,首次登上亞太地區榜首。中國公募基金總規模僅佔全球受監管開放式基金總規模的4.5%,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證券時報)
2020年A股分紅總額突破1.5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相比2019年度的1.36萬億元增長近12%,已連續4年分紅總額突破萬億大關。兩市共有3000多家公司釋出現金分紅方案,佔A股上市公司數量約70%,有24家上市公司分紅額越過100億大關。(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