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金融機構加快佈局我國資本市場

外資金融機構加快佈局我國資本市場

  繼今年6月份星展證券和大和證券相繼獲准對外展業以來,外資控股券商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近日也正式“落地”,外資金融機構佈局中國資本市場再次提速。

  7月13日,華鑫股份公告顯示,摩根士丹利受讓華鑫證券持有的摩根華鑫證券39%股權轉讓事項所涉及的工商變更登記已完成。此次相關股權交割完成後,摩根士丹利持股比例將達到90%。

  同時,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更名為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並已獲得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營業執照。

  摩根士丹利亞太聯席執行長兼中國執行長孫瑋表示:“中國一向是摩根士丹利在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支柱,中國金融市場近幾年加速對外開放的步伐也讓我們倍感鼓舞。在啟用新公司名的同時,我們將專注於進一步加強在華業務能力,以求更好地為我們國內外客戶提供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

  據瞭解,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的業務範圍包括股票和債券的承銷與保薦、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的自營以及中國證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

  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外資券商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2018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實施《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對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作出重大調整,首次允許合資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2020年4月1日起,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截至目前,外資控股券商已達到9家,分別為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匯豐前海證券、瑞信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星展證券和大和證券。

  “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外資持股券商實現控股。”粵開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李興認為,一是在全面推行註冊制的大背景下,未來證券市場參與主體將迅速增加,中國證券市場對於外資的吸引力也與日俱增。二是外資控股有助於加強其對於證券公司的控制權,可與母公司開展更多業務協同,同時有利於減少因不同股東戰略分歧產生的經營障礙。

  值得關注的是,在外資方獲得控股權之後,積極申請擴大業務範圍成為多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共同選擇。

  例如,北京證監局日前批覆外資控股券商高盛高華變更業務範圍的申請,在原有投資銀行業務基礎上新增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四項業務。

  瑞信證券在2020年年報中也提到,在新業務開拓和牌照方面,經紀業務部門正在推進和研究將公司的經紀業務牌照範圍擴充套件至全國範圍。同時,瑞信證券正在積極協調公司其他部門,申請基金銷售、證券投資顧問等業務資質,以期為經紀業務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和服務,提升經紀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談及外資金融機構加速佈局中國市場的原因時表示,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提速,從頂層設計上不斷加大開放力度,為外資進入提供了條件;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較大,資本市場發展空間廣闊,外資透過加速佈局,擴大在中國的投融資服務和業務範圍,以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外資金融機構不斷入場,短期內必會加大行業的競爭壓力,但從長遠看會產生“鯰魚效應”,倒逼國內中資機構提升核心競爭力。

  “外資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產品開發、風險控制等方面的經驗更加豐富,中資金融機構在競爭中優勢不顯著。”董忠雲表示,長期來看,外資的參與有利於完善市場機制,提升市場成熟度,促進資本市場良性發展,此外,競爭壓力有望倒逼中資金融機構做大做強,提升核心競爭力,加速行業分化整合,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中資券商應如何面對同臺競爭?李興認為,預計未來幾年券商財富管理和投行業務將迎來加速轉型,這也是中外資券商最可能產生直接競爭的主要業務板塊。中資券商可以借鑑國際投行在全球大類資產配置和衍生品業務等方面先進經驗,加強資產配置和主動管理能力,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

  董忠雲建議,中資券商應進一步提高業務創新和風控管理能力,可透過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優質中資券商也可以積極“走出去”,加速佈局國際市場,提高國際化水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春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67 字。

轉載請註明: 外資金融機構加快佈局我國資本市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