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波士頓諮詢廖天舒:以挖掘價值“藍海”心態迎接綠色“雙碳”變革
波士頓諮詢公司中國區主席廖天舒稱,應以挖掘價值“藍海”的心態迎接面對綠色“雙碳”變革。 受訪人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夏賓)近日,波士頓諮詢公司中國區主席廖天舒在京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稱,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強度之大、壓力之大史無前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都會受到一些挑戰和衝擊,應以挖掘價值“藍海”的心態迎接綠色“雙碳”變革,要變挑戰為機遇。
縱觀歷史,每一次能源結構的大幅變化,都會引起新科技的爆發和產業的重組,以至於影響整個世界格局。“所以從國家到企業,抓住這樣的百年機遇,以積極進取的‘藍海’的心態應對是非常重要的。”廖天舒說。
在她看來,綠色發展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和價值藍海的重要潛在來源。將綠色發展看作一種發展模式,把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之間的衝突轉化為相互融合和促進的關係。尤其是“雙碳”背景下,圍繞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將衍生出一系列價值藍海。
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儲能配套技術及產業、燃料電池的商業化應用、低成本的碳捕捉、利用及儲存技術及商業化應用、製造業工藝流程最佳化及替代等。
要將潛力兌現,政府和企業該怎麼辦?廖天舒認為,國家應加大對低碳科研及商業應用的支援力度,包括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完善機制,加強綠色、低碳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強化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的應用基礎研究,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從企業的角度而言,則需要加大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等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投資,推進對節能減排的企業承諾和社會責任。
最近,全球多地出現了能源供應短缺的情況,價格也隨之上漲。對此,外界發出疑問,在各國推進低碳綠色轉型時,該如何去平衡未來一段時間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呢?
廖天舒首先指出,近期的能源危機爆發是多個因素疊加的結果。包括疫情復甦階段的生產需求激增、極端天氣對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供應穩定性的影響、低碳政策下各國對傳統化石能源電廠的大面積關停、歐盟碳稅對於傳統電力企業的成本增加等。
“規劃節奏和掌控平衡非常重要。”廖天舒認為,上述情況是一個預警也發出了提醒,各國在綠色轉型中,應循序漸進,注意發展新能源供電與削減化石能源之間的互補關係。
她進一步指出,從政策層面,要加大對於新能源電力、新能源發電企業部署儲能系統的鼓勵力度(補貼、土地及稅收等),從監管層面,各省市級生態環境局、能源局、發改委應合理規劃產能替代計劃,避免一刀切,從技術層面,要提升儲能設施在發電端耦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減少可再生能源供應的波動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