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朱小黃:異度均衡理論——從均衡理論到異度均衡(第1期)
人類不喜歡不確定性,希望一切都是確定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確定性無處不在,人們的決策基本都是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做出的。因此經濟學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不確定性進行管理,事實上,所有的社會管理活動都可以歸結為對不確定性引發的風險進行管理。而風險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對事物拐點的把握,事物未來的不確定性狀況總是充滿轉折即拐點,拐點代表作新趨勢的轉折處,經濟學家的任務之一是尋找各種事物發展規律的拐點,從而預測未來的趨勢。異度均衡理論賦予了風險管理及拐點研究新的內涵,引入了空間維度的機會成本以及綜合考慮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公平尺度。
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都已經在實際行為上學會了如何適應不確定性的環境而有效生存,學會了面對不確定性而做出選擇和取捨。社會已經在教育、發展規劃、技術應用等方面對不確定性做出安排,並創造出天氣預報、保險機構、地震防災、應急預案,甚至銀行貸款撥備等機制來適應或補償不確定性損耗的影響。
追求確定性的預期或是擁抱不確定性,是基於兩種不同的哲學思想和邏輯思維方式的兩種生存方式。承認不確定性並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建立社會治理規則與企圖建設一個確定的生存環境是兩種不同的邏輯。如果有經濟學家號稱準確預測了某次經濟危機或股市漲跌,那其實並不是真的經濟學家。因為經濟執行的不確定性決定了雖然可以計量出某種狀態,卻不可能給出某種具體確定的答案。
1.經濟不確定性原理
經濟學的發展,從思想背景上考察,就是從古典的追求確定性向現代的擁抱不確定性的轉換。在確定條件下的最最佳化理性決策很容易解釋,但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經濟原理如何這是一個普適性問題,但回答起來卻不容易。
現代經濟過程可以看成是一個心理與行為的博弈過程,是一種以不確定性為條件的社會活動。經濟活動就是在不確定性中進行當前與未來、此地與異地、此時與它時之間的收益與損耗、有利與不利的取捨。
經濟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準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經濟學中關於風險管理的概念,指經濟主體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尤其是收益和損失)的分佈範圍和狀態不能確知。只能利用資料對現狀和未來作某種程度的表達,透過計量模型和工具尋找最接近真實的計算結果,用以指導人們對現狀的理解和對未來的預判。
不確定性可以分為可計量和不可計量兩類,所謂現代風險管理理論就是對可計量不確定性現象的研究和計算。在經濟學領域,奈特(Knight)首次區分了風險與不確定性。奈特說可測量的不確定性才是風險,才能進行管理。如果一切都可測,在完全競爭的市場裡,企業家是不能獲利的,奈特的答案是利潤來自不可測的部分,來自不確定性,就像是風吹落葉一樣,總有幾片出乎意外。因此,不確定性才是收益的來源。
2.風險管理與蒙格斯拐點
在不確定性的處理上,人類採取了理性的姿態:對不可計量的不確定性事件如地震一類的自然災害,主要是進行事後管理,提高對後果的承受能力。在經濟核算中把此類支出列為非預期損失,是對損失均值和預期損失的偏離,所以一旦發生就應沖銷資本。不屬於本論文深入研究的範疇。而對可計量的不確定性則利用資料和數學模型進行測算,並進行降低這些損失的管理。前者寄託運氣和人類經驗智慧積累,後者則可以透過定量分析得到控制。現代風險管理研究的本質就是對可計量的不確定性進行分類和計量管理的理論。
在不確定性研究中,數學模型表示了不確定變化的規律,而經濟學的出發點則是確定這些變化的收益或損失的程度應該如何定義或在事先的投資預測中確定是否能夠承受損耗。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把風險管理的原理提煉成某種經濟學分析的原理也就順理成章了。
實際上風險管理所指向的是風險成本,即未來由於不確定性所掩蓋的很大機率上可能會出現的風險損失。
沒有收益當然不用承擔風險,收益與風險總是相伴而生。經營的目標不是消滅風險,而是衡量計算收益能否覆蓋風險,從而進行取捨。現實中不存在“零風險”,而沒有收益各種經濟行為終將失去最終動力。因此,風控和監管不是為了把所謂的“不好的”交易堵死,而是為了更好地利用不確定性促進市場交易實現收益,這是市場的本質。
我們在經濟拐點的研究中,希望用蒙格斯拐點這一概念來表達從不確定性出發借用風險計量的方法預判未來趨勢的新的經濟觀察角度,形成新的經濟研究的體系。其邏輯順序是:因為不確定性,所以風險是客觀存在,而且是可計量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正面與負面作用共存的發展規律,也就是悖論的存在。找到正負兩面的均衡點就是解悖,一旦經濟事物的總收益和總損耗的平衡關係被打破,經濟事物就會沿著某種趨勢的方向發展,並達成新的均衡。代表某種新的趨勢的轉折處,存在著經濟發展的拐點,即數學曲線上的某個點,在經濟學上,可以依據這個拐點,預警未來的某些發展趨勢。
蒙格斯拐點與一般經濟學中的拋物狀曲線中的頂點或低點不同,它是一個事物發展曲線中任意一點,我們要尋找的是其中有著重要狀態意義的點。可能是最優點,也可能是最差點。這也許是經濟學研究的一種新思維和新方法。
蒙格斯拐點依靠經濟學基礎理論認知和其它理論如風險理論、行為科學、法學、社會學等構成理論邏輯,作為建模計算的思想基礎。
蒙格斯拐點研究是經濟現象的預判研究。透過觀察不難發現,有大量的經濟現象可以透過計算找到其發展階段變化的“拐點”,從而指導市場和市場策略的方向。如系統性風險是怎樣發生量變、質變從分散走向集中的?整個經濟體或某個經濟部門或行業在債務上的擴張對其發展有利的邊界在哪裡?貧富差距的安全閾值是多少?等等。
拐點計量依據計量經濟學的原理方法,依據理論邏輯形成函式關係並建立模型。所以拐點可以看作是一種規律性經濟現象,實證性尋找或發現某些拐點,可用以解釋過去的經濟現象,預判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我們說某一個點是拐點時,是指一個複雜判斷下狀態的表達。
拐點不是全部卻攜帶了全部,是複雜問題的簡單化處理,宏觀趨勢的微觀觀察。搞清楚拐點的意義和它前後的趨勢,整個研究才有清楚的框架和標準,在指導經濟實務上也更有意義。
3.從蒙格斯拐點到異度均衡
均衡理論在拐點研究中得到充分運用。拐點不是終點,是某種客觀存在的均衡被打破之後,經濟發展新趨勢的啟始點,是新的均衡關係形成之前的某種趨勢性的非均衡點。
蒙格斯拐點的出發點是認為事物都存在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的過程,因此描述的是一個事物發展的過程,在過程中觀察變化。
尋找事物拐點的過程總是在計量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係,確定一個最佳狀態的拐點,過了拐點,風險成本會越來越大於風險收益,事情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這是蒙格斯拐點所表達的主要含義。所以拐點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展望和風險預警。拐點研究就是對事物不確定性的特殊形式的研究,既是一個深刻的經濟學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學問題,同時也是對未來風險成本的預測。
蒙格斯拐點理論總是認為事物進展都有收益的一面也有損耗的一面,許多因素有正面作用也有負面作用,拐點要研究事物中的正面因素與負面因素的關係。短期的好(收益)可能是長期的不妥(風險)這是一個定律,也是一個陷阱。統計分析容易落入這個陷阱,而拐點分析要考量未來的風險損耗,有利於規避這個陷阱。
因此,當我們站在未來向當前提問時,繞不開風險成本這個陷阱。當我們站在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風險時,發現未來不確定及波動所帶來的風險,不僅僅形成了風險管理中的風險成本,亦帶來了公平和效率的經濟學問題和倫理評價。異度均衡的“均衡”不侷限於傳統風險管理意義上的收益和風險的對稱性,還包括空間維度的機會成本,以及綜合考慮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公平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