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馬資管今天要講解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中的“羊群效應”,又名“從眾心理”,在經濟學中經常被用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心理。羊有非常散漫的特性,集結在一起時沒有明確目的地,但只要有一隻羊移動了,其他的羊也會跟在這隻羊身後奔跑。
經濟市場其實也是一樣的情況,當首位投資者做出選擇,投資量柱便會變得越來越多,後繼觀察者看到一片大好的形勢便會爭先恐後的加入市場,這種情況同樣是典型的“羊群效應”。
換言之,當投資者在資訊缺失的情況下,他們的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他們會透過模仿他人來做出決策,或者他們過於信任所謂的“高手”來做決定。因此,這類投資者的決策過程相對簡單—— 只需要跟在親朋好友或是網路媒體的推薦下進行買入賣出。 這樣的金融投資看似簡單,並不需要了解任何網際網路金融知識,也不需要去分析技術指標。而且在特殊情況下,還可能獲得盈利,這樣的行為可以稱得上是投機取巧。
但好景一般不會太長,由於“羊群效應”會導致大量群體行為一致,這極有可能會影響市場穩定,從而導致經濟市場泡沫的產生。
百馬資管提醒羊群行為是由資訊科技驅動的。由於資訊的缺失或者不對稱,投資者只能跟在他人決策後決定是否投資。當資訊透明時,投資者在決策時需要觀察他人的投資行為。所以作為理性的投資者,我們應該仔細分析這一現象,而不是盲目跟風。
然而,儘管投資者在金融市場所有試圖判斷市場,使投資決策在一個理性的方式,由於有限理性,投資者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會受到認知過程的影響,情緒等心理因素,形成了一個比較常見的行為偏差的金融市場。
當人們形成一種強烈的信念時,比如該A股會觸底反彈,這個時候,投資者就會特意關注對自己觀念有益的資訊。這種驗證而非證偽的傾向就是確認偏差。在金融市場蓬勃發展的時候,即使有各種證據表明市場被嚴重高估,人們仍然傾向於忽視負面訊息,而更重視正面資訊。再加上固有的貪婪,人們會堅持自己的信念,使產生的經濟泡沫越來越大。
個人投資者行為模式中的心理偏差演變為系統性的群體偏差,最終導致市場表現異常,進而透過正反饋機制影響個人信念,強化行為偏差,最終導致非理性的市場狂熱。
對於金融市場來說,所有有意義的資訊,即使是公開的,也必須在得到認可並進入投資決策體系之前得到注意。資訊的分析處理需要耗費精力和時間。由於人類大腦的資訊處理能力有限,在網際網路資訊爆發的時代,百馬資管認為人們需要學會在認知過程中尋找捷徑,簡化複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