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2021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收總額超3.7萬億,近九成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87%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9月8日,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南京舉辦,會上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聯合釋出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下稱《報告》)。《報告》詳細闡述一年來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舉措和積極成效。

《報告》顯示,目前工信部已培育四批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小巨人”企業參與制修訂標準13000餘項,展現出較強的行業話語權。

《報告》指出,2021年“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總額超3.7萬億元,同比增長31.5%,比規上中小工業企業高11.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近0.4萬億元,平均每戶企業利潤4000萬元,是規上中小企業的3.4倍。

同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貼合市場加速發展,截至2022年6月,有76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完成上市,上市企業主要佈局在高階新材料、5G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積體電路、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熱門賽道。37%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3年曾申請銀行貸款,87%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最新發布!2021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收總額超3.7萬億,近九成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

積極支援相關企業掛牌融資

《報告》顯示,為切實解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在國家推進重點支援和創新融資工具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的背景下,各地切實落實國家各項政策措施,著力形成解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合力。

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各地積極搭建融資服務平臺,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提高貸款貼息水平和擔保費補償水平。銀保監會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55.84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1.77萬億元,同比增速22.6%,較各項貸款的平均增速高出11.69個百分點。

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報告》指出,2022年工信部會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進一步推動產融對接,鼓勵金融機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專屬產品和服務,不斷加強金融支援。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優質企業。

同時,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陣地,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中,專精特新企業佔比過半。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各地區域股權市場踴躍建設專精特新專板,成為吸引全社會資本積極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載體。截至2021年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首發上市融資近1700億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有38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A股上市。

此外,各類政府引導基金髮展活躍,也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融資支援。《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累計設立1988支政府引導基金,認繳規模(或首期規模)約6.1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21年新設立政府引導基金115支,同比上升2.7%,目標規模約6613.62億人民幣,同比上升7.0%;已認繳規模約3831.9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1.0%。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積極發揮引導帶動作用,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設立27支直投子基金,投早投小投創新,累計投資金額近300億元。政府引導基金不僅撬動社會資本形成遠超資金規模數倍的社會資本投資,併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了聲譽擔保機制。

最新發布!2021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收總額超3.7萬億,近九成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87%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報告》顯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十四五”開局階段發展勢態良好,截至2021年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全年營收3.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30%,增速高於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約11個百分點;全年利潤總額超3800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超10%,比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高約4個百分點。

從行業分佈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製造業企業有8084家,佔比為89.9%。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排名前十位的行業中9個為製造業,分別為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1193家)、專用裝置製造業(1178家)、通用裝置製造業(991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819家)、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718家)、汽車製造業(595家)、儀器儀表製造業(445家)、非金屬礦物製品業(369家)、金屬製品業(332家),另外1個為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553家)。

營收方面,《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營收3.7萬億元,戶均營業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超30%。其中1000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內,佔比12%,同比減少45%;多數企業營收處於1億元(含)至10億元區間,佔比增至80%,結構性增長趨勢明顯;營收超10億元(含)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至700餘家,同比增長76%。

從利潤方面來看,截至2021年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整體效益改善,實現全年利潤總額超3800億元,戶均利潤0.4億元,同比增長超30%。其中利潤處於1千萬以下區間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減少了600多家,佔比降至28%;利潤處於1千萬(含)至3千萬區間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至佔比排位第一,約為33%;利潤破億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至889家,同比增長超45%。

同時,《報告》也指出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具有的顯著特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普遍與大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製造強國戰略重點領域分佈中屬於高階新材料、5G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領域企業數量排名前三,分別為2242家、941家、892家,佔比分別約為23%、10%、9%。

最新發布!2021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收總額超3.7萬億,近九成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所屬產業鏈分佈,圖示來源:《報告》)

《報告》還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行業話語權有所提升,為主要起草單位制修訂的已批准釋出標準總數累計13000餘項,包括國家標準6000餘項,行業標準1930餘項,團體標準5300餘項,平均每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定1.5項標準。其中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有900多家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貼合市場加速發展,截至2022年6月,有76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完成上市,上市企業主要佈局在高階新材料、5G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積體電路、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熱門賽道。37%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3年曾申請銀行貸款,87%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最新發布!2021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收總額超3.7萬億,近九成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培育專精特新

吸引中長期資本支援

《報告》指出,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意義重大,要把握好政府與市場邊界,推動前端激勵補貼向後端權益保護過渡,充分發揮企業和企業家能動性,引導企業家增強精益創業和勇於創新的自信,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敢闖敢投”。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吸引力強,長期投資價值高,且直接融資需求旺盛。《報告》明確,要進一步放大政策性金融效果,充分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投資乘數效應,有力推動社會資本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湧進流轉,破解傳統信貸支援“缺信用”和“弱擔保”兩大難;引導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堅持做長期投資和價值培育,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規模,為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注入源頭活水,透過穩健支援形成中長期資本供給。

同時,要加快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聚焦“減排增匯”“雙化協同”“以鏈促轉”等路徑方式,積極參與區域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製造工程,共同推動區域落後產能循序化解和產業叢集綠色轉型。

此外,《報告》指出,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大膽“走出去”,連結聚合國際優質創新資源,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增強我國中高階製成品的國際競爭力;依託中外合作園區、海外科創飛地、離岸孵化器等平臺載體,打造一批標杆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專案,有效指導涉外智慧財產權糾紛應對與風險規避,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凸顯我國對外開放的引力場效應。

校對:李凌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04 字。

轉載請註明: 最新發布!2021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收總額超3.7萬億,近九成企業存在融資需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