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受美元指數持續走高影響,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一輪較快貶值,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否會“破7”?如果“破7”該怎麼看?人民幣資產還“香”嗎?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截圖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官網。
問:引發本輪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當前,受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影響,美元指數一度突破110關口,引發人民幣對美元被動性貶值。資料顯示,美元今年以來升值了14.6%,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籃子裡其他儲備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貶值,1至8月歐元貶值了12%,英鎊貶值了14%,日元貶值了17%,人民幣貶值8%。和其他非美元貨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相對較小,而且在SDR籃子裡,人民幣除了對美元貶值以外,對非美元貨幣都是升值的,人民幣並沒有出現全面的貶值。
可見,本輪人民幣貶值主要由美元指數大幅上行觸發,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執行依然穩健。接下來,人民幣會不會繼續向下調整?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會受外匯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一定幅度的上升或下降,但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還會保持彈性和雙向浮動,總體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當前,中國經濟企穩恢復,主要經濟指標向好,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作用。與此同時,中國的外貿和外資發展韌性較強,貿易投資等實體經濟層面的資金仍會是流入的基本盤,將有助於外匯市場供求的基本平衡。
問:“破7”,是大問題嗎?
答:一直以來,“7”被視為一道重要的心理關口,人民幣匯率也曾多次破“7”。比如,2019年8月與2020年5月,人民幣匯率曾分別因貿易摩擦和疫情因素破“7”。
實際上,2019年8月“破7”之後,人民幣匯率已打開了可上可下的彈性空間。現在,不論政府還是市場,對於匯率雙向波動、寬幅震盪的容忍度和適應性都大大增強。這一點,可從近期市場表現中得到印證:8月15日以來人民幣匯率這一輪下跌,並未伴隨市場恐慌。
當前,我國結售匯市場執行平穩,8月以來銀行結售匯和涉外收付款呈現雙順差局面,境外投資者總體淨買入我國證券,外匯市場主體參與更趨理性,保持“逢高結匯”的交易模式,匯率預期平穩。
需要說明的是,人民幣匯率“破7”,這個“7”不是年齡,過去就回不來了,也不是堤壩,一旦被衝破大水就會一瀉千里;“7”更像水庫的水位,豐水期的時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時候又會降下來,有漲有落,都是正常的。
在基本面支撐下,金融管理部門應對匯率波動工具充足,政策空間較大。以近期為例,9月5日,人民銀行宣佈,自9月15日起,將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兩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這是今年第二次外匯“降準”。專家認為,央行此舉向市場釋放積極訊號,有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避免出現非理性的超調。
對企業來講,應以平常心看待人民幣匯率的寬幅震盪行情。與其去猜或者賭人民幣是上漲還是下跌,都不如聚焦主業,樹立風險中性意識,控制好貨幣錯配和匯率敞口,堅持“低(升值)買高(貶值)賣”。做大做強本業,才是企業立身之本。
問:人民幣資產還“香”嗎?
答:經歷了4個月的減倉離場,近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資料顯示,7月份境外機構投資者淨買入人民幣債券66億元。這表明隨著中國經濟重回穩健增長軌跡,海外資本配置人民幣債券的信心正迅速恢復。尤其在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大與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性驟增的情況下,人民幣債券的避險屬性再度受到海外資本青睞。
當前,中國債券市場已逐漸成為全球跨境債券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人民幣債券既有分散化投資價值,也有實際資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撐。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總規模21萬億美元,外資佔比在3%左右,中國債券市場吸收外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長期來看,外資仍會穩步增持人民幣債券。
我國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亦有助於增強外資中長期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我國持續推進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夯實債券市場法治化、國際化建設,將為國際投資者創造穩定的投資環境。同時,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今年5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特別提款權籃子中人民幣權重提高到12.28%,我國債券正在逐步納入富時羅素債券指數,未來各國儲備多元化和追蹤指數的配置資金仍會流入我國債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