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百億,赴港上市能讓威馬重回“四小龍”嗎

在2020年德意志銀行釋出的行研報告中,蔚來、威馬、小鵬、理想被稱為中國新造車“四小龍”。

但是如今提到新造車第一梯隊,我們的習慣叫法已經變成了“蔚小理”,威馬掉隊了。

三年虧百億,赴港上市能讓威馬重回“四小龍”嗎

現在,當“蔚小理”相繼完成了美國、香港兩地上市之後,遲到的威馬終於要向港交所發起衝擊了。

在6月1日港交所披露的新一批IPO申請名單中,出現了威馬汽車的名字。知情人士透露,威馬有望在年底前啟動IPO,並計劃籌集約10億美元。

這不是威馬第一次衝擊IPO,2020年9月它就申報過科創板,但是最終暫緩了該計劃。

這一次,威馬勝算幾何?

2019年,美團創始人王興曾做過預測,“中國車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兩輪,除了3家央企、3家地方國企和3家民企,3家新勢力是理想、蔚來和小鵬。”

對此,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並不認同,他堅信威馬能夠進入新勢力的前三。

沈暉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威馬確實在第一梯隊。

成立於2015年的威馬汽車,出生自帶光環。百度、騰訊都是它的戰略投資方,在其他新造車連生產資質都沒有,還要靠代工模式造車的時候,威馬已經拿下了造車資質,並且自建工廠,擁有兩個生產基地,年產能25萬輛。

2019年,威馬首款量產車EX5拿下了新造車銷量冠軍,總交付量僅次於蔚來汽車,在新造車中排名第二。

但是2020年開始,威馬逐漸被“蔚小理”甩開了距離。

三年虧百億,赴港上市能讓威馬重回“四小龍”嗎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量83485輛,而“蔚小理”都已接近年銷10萬輛的規模。

三年虧百億,赴港上市能讓威馬重回“四小龍”嗎

沈暉在創業之初就下過論斷,“一個新造車企業年銷10萬輛才可以活得比較好”,所以威馬目前的日子距離“比較好”,還有一些距離。

2020年衝擊科創板失利,威馬汽車被質疑“科技含量不足、研發投入營收佔比不高、持續虧損”,如今這些情況依然存在。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的年收入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和47.42億元,對應的虧損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58億元。

三年累計虧損174.35億元,2020年初還表示“有信心成為全世界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造車,跑在特斯拉前面”的威馬汽車,距離盈利也還有一些距離。

三年虧百億,赴港上市能讓威馬重回“四小龍”嗎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研發投入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和9.81億元,佔同期營收比為50.7%、37.1%和20.7%。

這幾年,威馬汽車經歷了不少負面,包括與吉利汽車的官司、自燃、召回以及鎖電風波。但是反觀“蔚小理”,誰又不是泥地裡滾過。

所以根本問題,還是出在產品和品牌的打造上。風格不鮮明,是威馬汽車眼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年虧百億,赴港上市能讓威馬重回“四小龍”嗎

雖然主打智慧化的牌,可是“蔚小理”都在自研自動駕駛技術的時候,威馬選擇了與百度Apollo深度捆綁這個更省力的方式,一方面合作模式確實落地更快也更節省成本,不過另一方面,可能也會弱化威馬自己的品牌效應。

三年虧百億,赴港上市能讓威馬重回“四小龍”嗎

在新產品規劃方面,招股書披露的資訊顯示,威馬旗艦轎車車型M7將於2022年下半年推出市場。同時,將在2023年推出基於Caesar平臺的全新SUV、轎車及MPV車型。屆時,將實現對全品類車型及由A級到B級產品的全面覆蓋。

如果能夠成功登陸港交所,威馬募集到的資金將用於研發汽車開發平臺及下一代智慧電動汽車;擴大銷售及服務網路;將用於製造相關;償還銀團貸款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及營運資金。

當然,上市融到的錢,只能解近渴,要想追上“蔚小理”、重回“四小龍”,威馬還要加速奔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92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年虧百億,赴港上市能讓威馬重回“四小龍”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