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多重優惠舉措,東南亞“爭奪”中國電動車企設廠

【環球時報駐印度尼西亞、泰國特派、特約記者 俞自芬 李百加 環球時報記者 陶震】菲律賓、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近日競相向全球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丟擲“橄欖枝”,希望這家中國電動汽車巨頭能前往當地建造電動汽車工廠。彭博社援引菲律賓貿易部副部長魯道夫的話稱,比亞迪正與菲律賓進行“深入討論”。另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比亞迪正在與印尼就對該國一家電動汽車工廠投資進行談判。比亞迪回覆《環球時報》稱,該公司就在上述國家建廠問題不予置評。

外媒報道稱,目前,東南亞多國正在利用稅收減免等激勵措施吸引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乃至上游原材料企業對當地投資,幫助其實現從燃油車向電動車的轉變,而中國企業一直主導著這一程序。東南亞多國向中國電動車企示好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在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方面,東南亞有哪些得天獨厚的優勢?中企投資東南亞有哪些商機,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產業鏈出海“新大陸”

目前,東南亞多國正大力吸引外資企業對當地電動汽車領域進行投資,而在產業鏈方面擁有比較優勢的中國企業成為首選。

“在去年年底訪問菲律賓期間,比亞迪的代表就在四處搜尋可能的建廠地點。”在菲律賓政府貿易和投資機構工作近10年的魯道夫表示,中國電池製造巨頭寧德時代及其子公司邦普也正與菲律賓政府官員進行談判,計劃投資一家工廠,為電動汽車電池加工所必須的鎳。

提供多重優惠舉措,東南亞“爭奪”中國電動車企設廠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印尼也加入這場對中企的爭奪。印尼政府為在該國投資建設電動汽車生產設施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土地租賃減免、基礎設施支援等激勵措施,並可提供電池原材料,希望以此說服比亞迪在當地設廠,而不是在泰國等其鄰國擴張。此外,印尼政府近日宣佈,將從3月20日起推出一項電動汽車補貼計劃,以吸引外國投資者在該國建立電動汽車產業鏈。

為打造成東南亞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泰國也在加大吸引外資。該國貿易代表兼泰國總理顧問猜尤提向泰國本土媒體Bangkokbiznews透露,泰國政府正在與主要的電動汽車零部件製造商進行談判,特別是上游電子領域,“目標是將汽車重要部件的生產引入泰國”。

泰國投資委員會表示,泰國政府同意為電動汽車生產商提供長達8年的企業所得稅豁免權,以及在2025年底前免除電池、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電動汽車壓縮機、電池管理系統、駕駛控制系統、車載充電器、轉換器、逆變器和減速齒輪的進口稅,並承諾補貼汽車廠商的電力成本。

《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到,目前中國品牌正成為泰國電動汽車市場的主導力量。根據泰國汽車市場2月的電動汽車上牌量排名,前五名只有特斯拉的一款美系車型,其餘四名均被中國品牌佔據,分別是包攬前兩名的比亞迪Atto 3和哪吒V,以及位列第四、第五名的長城尤拉好貓、上汽名爵ZS EV。

目前長城汽車已在泰國建立了一條生產線,並在當地推出其哈弗和尤拉兩個子品牌的5款新能源車型。根據比亞迪給《環球時報》記者的回覆,該公司正在泰國建設其首家海外汽車工廠,預計將於2024年投產,年產量將達到15萬輛。

資源稟賦和較完善的製造業體系

“東南亞在經濟增長活力、消費市場增長潛力、人工成本與製造能力優勢、新能源礦產資源稟賦等方面擁有較好的基礎與潛力。”中國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成為東南亞近期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產業,並能吸引外商投資的重要原因。

長城汽車東盟區域總裁張佳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泰國目前在生產技術和勞動力等汽車產業鏈環節上已相對成熟。在生產技術方面,泰國的汽車工業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製造體系,包括零部件生產、組裝、塗裝等各主要環節。在勞動力方面,泰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技工和技術人員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能夠為汽車製造商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

目前,泰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汽車製造國和全球第十大汽車生產國。全球幾乎所有領先的汽車製造商都在泰國建有生產線。僅在2022年,泰國的汽車工業體量就增長11.7%,其汽車產量達到每年188萬輛。

除了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和製造能力之外,當地蘊含的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礦產資源也成為東南亞吸引外商前來投資的重要資本。據彭博社報道,鎳是電池的關鍵原材料,印尼和菲律賓的鎳儲量佔全球的近一半,非常適合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製造商就近建廠。

《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到,印尼鎳礦儲量豐富,但其工業附加值卻比較低。因此,印尼總統佐科在2022年的國情諮文中強調,鼓勵礦產中下游產業加工,並吸引更多的礦產中下游投資,從而促進印尼的工業化。為此,佐科於2020年實施了鎳礦出口禁令。印尼外交部東亞司司長孫浩曾表示,得益於中國企業(主要是青山和德龍)的投資,印尼的鎳礦擁有巨大的產出規模。目前涉及鎳礦出口的產品主要是不鏽鋼產品,而新能源汽車電池能創造的價值更多,因此佐科更希望利用資源和礦產禁令來吸引電動汽車製造商赴印尼投資建廠。

巨大商機背後仍存風險

正是憑藉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以及人力成本和製造能力等方面的基礎,東南亞正成為中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及其關鍵原材料加工企業的投資熱地。

業內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比亞迪、長城、五菱、哪吒等中國電動車企,以及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蔚藍鋰芯、格林美、華友鈷業、中偉股份、青山集團等電池及原材料企業都在東南亞有相關投資與合作。

“隨著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與東南亞的經貿關係合作也在進一步深化,地緣政治風險相對可控,投資優惠政策相對利好。另外,東南亞國家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方面,還未培育出本土龍頭品牌,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佈局、生產製造技術與經驗方面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並且在新能源汽車出口方面,在東南亞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基礎。”於清教表示,這為中國電動汽車相關企業在東南亞發展提供了巨大商機。

與此同時,於清教也提醒,在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建廠,需警惕海外工廠及其配套的土地所有權風險,營商環境風險,產業配套、融資服務與水電等基礎設施可能並不完備,存在專案建設進度慢等風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38 字。

轉載請註明: 提供多重優惠舉措,東南亞“爭奪”中國電動車企設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