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房地產貸款風險來襲,多家銀行撇清與恆大關聯

來源: 證券時報

節後首個交易日,銀行股的表現可謂“萬綠叢中難覓一點紅”。

9月22日早盤收盤,A股上市的41只銀行股全部報綠,成都銀行、招商銀行、江蘇銀行和平安銀行均一度下跌超5%;午盤開盤後,銀行股整體跌幅有所收窄,截至當日收盤,成都銀行下跌5.26%,跌幅居首;江蘇銀行、廈門銀行、長沙銀行、無錫銀行、招商銀行等跌幅均逾3%;除蘇農銀行微漲0.19%以及鄭州銀行、紫金銀行報收平盤外,其餘38只銀行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訊息面上,自從恆大債務危機發酵以來,由於擔心房地產衝擊銀行資產質量,眾多投資者紛紛在互動平臺上向各家銀行發出詰問,關心各銀行與恆大是否存在債務關聯。近日,多家上市銀行也接連進行正面回應,有銀行表示風險可控,也有多家銀行急忙撇清關係,表示與恆大無業務往來。

東吳證券不久前釋出的研報認為,房地產貸款風險上行需要重視,但從總量角度看,銀行總體資產質量所受影響有限,而龍頭銀行當前的資產質量處於歷史最佳狀態。

滿盤盡墨3股創新低

中秋小長假期間,港股地產板塊遭遇重挫,令在港上市的內地銀行股也大幅下跌。受此影響,節後首個交易日,A股指數大幅低開。22日早盤,銀行指數一度下跌2.65%,截至當日收盤,告跌2.27%。

個股方面,多隻銀行股當日早盤跌幅超5%。其中,成都銀行、招商銀行一度下跌逾6%,跌幅居前。

不過,午盤開盤後,銀行板塊整體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跌幅最大的是成都銀行,下跌5.26%;江蘇銀行、廈門銀行、長沙銀行、無錫銀行、招商銀行等收盤跌幅均超3%。蘇農銀行收漲0.19%,成為當天翻紅的“獨苗”,另外鄭州銀行、紫金銀行報收平盤,可見其餘38只銀行股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銀行板塊集體調整之下,當日有3只上市不久的銀行股股價觸及上市以來的新低,分別是滬農商行、重慶銀行和齊魯銀行。其中,滬農商行和重慶銀行均處於跌破發行價狀態,日內最低價格分別較發行價下跌了16.63%、20.5%,而齊魯銀行當日最低價則較上市首日價格下跌了24.4%。

此前的9月20日,港股市場中的內地銀行股就已呈現大幅殺跌。當日,招行H股開盤後迅速下挫,盤中跌幅一度超11%,截至收盤跌幅才收窄至9.38%。如此大幅度下跌,在招行H股上市以來並不多見。除招行外,民生銀行、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中信銀行的H股當日跌幅也都超過5%,建行、農行、郵儲等國有大行H股跌幅也超出了4%。

梳理近5個交易日資料可以看出,銀行板塊已連續出現調整。據Choice平臺申萬銀行指數顯示,近5個交易日A股銀行指數整體跌幅達6.47%。資金流向上看,近5個交易日銀行股淨流出額達94.24億元,淨流出額處於各行業第八位,僅22日銀行板塊就流出27.2億元。H股銀行板塊指數則呈現“六連跌”,下跌幅度達6.65%,其中哈爾濱銀行股價更是跌下1港元至0.82港元/股,成為首隻銀行“仙股”。

撇清與恆大業務關聯

上市銀行近期股價大跌,或主要來源於投資者擔心房地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衝擊。證券時報記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看到,近期有大量銀行股投資者詢問上市銀行,提問最多的是涉房貸款相關問題,是否與目前正陷入債務危機的房產巨頭恆大有關聯最受關注。

根據去年9月市場上流出的所謂“恆大求援檔案”顯示,恆大負債涉及銀行類金融機構128家、非銀金融機構121家,不過隨後這份檔案就被恆大辟謠。

近期,關於恆大的輿論熱度不斷髮酵,市場上不少投資者紛紛向各大上市銀行詢問,包括相關銀行與恆大合作的規模、風險敞口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6月,民生銀行表示,恆大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在該行全集團範圍內的表內外授信業務,主要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併購貸款、城市更新貸款等。截至6月,恆大在該行的所有授信業務還本付息情況均正常,均無逾期情況發生。“自去年9月份以來,恆大集團加大了房地產銷售回籠力度,在我行授信提用敞口有所下降。”民生銀行稱。

7月,面對投資者詰問,民生銀行再度表示,該行對恆大集團授信業務主要以抵質押和保證方式為主,抵質押物主要包括變現能力較強的土地、房產、在建工程等,目前抵質押物仍足值有效。

9月22日,光大銀行回應投資者關於“恆大九十餘億元貸款是否計提壞賬”問題時表示,“目前大型集團企業在我行的授信敞口均相對可控,不會對我行資產質量趨勢產生實質性重大影響。”

浙商銀行透露,目前該行對恆大集團的授信金額為38億元,有足額的抵質押物,整體風險可控。而常熟銀行表示,截至8月末對恆大控股企業的貸款有1筆,貸款餘額391萬元,擔保方式為土地抵押。

近日跌幅較大的江蘇銀行則回應稱,“恆大集團在我行業務規模小、佔比低,抵質押充分,無風險敞口。”

上海銀行和浦發銀行也均對相關問題表示,與恆大的合作正常、風險可控。

此外,杭州銀行、江陰銀行、張家港行、成都銀行和青島銀行則紛紛撇清關係,表示目前無恆大集團貸款餘額或信貸合作,不過也有部分銀行對於投資者的相關提問避而不談。

值得注意的是,頗受外界關注的還有與恆大關係緊密的盛京銀行,恆大作為前者第一大股東,此前就因雙方的關聯交易受到外界質疑。今年6月7日,恆大集團在其官網宣告稱,與盛京銀行開展的金融業務,均符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8月,恆大南昌減持盛京銀行股份,將1.67億股內資股轉讓給瀋陽國資委附屬公司——東藥集團和盛京金控,兩者合計持有盛京銀行1.90%的股份。

據盛京銀行半年報,截至6月末,該行房地產行業貸款金額656.63億元,佔全部貸款的11.2%,較上年末下降1.6個百分點,房地產行業的不良率為0.88%。

涉房貸款影響有限

據上市銀行2021年半年報,相較於去年末,仍有多家銀行的涉房貸款比例超出監管規定的“兩道紅線”要求。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成都銀行、北京銀行等10家銀行的房地產業貸款處於“踩線”狀態。

銀行業房地產貸款的實際狀況到底如何?部分機構釋出研報稱,房地產不良貸款的影響非常有限。

9月21日,東吳證券胡翔團隊釋出研報認為,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外部環境承壓,部分房企違約風險暴露,銀行的房地產對公貸款不良也明顯“雙升”,房地產貸款風險上行需要重視,但從總量角度看,銀行總體資產質量所受影響有限,而龍頭銀行當前的資產質量處於歷史最佳狀態。

據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41家上市銀行的對公房地產貸款佔比僅為6.35%;截至6月末,總不良貸款金額中7.2%是房地產對公貸款,多數銀行的房地產對公貸款對不良的貢獻度並不高。

近日,里昂證券也發表報告稱,“上週在投資者論壇上與數間內銀代表進行交流,投資者均關注內房信貸風險趨升,而內銀代表對相關資產素質的前景均抱較樂觀的態度,上市銀行早已用謹慎態度去處理房地產開發商信貸,並實施了‘白名單’,專案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料內銀對高槓杆發展商的風險敞口有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54 字。

轉載請註明: 證券時報:房地產貸款風險來襲,多家銀行撇清與恆大關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