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日恩捷股份(002812)釋出公告稱:於2021-08-27日調研我司,本次調研由董事長 Paul Xiaoming Lee,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李曉華,董事 Alex Cheng,董事會秘書 熊煒,財務總監 李見,研究院院長 莊志,董事長助理 龐啟智,證券事務代表 禹雪,證代助理 湯怡桐,資訊披露專員 尹浩揚,劉月圓負責接待。
本次調研主要內容:
一、公司董事長PaulXiaomingLee先生對公司2021年上半年業績、行業情況等介紹如下:2021年新能源行業整體發展情況確實很好,符合我們之前的預計,公司聚焦鋰電隔膜業務,圍繞“動力+3C”進行佈局,疊加傳統業務煙標、BOPP薄膜、無菌包裝和特種紙的持續開拓,公司上半年總營收是33.9億元,同比增長136%,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是10.5億元,同比增長227%,總資產增至219億,目前隔膜產能達到35億平方米,上半年出貨量達到12億平方米。今年隔膜市場情況很好,整個市場進入了爆發期,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每月出貨量均較上月有1500-3000萬平米的增長,6月出貨量較1月有150%的增長。由於行業發展速度加快,第三季度之後需求會更加強勁,公司也面臨著巨大的交貨壓力,但公司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和未來佈局的計劃來保障既定目標的完成。首先,公司透過投資新建產線來擴大產能,公司保持每年新增10-12條產線,但現在市場需求旺盛,公司未來幾年每年會有15-20條產線,我們已經公告新建重慶和常州隔膜專案,兩個專案總投資超過110億,目前重慶恩捷已開始土建,常州的專案公司已經成立,根據現在的市場情況,我們會加快新產線的建設速度,比原計劃提前投產。第二,除了新建產能外,我們還會持續最佳化工藝、改造裝置,透過提速、增加幅寬、提升管理水平等方式增加產能、提升生產效率、提高收率和良率。未來我們仍具備充足的交貨能力。從供求關係來看,未來3-5年隔膜的供應依然會偏緊,下游客戶也有同樣的判斷,為保證他們自身的供應,他們會主動找隔膜廠尋求合作,今年8月公司和億緯鋰能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在荊門成立合資公司投16億平的隔膜專案,合資公司的產品要優先向億緯鋰能供應。隔膜行業特點是擴產建設週期比較長,大致需要兩年甚至三年,同時全球的隔膜裝置產能有限,隔膜裝置存在產能瓶頸,但公司在四年前就已佈局,與全球規模最大、品質最好的裝置供應商日本製鋼所簽訂了協議,鎖定其絕大部分產能來保證了恩捷未來幾年持續大規模擴張的裝置供應,保證公司每年都能有大規模的產能投放,而同行的產能投放有限。公司的目標是2025年佔到全球隔膜行業50%的市場份額,因為在未來2-3年,同行的產能釋放非常有限,但公司的產能遠遠大於同行,而在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公司的份額必然上升,這種份額又轉換成更大的規模和更大的市場,讓我們跟同行的差距越來越大。雖然目前市場進入了爆發期,短期需求爆發式增長,而供給增長有限,出現了供不應求,但公司在目前除了應對交貨壓力外,更要著眼於供求關係恢復平衡時我們如何競爭,總會有這麼一天到來,所以公司現在依然對公司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也積極佈局自建裝置,希望降低投資成本;同時持續投入大量人員和資源進行技術改造和研發,希望能有效提高單線產出,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材料耗費,有效地降低成本,保證公司在未來有更強的成本競爭優勢,可以在未來價格下降帶來競爭時,還能保持公司很強的盈利能力,這是公司內部目前正在進行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在未來佈局方面,為滿足未來儲能市場的需求,公司和Celgard合資成立幹法隔膜廠,預計明年年初出產品,採用技術門檻比較高的吹塑法,該種工藝方法能使產品良品率高、收卷長度更長、厚度更薄、一致性更好、成本更低。全球鋰電市場格局清晰,歐洲市場、美國市場、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前景大,公司也進行全球佈局,除了在中國繼續擴產,目前在海外建的第一個廠匈牙利廠目前已經在施工,未來公司還會在其他海外地區尋找投資機會來匹配全球鋰電市場的發展需求。公司從事膜生產和研發二十多年,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技術團隊和研發人才,未來公司還是圍繞膜材料進行研發和生產,比如水處理膜、鋁塑膜等,公司已公告在常州將投16億元建8條鋁塑膜產線的專案。我們仍然以“世界一流的高分子材料研發生產企業”為願景,憑藉公司規模、成本、研發、產品和市場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為達成經營目標和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不懈努力!
二、投資者與公司管理層就以下問題進行了溝通:
1、現在比較關注的是整個隔膜行業的緊缺情況,緊缺的原因是裝置供應比較緊張造成的,公司之前公告收購富強科技和JOT,請問公司裝置自產的推進情況如何?在未來哪個階段落可以量產?公司隔膜產品價格自年初至今是否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公司裝置的方案還是按照既定方案執行,自研裝置不僅是為了解決供應瓶頸和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為了做更好的裝置,提高技術壁壘,增強長期競爭優勢。公司以前的裝置主要是自主設計,多家制造,公司來進行系統整合,現在進行的自研裝置不是簡單的國產替代,而是全面升級特別是在自動化、智慧化和大資料方面的工業4.0升級,公司收購富強科技也是基於此目的;另一方面,公司也會沿用原有思路根據工藝、配方來研製高階的精密裝置,日本的裝置廠家非常有興趣和公司合作,這裡必須強調的是公司把配方、裝置、工藝三方面更深入地系統最佳化。對於自研裝置能夠得到批次使用的進度,公司希望在2022年下半年價格是按照市場規律決定的,如果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是市場規律使然,不是哪個企業可以決定或阻止的。我們判斷未來3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全球隔膜行業的供求關係是會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基於此判斷,我們認為隔膜價格上漲是必然情況,這不是由我們來決定的,但從公司的角度來看,我們不主張價格上漲,公司長期的策略是公司盡全力去保供、不斷供、不推單,特別是能夠保證公司核心客戶和戰略客戶的供應安全,公司會盡全力挖掘產能潛力來保證供應,同時公司對價格是持比較審慎的態度,公司希望儘量保持價格的穩定,而不是希望價格出現大幅地上升,也不希望給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的預期,公司希望讓下游客戶的價格預期也是保持穩定;同時公司對價格上漲尤其是大幅上漲,未來對競爭格局也是不利的,會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這個行業,甚至會打亂行業競爭格局。所以公司對價格上漲是持有比較慎重和保守的態度。
2、公司對於線上塗布一體化產線的改造進度如何?截至今年年底會有多少線上塗布產線投產?2022年-2023年產線落地情況如何?線上塗布產品未來的定價策略如何?線上塗布產品的價格較離線塗布產品的價格是否有差異?公司線上塗布產線的進度沒有拖延,是按計劃進行的,公司現有5條線上塗布產線均在滿負荷生產,主要在江西、珠海和無錫三個工廠,客戶是國內多家知名鋰電池廠商,到年底會有11條產線,進度是按計劃進行的。每條產線出貨量約700-900萬平方米/月,根據塗覆的次數,目前主要以陶瓷塗覆為主,客戶對塗雙面陶瓷再加雙面PVDF的認證即將完成,公司本月28日會向國內一知名鋰電池廠商開始做雙面陶瓷加雙面PVDF塗布產品,該客戶對該產品的認證已經完成。經與市場溝通,公司計劃今年增加10條線上塗布產線,2022年是34條線上塗布產線,2023年是56條線上塗布產線。公司的產品不是標準化價格,不是一個統一的價格,實際執行的價格一個客戶一種產品一種價格,要根據客戶的具體採購規模、商務條件、客戶對產品的具體要求等來具體地定價,包括線上塗布也是同樣的情況。公司對於既有客戶,價格是不會變的,其實只是公司自己的生產方式的轉換,即由離線塗布生產方式變為線上塗布生產方式,但面對一些新客戶,公司以前不對其供應塗布膜,現在開始供,而我們是新進入者,新進入者一定會給客戶帶來一些價值,所以我們的定價可能會小於原先的基膜價格加上塗布加工費,這是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定價情況。
3、請問公司珠海線上塗覆生產線是供LG比較多嗎?LG是否已經接受了線上塗布?珠海現有的1條線上塗布產線沒有生產LG的產品。供應LG的塗布產品所使用的SRS塗覆工藝特殊,目前公司針對LG的線上塗布還在試驗中,我們正在設計加工塗布頭,還未向LG供應線上塗布產品,珠海現有的1條線上塗布生產線是在生產其他客戶的產品。LG的塗布主要有兩種,一種是SRS塗布;一種是陶瓷塗布,陶瓷塗布將來可以很容易地切換過去,因為線上塗布產出的產品質量優於離線塗布,所以是可以做的。
4、公司的裝置主要來自於日本製鋼所,少部分來自於其他裝置廠商,他們對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交付能力如何?大概每年會交付多少條產線?能否詳細談談日本製鋼所的擴產計劃?未來部分單元是否會使用公司自研裝置?裝置廠商的交付能力根據公司的需求做了相應的調整,2022年能夠交付25條產線、2023年交付30條產線、2024年是40條產線,日本製鋼所加上其他裝置廠是這樣的。日本製鋼所產能有限,但他們積極配合公司,也在增加產量進行擴產,同時,除日本製鋼所外,公司和東芝、布魯克納都有合作,來保證裝置的及時供應。日本製鋼所有能力配合我們的需求,日本製鋼所供應的產線我們會從單元上進行調整,或者進行部分單元替代,以整體增加供應產線的數量。目前日本製鋼在配合進行擴產,但其擴產的速度不一定趕得上公司的需求。因此,其他裝置製造廠商也在尋求配合我們產能增加的合作機會,但只是區域性的,並非整條產線都由一家工廠來做,這是因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不是由一家公司製造的,公司個別日本製鋼所供應的產線並非僅由其單獨製造,而是由日本其他幾家裝置製造商發揮各自的優勢製造後集成起來的。公司裝置是按單元採購,不依賴於整線,所以公司是集合每家裝置製造商的強項把整線組合起來,公司的產線整合能力強,對擴產產線數量的調整能力大。公司也希望逐步應用自研裝置,並爭取明年擁有自己的第一條自研產線。但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目前主要還要依靠日本製鋼所供應產線。
5、因為LG是公司的大客戶,請問近期LG電池召回對公司今年下半年到2022年的訂單情況是否有影響?召回事件中涉及的BOLT車型,是召回2018年之後生產的,據我們瞭解,基膜和塗布是韓國企業做的,到後面有些是日本企業做的,公司的隔膜沒有用在這個車型,所以不會對公司2022年的訂單量產生影響。
6、近年來得益於公司技術突破和技術升級等原因素,公司的基膜成本在下降,請問公司在實現部分裝置和原材料的國產化後,未來公司基膜在成本端是否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製造業降成本是一個系統工程,並非透過單一措施。從公司經營思路來說,公司對於降成本的措施是不分大小的,只要是對公司降本是有效,我們都會去做。公司降成本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①繼續提升管理效率,包括費用控制等,因為公司現在比較龐大,產線數量很多,超過50條生產線,到年底會超過60條生產線,分佈在全國6個不同的基地,同時公司面對上百家客戶,運輸距離不一,而且產線標準並非同一標準,其中還包括收購的3個生產基地的產線,產線個性化程度高,不同產線的生產特點和生產效率不同,所以從管理上,公司面臨著根據前述問題進行如何最最佳化的問題。以往公司管理主要依賴於人,公司現在需要進行資料化和科學化管理,公司已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首先進行業務相關資料的收集,然後根據我們的要求和行業特點設計資料模型和演算法來進行最佳化,來幫助和輔助我們進行安排,這種管理方面的提升已進入科學化和資料化的層面,這項工作必須做,而且會在未來不斷進行進化和提升,這不是一步到位的工作,這種管理會帶來公司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但我們傳統的管理方式仍然在用,在細節上精益求精;②繼續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降本,比如透過提升車速和幅寬、減少換卷等帶來的停頓時間,有效提升開機時間和增加產出,公司正在做一個關於基膜車速提升的大型技術型專案,如果專案成功,會大幅提升對成本的影響顯著;③原材料方面的控制和供應商管理,在整個材料漲價的情況下,公司依然能很好地控制成本,得益於龐大的生產和採購規模形成的高議價能力、在材料選用方面的精細管理,公司也正在做用國產材料替代的工作,但這是一個分步進行的過程,目前處於小批次試用階段,在未來如果條件成熟我們會考慮大批次試用,原材料國產替代帶來的降本效果明顯,但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④技術進步,去年公司3個研究團隊就在做降低材料耗費方面的技術研究,疊加公司的自研裝置,可以有效提升公司技術優勢,降低投資成本和製造成本,從起始點拉開與同行業競爭者的差距。公司自研裝置除實現裝置國產化降低成本的目的外,更為關鍵的目的在於公司關鍵技術的保密,以及在智慧化等方面進行工業4.0升級,透過大資料收集來改善隔膜厚度均勻性,烘箱溫度均勻性、拉伸比例,解決內應力釋放問題以防止起皺收縮等變形問題,提高隔膜質量的穩定性,從而提升公司產品的直通率和收率,進而實現降本增效。
7、請問公司動力類鋁塑膜產品的驗證程序如何?公司常州金壇專案的進展如何?公司鋁塑膜自去年投產以來,雖然銷售主要集中在3C類領域,但也在致力做動力類產品。然而由於動力類產品對耐久性的要求極高,所以評估認證期比較長,目前還沒到量產階段,但公司和很多戰略合作伙伴都在進行非常緊密的合作。公司也致力於走核心材料國產化的道路以幫助客戶降低成本,公司客戶對此也非常支援,公司已進行了大量的相關工作,例如成本佔比非常高的鋁箔,尼龍膜,PET膜都已有了多種國產替代方案。同時公司在和客戶一起進行系統性地評估,也正是因為大規模使用國產材料,客戶端的驗證週期也會相對更長一些。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鋁塑膜市場跟大約七年前的隔膜市場非常相似,近兩年還處於匯入期,不會產生非常大的效益,預計後期開始會有明顯的增長以及很好的發展前景,所以公司今年已啟動了在江蘇常州金壇的鋁塑膜專案。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以及軟包動力電池市場滲透率的提高,預計鋁塑膜將在未來實現快速增長。關於金壇裝置進度情況,常州金壇專案的裝置將自2022年五月份開始陸續引進,前一至兩條產線預計將於2022年第四季度開始開始量產。
8、請進一步介紹鋁塑膜的產能規劃,4億平鋁塑膜產能2021年至2023年的落地情況如何?請問公司在技術門檻和技術優勢等方面如何看待鋁塑膜市場?2020年全球鋁塑膜消費量約為3億平方米,公司鋁塑膜規劃總產能規劃4億平方米為目前全球最大產能規模。公司認為鋁塑膜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公司在鋁塑膜產能方面的大規模規劃投入是基於對市場未來的判斷,以及製造業規模優勢的綜合考慮。關於動力類鋁塑膜產品方面,正如前所述,市場驗證時間比較長,但公司也同時在開展送樣工作,預計2022年中期會看到結果;而消費類鋁塑膜產品現已在銷售,所以能更快看到績效。常州金壇鋁塑膜專案裝置2022年五月份才到,預計2022年四季度量產。在鋰電行業中,能否量產是由內部和外部因素共同決定的:一方面是由公司自己內部籌劃;另一方面還需要等待外部客戶認證完成,認證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動力類產品的驗證時間非常長。整個鋁塑膜生產過程需要從以下兩方面改進,一方面是公司的生產技術,包括生產裝置的改進;第二個方面是公司致力走材料國產化替代道路,因此認證週期長於其他企業。公司鋁塑膜專案著眼於長期,長遠來看,鋁塑膜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大規模發展必然會導致價格的降低,如果現階段在技術、裝置、人員和材料等方面全部依賴國外輸入,容易喪失搶佔未來成本優勢的先機。所以公司鋁塑膜專案在產能設定、技術變革和原材料國產化等方面是基於要踏踏實實做出極具長遠競爭力和生命力的產品這一出發點來進行佈局的。鋁塑膜難度非常大,中間是7層甚至是9層材料的結合,第一個難點是材料,特別是鋁箔,國內的鋁箔無法完全滿足高階鋁塑膜的需求,同時,鋁塑膜中間由尼龍膜、PET膜、CPP膜等各種材料結合,形成密封隔,難度也非常大。我們認為未來5-6年後鋁塑膜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因為軟包電池比較安全,LG非常看重軟包電池,是目前全球在這方面做得最大的企業,且公司與其在鋁塑膜方面合作密切;公司與國內在軟包電池方面做得比較大的企業也都有合作。將鋁塑膜的技術要求、材料要求疊加後使其在效能上能夠得到保證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9、請問公司截至2023年的溼法膜產能投放規劃情況?2022年將增加25條溼法隔膜產線,對應2022年交貨能力45-50億平方米,2023年將增加30條溼法隔膜產線,對應2023年交貨能力65-70億平方米。
10、幹法隔膜出貨時間?吹塑法相較流延法的優勢有哪些?公司幹法隔膜預計2022年的第一季度出貨。相較於流延法,吹塑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①特性方面,吹塑法透過配方和工藝調整的空間較大,透過用分子量更高的材料,能夠把強度做高,因為不同於吹塑法的圓形模頭,流延法的模頭是T型的,如果運用分子量太高的材料,兩邊的材料存在流不下來的可能,從而影響到產品的寬度和橫向的一致性,所以吹塑法在一致性、可調整方面都更具有優勢;②成本方面:吹塑法生產的隔膜沒有邊,減少了因切邊帶來的較大損失;③收卷及效率方面:吹塑法可以做到收卷很長(可以收到1萬米),在收率方面可以減少很多掐頭去尾的損失;同時分切的效率也會因換卷次數減少得到明顯提升,從而帶來很大的成本優勢。
11、今年國內一些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客戶對幹法隔膜的需求量增多,請問這些客戶對公司的認證情況及公司的供應情況如何?目前用幹法隔膜最多的廠商是比亞迪,公司一直在向比亞迪供貨,現在公司每月對比亞迪的隔膜供應量均有增加。比亞迪現有的刀片電池大部分使用幹法隔膜,但目前開發的下一代刀片電池是基於溼法隔膜開發的,且公司也在積極參與相關產品的開發,預計明年有可能大規模推出,目前已實現小規模出貨。另外,公司下屬公司蘇州捷力也已在向比亞迪的測試並開始正常供貨,供貨量很大;此外,公司溼法隔膜產品也已透過比亞迪的大巴專案測試,即將開始供貨。同時,公司也正在進行幹法隔膜專案,公司現已透過Celgard將很多不同規格、不同厚度的樣品送交比亞迪及其他幹法電池廠測試,部分已透過測試,因此待公司幹法隔膜產品2022年產出後,整個測試階段會縮短很多,預計公司的幹法隔膜產品向幹法隔膜電池廠商推進的速度會很快。概括來看,一方面,客戶部分從前使用幹法隔膜較多的傳統專案會在下一代產品中用溼法隔膜進行部分替代;另一方面,2022年公司幹法隔膜產品面世後,公司也會逐漸佔領一部分幹法隔膜市場。
12、請問公司匈牙利專案情況如何?匈牙利專案按照原計劃進行,本月月初已打樁做地基且隔膜裝置已定,預計2022年底或2023年初量產。
13、請問公司今年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較利潤情況表現稍差的原因是什麼?公司收到客戶的回款大部分以票據為主,收到的票據大部分用於支付固定資產的投資,包括裝置、基建款項的支付。票據在現金流量表中沒有體現,如果把收到的票據用於支付固定資產投資的部分還原進現金流量表,公司經營產生的現金流情況還是非常好的。
14、請問公司後續股權激勵計劃的考慮?公司今年年初公佈了股票回購計劃,回購的股份將用於員工股權激勵,今年我們的激勵計劃已經比較明確了。由於公司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規模和人員都在持續發展擴大,公司需要對新加入公司的員工有合適的激勵方式,因此公司會持續做股權激勵計劃。
恩捷股份主營業務:包裝裝潢及其他印刷品印刷;商品商標印製(含菸草、藥品商標),商標設計;包裝盒生產、加工、銷售;彩色印刷;紙製品(不含造紙)、塑膠製品及其他配套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生產、加工、銷售印刷用原料、輔料;生產、加工、銷售塑膠薄膜、改性塑膠;生產、加工、銷售鐳射轉移紙、金銀卡紙、液體包裝紙、電化鋁、高檔包裝紙;生產、加工、銷售防偽標識、防偽材料;包裝機械、包裝機械零配件的設計、製造、加工、銷售;生產、加工、銷售新能源材料以及相應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貨物進出口(國家限制和禁止的專案除外)。
恩捷股份2021中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33.94億元,同比上升135.58%;歸母淨利潤10.5億元,同比上升226.76%;扣非淨利潤9.84億元,同比上升267.78%;負債率42.12%,投資收益955.54萬元,財務費用8380.59萬元,毛利率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