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飄紅“一日遊”,新政策如何影響長期收入?

  作者:張苑柯

  繼進一步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印花稅宣佈減半徵收之後,上週末,證監會又接連宣佈收緊IPO及再融資、調降兩融保證金比例、限制部分上市公司減持等多項舉措。

  多家機構預測,多措並舉或將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參考歷史資料,市場情緒或從券商的股價表現開始有所體現。然而,作為行情風向標的券商股,走勢卻在週一(28日)飄紅之後,即於次日“偃旗息鼓”。

  截至29日收盤,Wind券商指數下47只成份股中,38只收跌,其中,華鑫股份以-3.6%領跌,券商龍頭中金公司跌2.92%、申萬宏源跌2.36%、華泰證券跌1.95%、中信證券跌1.72%。9只上漲個股除山西證券外,漲幅均未超1.6%。

  目前,已有部分上市券商公告了半年業績表現,多數頭部券商也將在本週陸續釋出中報。市場波動和投資者情緒是否已經影響上市券商的業績表現?從券商的收入結構來看,新舉措又會對其業績帶來哪些變化?

  經紀業務影響最大

  券商的業務結構主要分為幾大部分,分別是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自營及其他投資、資產管理業務,以及其他業務。所謂經紀業務,指的是券商機構透過其在各地設立的證券營業部,接受客戶委託,代理客戶進行證券的買賣。

  從收入的權重來看,經紀業務一直在券商收入中佔有較大比重。拆分開來,經紀業務包括客戶的交易佣金收入、融資融券利息、金融產品代銷收入、交易單元席位租賃收入、保證金息差收入等。

  之所以稱券商股為股市晴雨表,一部分原因就是其經紀業務收入變化與股市漲跌強相關。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140家證券公司經審計的年報資料彙總,2022年度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950億元,同比下降21%;淨利潤1433億元,同比下降24%(母公司財務報表口徑,下同),經營業績短期承壓,各業務條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經紀業務依然作為證券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全年實現收入1287億元,較2021年減少17%,佔營業收入總額的33%。

  按照經紀業務對營業收入貢獻比重,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居於前列,包括光大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方正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業務佔比也超過50%,近80%的券商經紀業務佔營業收入比重在兩成以上。

  據某券商人士表示,交易佣金收入可以分為經手費、毛佣金和過戶費。經手費是證券公司在證券交易所的場內交易成交後,按實際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向證券交易所交納的交易費用。毛佣金和過戶費才是證券公司能夠真正收入囊中的費用,毛佣金是成交金額*佣金率,其高低主要取決於客戶資產量、換手率和佣金費率。

  8月18日,證監會宣佈,指導滬深北交易所自28日起進一步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滬深交易所此次將A股、B股證券交易經手費從按成交金額的0.00487%雙向收取下調為按成交金額的0.00341%雙向收取,降幅達30%;北交所在2022年12月調降證券交易經手費50%的基礎上,再次將證券交易經手費標準降低50%,由按成交金額的0.025%雙邊收取下調至按成交金額的0.0125%雙邊收取。

  廣發證券董事長林傳輝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交易經手費由券商代收代繳,而交易佣金則是券商經紀業務營收的重要來源。佣金費率的下調,短期對券商的盈利能力將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交易成本的調降也將提高投資者的獲得感,有利於促進市場交易的活躍,券商則將從中獲益。長期來看,傳統通道業務收費降低,將倒逼券商加快財富管理轉型,提升服務居民財富管理能力,改進盈利模式,降低對市場行情的依賴度。

  據上述券商人士透露,在經手費下調前,已有券商下調了毛佣金的費率。“券商一般會有個基礎佣金的標準,但也不是定死的,可以根據客戶的體量協商簽訂。”上述券商人士表示,近年來,券商的毛佣金費率已有所調整,今年在調整後普遍在萬分之零點五至萬分之一之間,總體交易佣金費率在萬分之二左右水平。

  從已經公佈的半年報資料來看,今年上半年,部分券商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已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按照申萬行業證券III分類,30家已經公佈中報或中報預告的上市券商中,有21家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下跌。

  比如,東興證券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下降4.15億元,同比降幅39%,長城證券下跌32%,首創證券跌24%,國元證券跌22%,信達證券跌21%,光大證券跌19%。中信證券是目前唯一公佈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過百億元的券商,但該項業務收入也從2022年中的154.2億元下降至145.4億元,微跌5.7%。

  投行業務或承壓

  除經紀業務外,券商的投資銀行業務能力也受到關注。該業務主要涵蓋承銷業務,也就是包括IPO、定增、發債等一級市場融資相關的資本中介業務,佣金為其主要收入來源。其中,IPO專案承銷收入為投行業務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資產管理業務則是代客理財,收入與賺取的管理費及分成直接掛鉤。

  隨著以全面註冊製為核心牽引的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加速深化,IPO發行規模再創新高,但由於債務融資及其他增發融資規模整體下降,2022年整體投行業務實現淨收入663億元,較2021年減少6%,佔營業收入總額的17%。

券商股飄紅“一日遊”,新政策如何影響長期收入?

  不論從承銷金額還是從承銷數量來看,頭部券商都在拉開優勢。畢馬威2023年中國證券業調查報告顯示,大型證券公司憑藉其資源、品牌以及承銷能力的領先優勢,使得整個投行業務市場的頭部化格局保持穩固。業務盈利層面,2022年投行業務淨收入前十家證券公司的收入佔總行業收入為59%,較上一年度佔比56%增加3個百分點;市場份額層面,2022年股權融資及債權融資承銷規模前十大證券公司的承銷份額佔比分別為72%及67%,從近5年市場份額的頭部集中度趨勢可以看到,頭部證券公司正持續鞏固其行業領先地位。

  Wind資料顯示,2022年證券承銷業務淨收入排前的分別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分別為86.5億元、70元、59.3億元、43.1億元、41.8億元和40.2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近日證監會明確,將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同時收緊再融資,突出扶優限劣,對於存在破發、破淨、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這會對券商收入帶來哪些影響?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百餘家企業主動撤回IPO材料並終止上市程序。已釋出的半年報資料顯示,頭部券商中,中信證券證券承銷業務淨收入為38.2億元,位列第一,較2022年中的34.5億元上漲10.7%;國泰君安以15.5億元位列第二,較去年同期的20.74億元下跌25.3%。

  前述券商人士認為,新舉措對於相關業務佔比較大的券商而言,可能造成一定的收入波動,但由於部分投行業務本身的利潤率就相對有限,加之大部分券商都已經在拓展新的業務,所以長期來看整體影響可控。

  申萬菱信基金經理王贇傑此前也表示,投行業務專業化提高,也導致券商投行業務的經營重心由原先的定價發行轉移到全產業鏈服務上,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

  王贇傑認為,隱藏在收入結構變動背後的,實則是券商(尤其是頭部券商)商業模式的變遷,而近幾年越發明顯的居民財富搬家效應和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探索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券商商業模式的變革速度。比如,除投行業務外,經紀業務收入來源也不再單純依賴於佣金,金融產品代銷收入正逐步提高;自營業務非方向化的趨勢愈加明顯;資管業務的去通道化步伐也在加快,導致券商的資管業務收入不斷提高。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51 字。

轉載請註明: 券商股飄紅“一日遊”,新政策如何影響長期收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