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清盤線和預警線一直是卡在私募脖子上的兩道枷鎖。
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近期表示,投資中最大也最無形的壓力,就是清盤線和預警線,它在某種情況下讓人“患得患失”很難做好。最近做了一個決定,以後有此類設定的產品寧肯不做,投資應該越簡單越好。
清盤線在扭曲投資
2007年之前成立的陽光私募信託產品並沒有“清盤線”這一說法的,但在經歷2008年市場暴跌之後,以信託為主的渠道產品開始設定清盤線,清盤線一般設在0.8元或者在0.7元附近。在清盤線條款之上,渠道還多設了一道預警線,如果跌破0.9元或者0.8元的預警線,私募就得減倉慢行。
但在清盤線和預警線的約束下,私募的投資變形,低位不敢加倉,稍有風吹草動就趕緊減倉,本來很多以擇股為主的私募卻在投資中被迫加入了很多趨勢因素,被迫追漲殺跌。
分析人士認為,過分看重趨勢的結果是,短期的回撤貌似控制住了,卻也錯失了長期的收益,對於隨時撤出市場的短期資金來說,控制波動才有意義。但對於看五年或者十年的長期資金來說,控制回撤本身也並無意義,短期波動只是賬面損失。
在清盤線和預警線之下,私募如同套上了枷鎖,市場恐懼他們只能更恐懼。股價波動本來不是風險,但由於止損的原因,波動演化成了私募投資的真正風險。因為一旦觸及清盤線,未來的漲幅將不再與私募產品相關,私募的聲譽也遭受巨大的風險,股票多頭私募被迫加入了擇時因素。
清盤線導致了機構扭曲的倉位。分析人士認為,理想的倉位應該是“金字塔”形的,大盤指數點位越低,投資人的倉位就應該越高,但在清盤線和預警線之下,私募的倉位往往扭曲為“倒金字塔”結構,指數越低,私募倉位反而越低,指數越高,私募倉位也跟隨越高。
正如一位五年期業績排名靠前的私募所說,過去多年的投資實踐證明,敢於在低位重倉優質白馬股是長期跑贏市場的法寶。當市場上都在談論虧錢的時候,優秀的投資機機構一定是透過硬扛來獲取超額收益的。
最明顯的例子是,2015年夏天A股巨震以來,漲幅高達3倍的白馬股超過300多隻,但過去五年收益率可以與龍頭股漲幅相媲美的私募並不多見。多位價值派私募大佬都曾說過,擇股是私募的看家本領,但清盤線和預警線卻讓私募被迫擇時,低位不敢加倉優質個股,從而錯失了投資中白馬股收益最豐厚的階段,迫於清盤線和預警線的擇時因素是價值類私募的最大困擾。
充分投資才是王道
在成熟資本市場,優秀私募的業績一定以充分投資和長期投資為前提,充分投資才是王道。分析人士認為,在境外成熟資本市場中,股票多頭型私募基本是高倉位執行的,不會考慮擇時因素,這是因為投資人在將資金投向私募時,其實已經在股票、現金等大類資產中做了一輪資產配置了。如果多頭私募再進行擇時,相當於擅自改變了投資人的資產配置結構。
萬利富達董事長鬍偉濤說,既然股票是長期回報最高的資產類別,我們就應該把更多的資金,儘量長的時間放在股市裡,在股市低迷的時候,很多投資人期望透過持有現金、黃金或者債券來回避股市波動,往往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表示,從美國過去50年的統計資料來看,那些偉大的企業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比如說菲利普﹒莫里斯、施貴寶、寶潔、可口可樂、惠氏製藥等,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拿得住。
“時間是投資的函式,投資在偉大的企業裡面,時間越長,越有好回報。在我們的觀念裡,能不能拿到好的股票是投資勝負的關鍵。”但斌說,根據傑里米﹒西格爾教授對1802年-2003年的統計,隨著持有期增加到15年-20年,股票風險落到了固定收益資產之後,經過30年股票風險是債券和票據風險的四分之一。
近期LEXCX基金刷屏,這是一隻1935年成立的基金,自成立以來,該基金滿倉穿越不做任何調倉換股,85年的耐心等待換來5000多倍的收益。但如果有清倉線和預警線約束,這隻基金大機率早已清倉,因為即使是偉大的公司,短期大跌也一定會發生,比如亞馬遜在2000年股價跌去了80%,而蘋果公司歷史上有10多次大跌超過40%的情況。
分析人士認為,投資就是做減法,長期盯住好公司就足夠了,如果患得患失很難拿住好股票。事實上,2014年以來的十倍股群體中,全體個股的區間最大回撤均高於28%,如康泰生物上漲了80多倍,但區間最大回撤也一度高達60%。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