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暴跌”微博難翻身使用者數持續大降,豪賭影片號沒勝算

由 戚國慶 釋出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極點商業,作者 |楊銘,編輯 | 朱珠
一度暴跌15.70%,收盤暴跌13.50%,這是微博公佈最新財報後,資本市場給出的反饋。
12月28日晚,微博釋出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報。財報資料顯示,在幾個核心指標方面,微博本季度淨營收4.657億美元,同比下降4%;歸母淨利潤為3380萬美元,同比下降77%。2020年9月,微博月活使用者為5.11億,環比今年6月減少1100萬。
根據財報,微博止住了此前連續三個季度營收下滑趨勢,此外季度盈利超預期,也是比較積極的指標變化。
“微博品牌業務實現全面復甦,品牌營銷客戶數創下了歷史新高。”儘管在財報後,微博CEO王高飛表示“對微博復甦趨勢感到滿意”,但資本市場卻對財報的不看好:
北京12月29日凌晨4時,微博一度暴跌愈15.70%,至收盤暴跌13.50%,每股重挫5.98美元,至38.33美元,總市值87億美元。相比年初時52.33美元的紀錄高點,今年以來已下跌了四分之一。
“很顯然,投資者看到的是微博財報的另一面,即它所暴露出的危機。”一位證券分析師對此表示,從微博最新財報來看,其活躍使用者數連續兩個季度下滑,淨利潤和增值服務同比大降,表明微博不僅沒有找到更好“賺錢”之道,中文網際網路社交媒體頭把交椅也正被撼動。
使用者數是任何一家網際網路企業最重要的基本盤。與此同時,微博在直播、影片號等領域的一系列嘗試未見多大成績,更別說在激烈競爭之下,承擔起改變窘境的重任——已有11年曆史的新浪微博,仍然“深陷中年危機”難以翻身。
01 使用者持續下滑兩大隱患凸顯
從財報來看,微博的月活躍使用者數(MAU)、平均日活躍使用者數(DAU)連續兩個季度呈現環比下滑態勢。
在2020年Q1,疫情影響下,微博月活躍使用者達5.5億,日活躍使用者達2.41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8500萬和3800萬,雙雙創下單季淨增長曆史新高。但好景不長,在截至6月Q2季度,月活躍使用者卻下降為5.23億,環比下降2700萬。
按最新發布的財報,環比今年6月又減少1100萬,至5.11億,甚至比2019年財報的5.16億還少500萬。與此同時,平均日活躍使用者為2.24億,環比上季下滑500萬。
微博不是第一次面臨使用者數持續下滑危機。2013年7月,諸多媒體報道稱,新浪微博(彼時未改名為微博)活躍度已經降至2011年初的水平,距高峰期持續下滑超過30%。
此後,微博大力推動泛娛樂化路線,依靠熱搜、超話榜、微博勢力榜等娛樂營銷方式,微博使用者數開始迅速回升,2014年至2019年,其月活使用者分別為1.75億、2.36億、3.13億、3.92億、4.62億、5.16億,增長使用者數分別為6100萬、7700萬、7900萬、7000萬、5400萬,同比增速分別為36%、32%、25%、17%和10%。
儘管增速持續放緩,好歹保持了月活使用者數的總體增長——總比微博2020年的月活使用者數,相比2019年不增反減好看得多。
雖然包括微信、天貓淘寶在內,最終都要面對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消失,天花板已至的現實問題,但一般而言,MAU、DAU不會大幅下滑,而是更多呈增速放緩的發展態勢。
有網際網路觀察人士表示,微博MAU、DAU兩個季度環比持續下滑,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對微博來說,這不僅是增速放緩、觸及天花板的問題——如果微信、淘寶使用者數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天花板,那麼微博據此還有幾億使用者距離。而是隨著各大同類平臺的崛起,微博此前多年穩居中文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的頭把交椅,正岌岌可危。
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8月B站月活首次突破2億,快手則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主應用平均月活躍使用者數為4.85億,抖音則早在2020年3月抖音月活躍使用者數達到5.18億。
考慮到微博使用者,與抖音、快手、B站的使用者群體,有高度重合性。所以鬥快、B站每增加一名有黏性的留存使用者,都有可能是搶奪自微博。事實上,為了和微博爭搶流量入口,B站、今日頭條、手機百度甚至知乎等綜合性資訊流平臺,早就透過對內容的不斷強化,與微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直接競爭。
二是微博此前忽視內容生態的重要性,過度看重“娛樂營銷”,頻發的買熱搜、流量造假、資訊失真等問題,導致微博使用者口碑嚴重下滑後的嚴重後果正在凸顯。
“不同飯圈之間的互相攻擊,以及熱搜暫停被整改背後,其實都是反映了微博使用者生態環境的惡劣。”一位從2011年入駐、前幾個月告別微博的使用者說,從他此前觀察來看,不僅是使用者,還包括內容創者,都在不斷告別微博。“去微博次數越來越少,動力越來越小,微博人氣就慢慢越來越少。”
這也是MAU、DAU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
02 誰在拖累微博的商業化?
微博此前過度“娛樂營銷”,目的是為了商業化。問題是,微博使用者數持續下滑的同時,此前受到最多質疑的商業化,同樣面臨淨利潤、增值服務雙雙大降的尷尬局面。
在Q3季度,微博淨營收4.657億美元,依相比上年同期的4.678億美元持平,據去年同期匯率計算同比下降4%。如果僅以淨營收來看,根據微博的官方說法,這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的平均預期。
不過以微博5.11億使用者的體量來看,4.657億美元的營收其實完全不匹配——每使用者收入(ARPU)給微博的貢獻還不到1美元,說明微博的商業化變現能力,確實令人擔憂。老虎證券投研團隊此前就認為,使用者增長和參與度帶來的負面影響,將使廣告主更傾向將預算轉移到抖音等競爭平臺,對貨幣化產生進一步的負面影響,拉低估值。
和鬥快、B站一樣,微博目前支柱業務,是來自廣告和營銷的營收,佔比接近90%——2020年Q3微博廣告和營銷營收4.167億美元,總體同比增長只有1%。
微博廣告和營銷業務收入又由三部分組成:KA(重點品牌客戶)廣告和營銷收入+SME(中小客戶)廣告和營銷收入+阿里巴巴。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KA和SME的營收為3.875億美元(KA、SME的營收通常佔廣告營銷業務營收的90%以上),較上年同期的3.933億美元下降1%。這意味著,微博Q3營收1%的同比增長,主要來自阿里巴巴。
同時,根據微博CEO王高飛的說法,來自汽車、快消等領域的品牌廣告收入實現顯著提升——根據這個說法,或許可以猜測,主要投放效果廣告的SME,在Q3拖累了微博的廣告和營銷營收。
微博CEO王高飛
“客觀原因是,由於疫情黑天鵝、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等影響,讓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巨大,廣告營銷預算縮緊,同時可能把部分預算投放到了抖音、B站等資訊流廣告平臺上,導致微博的SME收入承壓。”一位網際網路分析人士表示。
主觀原因則仍是,微博商業化多年來,在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競爭能力不足有關。
“比如微博的一些廣告,植髮、整牙、祛痘類廣告一直被使用者吐槽詬病,短期增加了收入卻是對使用者體驗的破壞,以及對平臺品牌的傷害,更容易被廣告主拋棄。”
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另一項主要收入來源增值服務上。Q3增值服務營收為4910萬美元,同比下降11%。這主要由於直播業務的營收下降,此影響被會員業務的營收增長部分抵消。
值得注意的還有微博Q3淨利潤的大降。在Q2,微博淨利潤還有1.984億美元,本季度卻只有3380萬萬美元,環比下降83%。和上年Q3同比,淨利潤下降77%,合每股攤薄淨盈利0.15美元,上年同期為0.64美元。
淨利潤大降,在資本市場看來是活躍使用者數下降之外,導致微博股價暴跌的另一重要原因。淨利潤作為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它是獲得投資回報大小的基本因素,體現的是公司賺錢能力。“投資股市,其實賺的就是公司淨利潤。”一位證券分析師就表示,對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淨利潤已經成為股價成長能力的主要判斷指標。
那麼,微博的股價成長能力如何呢?雖然微博將淨利潤大降的原因,歸為“投資的減值、出售損益和公允價值變動”專案虧損的1.038億元,但從資本市場在財報公佈給出的真實回應,以及這一年各大網際網路企業股價飛漲,微博卻一路下跌來看,實際上是對微博的未來成長能力不太看好。
今年10月,在標普全球評級把微博的BBB級外幣長期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後,著名債券評級機構穆迪又將新浪微博的評級下調為Baa2。債券評級解釋起來比較複雜,但可以簡單理解為:下調對微博的評級,對微博前景不看好。
03 電商、影片號業務難有勝算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第三季度錄得非經營性虧損975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非經營性利潤530萬美元。非運營虧損主要包括:“對一家電商企業的股權和借款導致的1.10億美元不可抵扣的投資減值損失。”
早在2105年就有涉足,但最後失敗的微博,今年以來對電商業務始終“不死心”多次加碼。1月,跨境電商洋碼頭宣佈完成數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為新浪微博;3月中旬,新浪微博基金旗下創投公司入股上海拼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後者為一家網紅電商MCN機構。同時,微博還推出微博小店,與電商服務平臺小電鋪正式達成電商戰略合作,希望進一步打造電商閉環。
“將會把企業直播與電商直播做成標準化產品,將網紅與企業一起推出。”微博CEO王高飛此前表示。
從營收、淨利潤來看,微博這大半年的電商業務佈局,還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微博做電商談何容易。抖音、快手、淘寶頭部電商已把主播、粉絲、流量瓜分殆盡,電商涉及的交易場景、供應鏈、售後服務等環節更非微博所擅長,電商業務只是進一步破壞了微博的內容生態環境。”一位曾嘗試在微博帶貨的達人就說,加上今年3月的抽傭標準風波,微博電商之路就愈發坎坷。
除了電商業務,微博今年7月正式宣佈啟動的“影片號”,是被寄予厚望扭轉當前頹勢的又一重要計劃。
根據微博Q3財報,截至11月,影片號開通規模已超75萬個,其中百萬粉影片號規模超過1.3萬個,提前實現年內目標。
這個資料看上去不錯,但要判斷就此挑起微博翻盤重任,同樣為時太早。
無論是創作者數量,還是對創作者的扶持力度來看,和外部競對相比,還沒有一戰之力。根據抖音今年9月公佈的資料,過去一年裡,抖音創作者數量增加了1.3億左右,新成長“萬粉”作者數達72萬個,新成長為百萬粉的作者數超過7000個,有2200萬名創作者在抖音獲得了共計超417億元收入。這並未包括西瓜影片、今日頭條的資料。
而根據快手招股書,其2019年創作者數量達到2.5個億。B站方面,在2020第一季度,B站月均活躍UP主數量達到180萬,同比增長146%。根據最新Q3財報,月均活躍UP主數量增長了51%;萬粉以上的UP主數量增長了75%。
此外,因為同叫影片號,微信和微博難免被拿來比較。不過,無論是創作者數量,還是流量匯入,外界關注度,微博都望塵莫及。
數量之外,和電商一樣,微博影片號的生態也被UP主詬病。根據此前一位微博影片號博主的說法,“相比於其他短影片,影片號並不是獨立的APP,而是一種內嵌於平臺裡的資訊載體,絕大部分創作者只是把微博作為投放陣地之一,相比於專業中影片APP來說,微博競爭力明顯不足。”
“什麼時候,微博影片號成為這些創作者的第一選擇,微博影片號才有在競爭激烈短(中)影片,贏得戰爭、脫穎而出的可能。”上述微博影片號博主就說,目前來看,微博宣傳的圖文大V影片化,其實很多是把自己的圖文簡單改編成短影片。
更重要的是,姍姍來遲的微博做影片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使用者粘性,建立“內容-粉絲-使用者-變現”的粉絲經濟閉環,最終實現商業變現。但前提是,這需要取決於微博有多大決心,去持續投入巨大資金,和強悍的抖音、快手、微信影片號等直面競爭——以微博的營收、淨利潤來看,在這方面同樣看不到勝算。
值得一提的是,微博並未在Q3財報中單獨公佈“星球影片”的相關資料——作為微博打造的第四款短影片APP,其在內部被稱為S級專案,和此前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綠洲等一樣被寄予厚望。它最終的命運會如何呢?誰也不知道。
過去11年來,微博利用內容和社交,留住了5億多使用者的青春記憶。在內憂外患、艱難掙扎的當下,它該如何等來自己的翻身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