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為何旺季價跌失寵?“紙螃蟹”與“洗澡蟹”仍在攪局,蟹商直呼賣不動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李靜

持續火熱多年的大閘蟹市場,在今年十一黃金週意外遇冷。

“今年走貨量不大,一天能賣1000多斤,但去年同期一天差不多能到2000斤的水平。”10月9日,大閘蟹經銷商劉波(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今年大閘蟹價格不貴,但就是賣不動。

9月底大規模上市後,大閘蟹價格呈現高開低走之勢。

“今年天氣太熱,大閘蟹成熟晚,有些沒達到出塘條件,賣價自然差一點。”10月10日, 蘇州崑山巴城鎮大閘蟹養殖戶張文(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大閘蟹為何旺季價跌失寵?“紙螃蟹”與“洗澡蟹”仍在攪局,蟹商直呼賣不動

圖源:視覺中國

隨著十一假期這輪銷售旺季過去,消費需求逐漸下降,但大閘蟹產量還在上升,供求關係轉換,價格下降成為趨勢。10月10日,時代週報記者獲悉的興化、高淳、泗洪、駱馬湖等多份大閘蟹報價單也顯示,十一假期後,大閘蟹價格開始走低。

除天時外,持續被詬病的大閘蟹市場亂象也是降低消費熱情的一大關鍵因素。網際網路時代,網路訂購、螃蟹劵、二維碼防偽等模式讓消費者購蟹更加便利,但也衍生出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市場亂象,“紙螃蟹”“洗澡蟹”等情況突出。

張文向時代週報記者直言,如果按部分電商平臺上宣傳圖片和價格,經銷商根本賺不到錢,這是亂象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價格同比回落

農曆九月、十月,是吃大閘蟹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國慶假期,更是大閘蟹消費旺季。

10月8日,餓了麼釋出國慶黃金週消費圖鑑,國慶假期大閘蟹外賣火爆,訂單環比9月增長3倍,消費指數最高的5個地區依次是上海、北京、福州、蘇州、杭州。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今年大閘蟹整體供應量較去年有所增加,但十一前後銷量和價格卻同比回落。

以最出名的陽澄湖大閘蟹為例,9月22日,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今年陽澄湖大閘蟹規格大於往年,預計全年產量在10940噸左右。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協會新聞發言人姚水生表示,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預計產量比去年多出600噸左右。

在張文看來,今年大閘蟹成熟較晚,所以提早上市的質量不太好,也賣不上價格。隨著大閘蟹成熟,預計10月中旬後銷量及價格會有所改善。

劉波也向時代週報記者感慨,今年十一賣貨確實比往年困難,連最具號召力的陽澄湖大閘蟹,也不像從前那般吸引消費者。

“陽澄湖大閘蟹就那麼多,消費者買到的所謂陽澄湖大閘蟹,很多都是洗澡蟹,在別的產地養熟了,然後在投放到陽澄湖過一遍,就自稱是陽澄湖的大閘蟹。”劉波直言。

陽澄湖大閘蟹市場號召力的下降,與“洗澡蟹”亂象盛行不無關係。

“不太相信可以買到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商家即使宣稱陽澄湖大閘蟹,我都會在心裡打上問號。”10月9日,上海的劉女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如果自己有送禮需求確實會考慮買陽澄湖大閘蟹,但自己吃一般就選擇江蘇產的,味道也不錯。

大閘蟹為何旺季價跌失寵?“紙螃蟹”與“洗澡蟹”仍在攪局,蟹商直呼賣不動

圖源:視覺中國

消費投訴不斷

天眼查資料顯示,近年來,隨著市場消費能力和養殖技術同步發展,海鮮產業規模呈逐年上漲態勢,其中“蟹企”超5.5萬家。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如上述“洗澡蟹”這樣的行業亂象依舊不少。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葛家春指出,河蟹行業存在三個顯著痛點:一是河蟹商品銷售沒有統一規格標準,網上銷售有標大發小現象;二是河蟹商品內在品質沒有相對統一的標準,銷售端不能按級定價,易發生惡性競爭,部分銷售商發售低劣商品,不利於網上消費的良性發展;三是部分優質產品由於沒有相應等級標準,無法在網上做到優質優價,網路銷售量小,不能充分發揮網路銷售優勢。

10月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釋出訊息稱,國慶長假前三日,12315熱線平臺接到一般食品類投訴舉報950件,其中涉及大閘蟹、月餅等節令食品投訴舉報72件,主要反映商品“提貨難”、遞送不及時、經營者失信爽約等。

據媒體報道,有消費者在某平臺使用“蟹券”預約兌換大閘蟹未果,聯絡經營者卻遭推脫;也有消費者在某電商平臺所購大閘蟹非經營者承諾的“陽澄湖”品牌蟹。

張文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大閘蟹的線上銷售市場非常混亂,有些電商平臺往往誇大宣傳,若真按宣傳圖片和價格,經銷商甚至會虧本。所以缺斤少兩,以次充好是常態。但消費者也很難鑑定產地等資訊,因此投訴維權比較困難。

“大閘蟹經過好幾道經銷商的手倒賣之後,利潤也很高,所以經銷大閘蟹的人越來越多,亂象隨之增多。”張文說,比如賣出去30元一隻精品大閘蟹,但到消費者手上可能就100元一隻蟹。

“紙螃蟹”橫行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眾多亂象中,“紙螃蟹”問題較為突出。

由於大閘蟹屬鮮活水產,不易儲存,所以購買蟹券送親朋好友成為很多消費者首選。

近年來“紙螃蟹”暴露出的提貨難、貨不對板等問題,對整個大閘蟹行業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市面常見的蟹券一般印有1888、2888、3688等型別,消費者往往誤認為是產品價格,但其實只是蟹卡的“禮券型號”。

“消費者以為這個價格1888元,實際上成本也就七八百,甚至更低。”張文向時代週報記者直言。

蟹券大多以禮品形式在市場輾轉,很多並未真正消費。“紙螃蟹”空轉,蟹企無法掌握蟹券的真實銷售資料,蟹券超發成為普遍現象。

部分蟹農被供銷兩旺的資料誤導,盲目擴大生產,導致螃蟹滯銷。

在此過程中,不少投機經銷商做起“空手套白狼”的生意。商家與經銷商透過高價賣再低價回收螃蟹劵的方式,用“紙螃蟹”套取利潤。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沒有螃蟹券的流通市場,它只是商家本身發行的一個憑證。首先,商家回不回收沒有法律規定;第二,流通時價格沒有標準,沒有法律規定;第三,怎麼流通,沒有法律規定。”

“一方面,我們看到螃蟹券從某種程度上已從食物轉化為金融,有點金融產品的屬性;另一方面,這個市場又沒有必要的流通管理制度。這種情況下,螃蟹券市場就必然出現亂象,不良的商家、螃蟹券的發行者、營銷者,就利用這個亂象來掙錢。”李勇堅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20 字。

轉載請註明: 大閘蟹為何旺季價跌失寵?“紙螃蟹”與“洗澡蟹”仍在攪局,蟹商直呼賣不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