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急劇貶值 政府應對乏術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日元急劇貶值 政府應對乏術

圖為9月2日東京一家金融機構電子屏上顯示的日元對美元匯率資訊。

(新華社發)

日元匯率進入9月後加速走低,繼7日突破1美元兌144日元、創24年來新低之後,14日日元匯率一度逼近1美元兌145日元的整數關口。分析認為,內外複雜因素疊加造成日元急劇貶值,日本政府短期內難以找到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日元貶值仍然存在空間。

此次日元急劇貶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與美歐利差預期擴大,加劇了拋售日元買進美元與歐元的趨勢。為解決通貨膨脹問題,今年以來美聯儲採取激進貨幣緊縮政策,其他許多國家央行也都採取了類似措施,然而日本央行卻按兵不動,繼續維持超低利率政策。

9月8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出席在卡託研究所舉行的貨幣政策討論會時,其發言繼續帶有強烈的遏制通貨膨脹色彩,稱“有必要對通脹採取強力行動”“美聯儲有必要完成並繼續履行有關通脹的職責”“通脹超過目標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再次表明了為抑制通貨膨脹而上調利率的強烈決心。歐洲央行9月8日也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為防止通貨膨脹,決定將利率創紀錄地上調75個基點。歐美上調利率繼續為日元貶值創造空間。尤其9月13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高於預期後,外界普遍擔憂美聯儲將更加激進加息,導致美元走強,日元匯率9月14日一度驟跌至1美元兌144.90日元附近。

此外,在俄烏衝突背景下,能源價格上漲,日本貿易收支惡化,也是日元貶值的重要因素。由於能源等資源高度依賴進口,企業拋售日元購買美元的必要性增加。也有觀點認為,由於日元交易便捷,流動性好,所以與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等相比,貶值幅度較大。

今年以來,油氣價格上漲,日元貶值已經給日本企業、民生造成嚴重衝擊,很多企業無法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價格上,使經營變得異常艱難。日本財務省9月15日公佈的貿易統計結果顯示,由於進口商品價格高企疊加日元大幅貶值,日本連續13個月出現貿易逆差,8月份貿易逆差達2.82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帝國資料銀行統計顯示,2022年8月份因日元貶值導致進口成本上升等直接或間接因素致使企業破產的事件共有7起,單月數量即超過2021年全年。從行業來看,食品、纖維製品、機械零件製造和批發等產業受日元貶值影響最嚴重。調查結果顯示,約八成企業切實感受到日元急劇貶值帶來的成本增加。除了燃料費和電費外,多達2萬種的食品、建材等廣泛領域的商品價格也在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直接導致居民生活壓力陡增,日本總務省資料顯示,8月份東京都的CPI為102.4,同比增長2.6%,漲幅為2014年10月份以來的最大值。

為應對日元貶值趨勢,日本財務省、金融廳和央行9月8日在財務省內召開了三方碰頭會議。財務省財務官神田真人在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擔憂稱:“如果這種動向持續下去,我們將準備在外匯市場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表明了日本政府和央行不排除出手干預匯市的姿態。神田真人14日就東京匯市日元兌美元驟跌逼近145關口接受媒體採訪稱:“眼下的波動劇烈,對此感到憂慮。將毫不鬆懈地監視動向,不排除一切選項進行妥善應對。”

據日本媒體報道,為止住日元繼續下跌的頹勢,日本央行於9月14日實施了被視作為干預外匯市場做準備的“匯率檢查”,雖然較“口頭干預”而言已更進一步,且一度對日元起到了拉昇作用,但實際收效甚微。分析認為,市場對於日元貶值趨勢的判斷並不會因為央行協調幹預而改變,且就政府而言,並未使用“將採取果斷措施”的強硬表態,因而市場對於政府真正出手干預匯率的信心不足,匯率檢查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

如果日本政府和央行實施買入日元賣出美元的外匯干預舉措,將是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1998年以來的首次。多名日本經濟學人士認為,實施外匯干預的門檻高,西方主要國家的匯率干預需要得到美國的同意,然而美國一旦許可,勢必形成示範效應,其他國家恐紛紛效仿,對本國貨幣貶值導致的物價上漲採取干預匯率的措施,可能最終發展成干預匯率的貨幣升值競爭。

也有觀點擔心,日元大幅貶值是否將使“亞洲金融風暴”捲土重來。分析認為,當前日本在亞洲地區的經濟金融影響力較此前已大幅下降,中國經濟的壓艙石作用將護航亞洲經濟穩定運轉,且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亞洲國家紛紛加大外匯儲備,防範資本流出能力提升,此輪日元貶值對亞洲金融市場衝擊程度有限。

在日本央行無意因匯率問題而改變金融政策的背景下,日元價值的決定權已不掌握在日本政府手中,想要遏制日元貶值的勢頭,只能寄希望於美歐加息步伐趨緩和世界局勢穩定。可以預見,日元貶值將在未來一段時期繼續考驗日本政府、企業、民眾的承壓能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89 字。

轉載請註明: 日元急劇貶值 政府應對乏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