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結束。相比於春節,陽曆新年沒有那麼多講究,老百姓最大的儀式感可能就是“換掛曆”。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隨著智慧電子產品的普及,近年來市面上已鮮有商家主動出擊做傳統掛曆生意,取而代之的則是更精細的製作工藝,更具創意外形的私人訂製日曆、文創日曆。儘管如此,很多市民依然保持著新年換上新日曆的習慣,日曆陪著人們計算春夏秋冬、四時冷暖,度過一個個重要的日期。等到一年結束了,再鄭重其事地換上一本新的,辭舊迎新的儀式感才夠味兒。
故事
老奶奶買的不是掛曆是情懷
家住武都路的耿奶奶退休前是一名教師,生活文藝又嚴謹,多年來一直有看日曆的習慣,欣賞掛曆上美人美景的同時也規劃自己的日程安排。每到年底,耿奶奶總會收到親友贈送的掛曆。但今年都到年跟前了,耿奶奶還沒有“等”到掛曆。家裡的小輩告訴奶奶,如今很少有單位再做掛曆當作年底福利發給員工了,市面上也不太常見賣掛曆的商家。“就這樣,掛曆成了耿奶奶年底的一樁心事。
過年你還買掛曆嗎?傳統掛曆在哪買?為此,記者走訪各大市場追尋答案。
現狀
實體店掛曆數量少、種類單一
12月8日上午,記者走訪了城關區的一些文具店、便利店,沒有發現賣掛曆的商家。
在一隻船小學附近,一家文具店的老闆告訴記者,他們很早就不做日曆生意了,主要是因為主賣學生用品,日曆利潤太低,也不好賣,容易虧本。
隨後,記者又來到義烏商貿城三樓文化用品區域,百餘家店面只有零星的近10家搭售日曆,不多的幾幅掛曆在不顯眼的位置懸掛著。而把日曆作為主要賣品的僅有三四家,普通掛曆的價格基本在8元至10元,價格的高低取決於掛曆印刷質量及包裝。
“我們有手撕日曆、檯曆、掛曆,明年是牛年,五牛圖、剪紙牛等圖案的掛曆賣得最好,日曆裡的內容以健康、養生、飲食為主。”一名銷售員說。記者看到,商場裡不乏前來買掛曆的市民,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他們饒有興致地觀察著每一幅掛曆,再三比對選出自己最滿意的。此外,也有年輕人來買掛曆。“我是來幫爺爺買的,他90歲了,一定要讓我給他買本手撕日曆。他們這代人習慣了用日曆,搬家、結婚都會看看上面的禁忌。”30多歲的錢先生一邊挑選日曆一邊說。
轉型
定製日曆、主題文創日曆成為新寵
實體店不好買,那線上情況如何?記者登入幾個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在搜尋欄輸入“日曆”、“掛曆”等關鍵詞,不少商品出現在搜尋結果中,國潮掛曆、牛年中國風大紅掛曆、創意油畫掛曆、一鍵傳圖定製掛曆等種類繁多。其中,標價最高的500餘元,最便宜的1元。有市民發覺在實體店不好買掛曆後,開始轉為從網上定製,“我只需要把照片準備好,12個月翻完,每一張照片都有我們一家人一年的美好回憶。檯曆架還能重複使用,明年再換新的內頁就好。”市民王女士說,網上定製的檯曆有很多模板可選擇,價格不貴,也很有紀念意義,“近五六年,我每年都會為自己家和孩子爺爺家定製不同的照片檯曆”。
為了迎合年輕人的文化需求,不少公園、書店、商家也推陳出新,設計了一系列更加註重知識內涵和科普功能的主題文創日曆。如頤和園今年推出了建園270週年限量版《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332個長廊彩畫彙集成冊,頤和園中的蘇式彩畫躍然紙上;故宮博物院今年首推《故宮日曆·親子版》,以故宮館藏的“牛”文物為線索,收錄了72件故宮“牛”文物賞析,延展出72個文物音訊伴讀和24個原創卡通音訊故事,可看、可聽、可玩;還有重養生的健康日曆書、備戰高考的高考日曆書、喜歡旅遊的驢友旅行日曆書……不同的定位,使不同需求的讀者都能“有歷可翻,有歷可讀”。
後記
用日曆記錄特殊日子、憧憬美好未來
接受採訪時,年長的、年輕的市民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日曆喜好。但是,不論形式如何變化,當我們在年末之餘,端起過去一年用過的日曆,上邊或有晨起時匆忙記錄下的工作計劃,或有假日前早已規劃好的出遊行程,或有規規整整提前圈出的友人的生日日期,或有深夜在臺燈下用沮喪字句表達的煩惱……這些痕跡,都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在過去的一年裡,自己都經歷了哪些有意義的日子。在這些日子的流淌中,我們也憧憬著美好未來。
來源: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