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中式快餐品牌「遇見小面」已於近期完成超1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本輪由碧桂園創投領投,老股東喜家德跟投,穆棉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遇見小面創始人宋奇告訴36氪,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門店加速開拓、新品研發、品牌建設等多個方面。
遇見小面融資進展迅速,新一輪距上一輪披露僅過去三個多月時間,此輪融資過後投後估值已漲至約30億元,約為前一輪(約10億元)的三倍。
過去半年,中式麵館賽道搶鏡餐飲圈。一週之前,36氪曾做報道,和府撈麵已完成近8億元E輪融資,以陳香貴、馬記永、張拉拉為代表的蘭州拉麵新品牌,以高估值吸引了不少投資機構關注。另據媒體報道,此前深陷瑞幸財務造假漩渦的陸正耀,也攜部分原班人馬殺入麵館賽道,試圖從中分得一杯羹。遇見小面此前則已獲得青驄資本、聯想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團、喜家德等累計數億元投資。
中餐飲食文化豐富,特色菜系和地方小吃繁多,但受制地域飲食差異,不同菜品消費者接受度大小不一。不過粉、面、粥、飯為代表的中餐四大主食,具有較強地域穿透性,具有發展為全國性快餐品牌的潛力,但具體到不同麵食品牌,也有一定產品差異。
宋奇告訴36氪,中餐飲食文化自古就有以地域劃分的習慣,遇見小面超過半數的產品都是以川渝風味為原型,體現產品川渝麻辣特色,創新產品意在滿足更大眾的使用者需求,做全國範圍內的中式快餐產品,“既有特點又符合大眾需求,這是一個難點,也是(我們的)一個創新點。”宋奇表示。
以重慶小面為核心,遇見小面主打小面、燒烤、小吃等川渝風味特色美食,並形成紅碗豌雜麵、現包手抄、酸辣粉、烤豬蹄四大爆款單品。此外,遇見小面還嘗試結合全國不同地域的飲食偏好,每月進行部分產品再創新。宋奇告訴36氪,以川渝特色之一的麻辣豆花為例,遇見小面在原產品基礎上,還分別在廣東、北京兩地門店,分別推出桂蜜豆花、麻辣豆花兩種不同味型。
遇見小面2014年起步於華南市場,旗下門店主要分佈在核心購物中心和交通樞紐,累計已進入全國十二座城市,分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廈門、南京等城市,截至今年7月全國門店數近150家。
本輪融資預計將成為門店擴張“催化劑”。宋奇告訴36氪,遇見小面成立7年已經佈局百餘家門店,模式已獲得市場驗證,繼去年實現門店翻倍增長後,今年目標計劃到年底增至約200家店,進入武漢、天津、珠海、中山等城市。
餐飲品牌的分階段擴張節奏是一個重要的行業命題,不過在當前資本熱當下,擴張節奏的把控變得更難實現,提速似乎是“高估值”無可避免的結果。
不同於一些依賴資本快速做大的網際網路行業,餐飲業是現金流行業,“不依賴融資也能生存下去。但對於相對早期的品牌來說,好的品牌一定能保持快速開店。”宋奇向36氪表示,開店率是衡量餐飲品牌是否快速成長的重要指標,且至少要保有每年100%的增速。
具體到單店經營維度來說,相比於坪效,遇見小面更看重單店逐年的增長。“我們要的是持續增長,只有克服選址決定命運的問題,在大規模複製的時候才可以得到消費者認可,而不是買商場的流量”,宋奇告訴36氪。
不同於一些餐飲品牌搭建中央廚房的做法,遇見小面採用的是“工廠+DC(配送中心)+門店”的部署方式。這在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快餐品牌均有成熟應用,宋奇認為,相比於中央廚房的形式,擴充套件性更強,管理成本更低。
與之相對應,遇見小面產品最後一道工序均為現場加工。據宋奇介紹,目的是保證“適度的標準化”,即在標準化的同時,也要保證口味。“消費者認可你要的是好吃的產品,而想開更多家店,標準化是我們又內部管理的必然要求,這是連鎖餐飲的一個矛盾點,中間要找到平衡點。”
編輯|董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