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 險資入市大有可為
外匯天眼APP訊 : 從1990年到2020年,短短30年,中國資本市場從零開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和見證者,中國人壽集團首席投資官、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險資入市大有可為。
“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險資入市大有可為。”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和見證者,中國人壽集團首席投資官、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壽資產”)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經常說這樣一句話。
他認為,相比全球發達保險市場,我國保險資金增量空間巨大,未來隨著“第三支柱”逐步完善,險資規模還將迎來更快增長,這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回顧保險資金運用40餘年歷程,王軍輝談到4點切身感受:
一是堅持資產負債,始終把負債資金的成本、期限、流動性需求等因素作為最重要考慮。
二是堅持融入發展大局,在支援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價值。
三是堅持專業化市場化運作,尊重“大資管”行業規律,注重獲取長期投資回報。
四是堅持創新發展,在投資管理體制和機制變革中,不斷提高資金運用水平。
王軍輝還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十四五”發展勢必為保險資金運用提供大量市場機遇。保險資金應瞄準創新驅動、擴大內需、鄉村振興、區域協調、全面開放、健康中國、綠色發展、軍民融合等重大戰略,加快佈局一批戰略性資產。
《國際金融報》: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和見證者 ,能否結合您所做所想,總結一下保險資金入市來,經歷了哪些重要階段、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有哪些成績和經驗教訓?
王軍輝:保險業復業40多年,資金運用大體上經歷了4個階段。
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行業發展整體缺乏基礎法律和規章制度,早期投資較為粗放,1995年《保險法》嚴格限定投資範圍之後,投資渠道趨於單一。
2003年以保險資管公司成立為標誌,行業逐步走上專業化、集中化發展道路,監管也進一步放開並明確了投資範圍。
2012年以後,行業經歷了一個市場化改革期,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投資品類不斷完善、市場活力明顯增強,同時面臨的內外部風險也日益複雜。
近年來,監管著眼於推動行業改革轉型、穩健發展,在加大規範力度的同時,鼓勵機構走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道路,為經濟社會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援。
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已達到 22.6 萬億元,過去10年間複合增長率達16.7%,在服務實體經濟、完善金融市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機構在長期投資過程中積累起專業化投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利用自身長線資金優勢,為支援國家戰略作出了積極貢獻。據監管統計,目前險資透過投資股票、債券和保險資管產品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援近16萬億元。
另一方面,保險資金為資本市場培育價值投資理念、穩定市場預期、最佳化投資者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險資已佔A股總市值的近3.5%,佔國內債市總規模的近6.5%,以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示範效應,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
回顧保險資金運用40餘年歷程,我個人感到有4點至關重要:
一是堅持資產負債匹配,始終把負債資金的成本、期限、流動性需求等因素作為最重要考慮。
《國際金融報》:您認為,未來保險資金運用還能在哪些地方發揮作用?還能朝著哪些方向去進一步推進和深化?
王軍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戰略擘畫,保險資金運用必須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自覺融入“雙迴圈”發展格局。
一是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重點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主線,繼續成為基礎設施、重大工程等建設資金的提供者,透過權益投資等為實體產業提供長期穩定優質資金,同時積極創新資金運用方式,透過直投股權、債轉股、投資基金等多種形式縮短資金鍊條,高效對接優質資產。
二是發揮大類資產配置穩定作用。在複雜多變和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的經濟金融環境中,用資產配置方法 論為“穩投資”注入確定性。把全面、多元、均衡配置理念放在首位,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主動風險管理能力,著眼於全市場、全品種和多策略,統籌安排各種投資市場和工具運用。
三是堅持審慎穩健投資風格。把風險防範、投資安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用長遠眼光看待市場機會和投資價值。透過挖掘更多符合長期限特性資產,更好地控制風險、服務實體,同時支援保險負債端轉型。
四是推動行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積極謀求差異化發展戰略,基於自身資源稟賦、客群特徵、專業側重等因素,探索市場定位和戰略方向,大型機構可考慮以全能型為戰略目標,中小型機構選擇走精品型發展道路,打造“中而專”、“小而美”的業務平臺。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更加註重在雙向開放中引入境外先進管理經驗,加快建立更加市場化的內部管理機制、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國內保險資管業整體競爭力。
《國際金融報》:您對中國資本市場和險資入市還有哪些期待?
王軍輝: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險資入市大有可為。如果與全球發達保險市場相比,我國保險資金增量空間巨大,未來隨著“第三支柱”逐步完善,險資規模還將迎來更快增長,這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我個人認為,保險資金在配置上應該繼續堅持市場化、專業化方向,穩步拓展投資品種和範圍。特別是結合中長期利率下行趨勢背景考慮,為穩定投資收益率可以進一步提升權益類投資佔比,重視高股息個股和長期股權投資,抓住長久期利率債配置機會,多元化配置另類資產,加大海外資產配置,重視戰略新興產業股權投資機會等。
“十四五”發展勢必為保險資金運用提供大量市場機遇。比如,科技自立自強上升為國家戰略,在產業體系升級方面,提出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在區域經濟方面,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在對外開放方面,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等。
保險資金應瞄準創新驅動、擴大內需、鄉村振興、區域協調、全面開放、健康中國、綠色發展、軍民融合等重大戰略,加快佈局一批戰略性資產,既能增厚長期超額收益,也承擔相對較低風險波動。
《國際金融報》:近日,監管宣佈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如何評價此次鬆綁政策?國壽資產的投資策略是否會作出相應調整,具體如何調整?
王軍輝:這次監管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有望加大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股權融資支援力度,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社會直接融資比重。
目前,保險資金投資企業股權規模約2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10%。由於股權投資具有長期性、抗經濟週期能力強等特點,與傳統投資資產相關性弱,符合保險資金期限長、追求長期收益的特點。新政出臺後,既能促進保險資金在更多優質行業選擇優質企業開展股權性投資,降低單一行業發生的風險,也能積極擁抱成長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享受新興行業的成長紅利,提升股權投資收益水平。
國壽資產公司則將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和全域性發展需要,重點研究“十四五”戰略新興產業,包括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領域,加快佈局一批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兩新一重”基礎設施、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等領域的優質企業股權,以及事關國計民生的長期資產,進一步彰顯保險資管機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和風險管理核心優勢。
《國際金融報》:您如何看待科創板、創業板改革對保險業、對國壽資產的投資機會?
王軍輝:科創板、創業板的制度創新非常重要,作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至少具有4方面積極意義:
一是進一步拓寬股權融資渠道,助力民企融資紓困。
二是滿足應對科創孵化需要,解決間接融資體系與小微科技企業缺乏耦合度的問題。
三是有利於疫情催化下的經濟轉型,更好地支援新技術、新業態公司發展。
四是有效應對海外市場衝擊,以國際化發行制度有效留住優質創新企業。
整體上看,新制度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有利於建設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環境,有利於完善多元化資本市場體系,進而實現促進實體經濟創新和轉型升級的重要目的。
應當說,當前資本市場生態變革加力顯效,險資開展價值投資的制度體系更加堅實。
一是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結構,類似於美國納斯達克吸引了全球領先的科技型企業上市,未來擁有核心技術、行業領先、有良好發展前景和市場認可度的成長性、獨角獸企業佔比將逐步抬升,產業市值規模與經濟轉型方向的匹配程度不斷加深。要考慮持續增加對新型產業方向的投資佔比,推動保險資金分享我國先進科技型企業的成長紅利。
二是進一步升級產品結構,隨著投資者結構最佳化,去散戶化趨勢加速,被動投資可能將成為主流,要考慮加大多層次產品體系開發,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
三是進一步迴歸優質資產,隨著估值體系重塑和定價主體機構化、估值方法多元化,牌照溢價、融資優勢溢價趨於削弱,炒小炒殼炒差被淘汰出局,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理念進一步強化,為險資帶來重要機遇。
可以預期,隨著“寬進多退”重新度量上市成本收益,市場化監管和退市制度提升A股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穩定性和收益率將更有保障。特別是註冊制全面推廣,從根本上通暢了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顯著增加了股票市場吸引力。
以納斯達克為例,雖然每年有近500家公司上市,但由於完善的退市機制,其上市公司數量總體能維持在3000家左右不變。借鑑國外,這次改革將為國內險資提供更多的長期穩定資產,對保險資管這樣的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者而言是重大政策利好,積極意義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