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夏子軒
銀保渠道再度成為壽險保費增長主力軍。
近日,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公佈2022年1-5月保費資料,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人保(601319.SH)、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保(601601.SH)和新華保險(601336.SH)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3496.09億元,同比增長3.76%。
從保費收入渠道上看,各險企的銀保渠道表現尤為突出。2022年一季報顯示,新華保險銀保渠道實現總保費收入212.41億元,同比增長25.7%;太保壽險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116.66億元,同比增長892.8%,成為新單保費最大的貢獻渠道。
“銀保業務快速增長,說明當前渠道對保險經營仍然很重要。”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研究員張俊巖分析表示,近年,個險渠道因疫情影響,展業受阻,而銀保渠道經過監管部門引導業務結構調整後經過陣痛期,保費增長較快。
東亞前海證券分析師倪華表示,未來銀保渠道有望補位個險渠道。銀行作為居民財富管理主要的金融產品代銷機構,擁有客戶資源多、金融產品豐富等優勢,較易實現年金險、養老險的場景化營銷。個險渠道低迷時,險企加強銀保渠道建設,渠道規模和價值都有望迎來高增長。
銀保渠道再受青睞
去年以來,不少險企再次將銀保渠道視為主力渠道。行業保費下滑,銀保渠道反倒逆勢增長。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銀行代理渠道業務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人身險公司銀保業務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近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63%,超過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業務佔比同比上升3.73個百分點。
從五大上市險企2021年年報資料來看,太保壽險銀保渠道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4.57億元,同比大增223.5%;中國人壽銀保渠道實現總保費收入493.26億元,同比增長19.6%;人保壽險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427.25億元,同比增長18.9%;平安壽險與健康險業務銀保渠道實現總保費收入247.05億元,同比增長12.14%。
“疫情暴發以來,保險業普遍承受著較大沖擊,代理人展業越發困難。”一名資深保險代理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稱,客戶需求變化導致保險消費趨於謹慎,新單保費持續下滑。而銀保渠道與個代渠道相比,更能穩定業務平臺,因此備受保險公司青睞。
據銀保監會公佈的《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情況》資料,截至2021年底,保險行業代理制銷售人員590.7萬人,比2020年底842.8萬人,減少了252.1萬人。“個險渠道的人海戰術邏輯在慢慢變弱,增員即獲客的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上述代理人表示。
不斷上升的儲蓄率是險企重視銀保渠道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據央行公佈的貨幣和社會融資資料,2022年5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04萬億元,同比多增475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393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1萬億元。另據央行2022年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4.7%,比上一季度增加2.9個百分點。
謀求高質量發展
銀保渠道產品形態簡單、價值率低、監管約束強,曾一度被視為“累贅”,不少險企紛紛大幅壓縮銀保渠道業務規模,轉型其他渠道。
2010年11月,原銀監會下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叫停“銀保駐點銷售”。2016年至2017年,原保監會相繼下發《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限制3年以下產品規模,叫停“快速返還+萬能險賬戶”類主打產品。
時隔多年,銀保渠道又再重獲青睞。
2022年4月,銀保監會發布《人身保險銷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重提被叫停10餘年的“銀保駐點銷售”,被業內看作駐點銷售重啟的訊號。制度一旦落地,將有望開啟銀行和保險戰略合作的新格局。
政策利好之下,市場人士也給予樂觀預測。諮詢機構麥肯錫在《保險行業白皮書》對銀保渠道寄予厚望,指出:中國銀保市場具備巨大發展潛力,國內險企應提前為銀保業務高質量發展謀篇佈局,搶佔未來5年至10年銀保市場戰略高地。
在中國太保壽險看來,銀保業務發展正迎來可貴的發展良機,也更堅定了其聚力共建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銀保”的信心。“未來銀保渠道會成為和個險並駕齊驅的主要渠道。”中國太保壽險總經理蔡強曾如是說。
無獨有偶,新華保險執行長兼總裁李全也在2021年半年報業績釋出會上表示,新華保險2021上半年能達成經營目標,正是得益於銀保渠道的快速增長。新華保險已建立了一支上萬人的銀保渠道隊伍,除了價值貢獻,做大銀保渠道對資產端和行業話語權、品牌提升等綜合收益都有好處。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險企對銀保渠道的主動權不如個險渠道。
工銀安盛人壽總裁吳茜表示,當銀行、客戶經理及客戶熟悉了複雜的期交產品,越來越多險企重新發現銀保渠道的價值,銀保渠道的競爭從躉交模式轉變成複雜的期交模式,銀保渠道將面臨新一輪的產品同質化和費用白熱化。
“銀行是賣方市場,銷售業績高不高取決於銀行與保險的合作力度,涉及手續費等業務合作的競爭。”一位不願具名的險企高管認為對銀行來講,從代理業務轉向自營業務只是時間問題,未來銀行系保險公司在銀代渠道的佔比會越來越大。
各險企在加強銀保渠道建設的同時,也在謀求銀保渠道轉型的高質量發展。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保險公司重新關注並大力推動銀保業務發展,探索銀保合作模式。
具體來看,中國平安提出 “新銀保”理念,與平安銀行深化合作,協助打造平安銀行新優才隊伍;新華保險堅持兼顧規模與價值的發展策略,持續深耕網點,實現銀保渠道良好發展;泰康人壽堅持長期保障型產品銷售,在銀行及客戶中形成良好口碑;太平洋壽險重啟銀保,打造全“芯”業務模式,聚焦戰略渠道,實現銀保業務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