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貸款信用風險掃描

房地產貸款信用風險掃描

隨著上市銀行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披露完畢,多家銀行對公房地產業務情況浮出水面。

2021年以來,受個別房地產企業風險顯性化影響,多家上市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出現不同程度上升,但風險總體可控。業內人士表示,後續在加強房地產行業授信的風險防範和質量管控的同時,銀行也將注重滿足房地產領域合理融資需求。

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抬升

截至2021年年末,在披露相關資料的上市銀行中,多數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較上年年末有所上升。

從六大行來看,除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外,其餘四大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其中,工商銀行2021年年末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為4.79%,較2020年年末增長2.47個百分點。

股份行方面,截至2021年年末,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1%、2.66%,較2020年年末分別增長1.11和1.97個百分點,增速較快;另有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在2%以上。

中小銀行方面,截至2021年年末,重慶銀行、杭州銀行、青農商行、蘇州銀行、鄭州銀行等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在3%以上。其中,蘇州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率較2020年年末增加超過5個百分點。

從今年一季報來看,僅有少數銀行披露了最新房地產業務風險情況。截至一季度末,平安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為0.45%,較2021年年末有所上升,但仍低於該行企業貸款不良率;招商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率2.57%,較2021年年末上升1.18個百分點。

“2021年,上市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但總體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少數房企基本面出現不確定性因素,是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

“工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已降至6.5%,房地產信貸風險不會對全行資產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說。

銀行業應對有方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整體風險可控,但個別房企未來仍會面臨一定風險暴露壓力。

中國東方日前釋出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房地產企業風險有望得到基本控制,但民營房地產企業受到的衝擊較為嚴重,房地產行業不良率或將有所上升。

對於房地產業務信用風險,銀行的應對方式包括,開展壓力測試、加強名單制管理、增提信用損失準備等。例如,招商銀行一季報顯示,1-3月該行信用減值損失215.23億元,同比增長4.76%。其中,貸款和墊款信用減值損失110.60億元,同比增加49.90億元,主要是報告期內該行對房地產風險客戶審慎增提信用損失準備。

平安銀行稱,將持續加強房地產貸款的風險管控,堅持貸管並重,在堅持“選好專案”基礎上,進一步突出“管好專案”,升級資金封閉管理要求,升級線上貸後管理工具,實現對客戶經營、專案進度、資產狀態、資金流的全方位監控。

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業內人士認為,在加強房地產行業授信的風險防範和質量管控的同時,銀行也將注重滿足房地產領域合理融資需求。

銀保監會日前召開專題會議提出,要區分專案風險與企業集團風險,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專案併購的金融服務。

人民銀行釋出的2022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一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12.56萬億元,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增速比2021年年末低1.3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2900億元,比2021年四季度多增4414億元。

在杜陽看來,為兼顧房地產行業良性發展與風險防控,銀行業應該嚴格遵守“房住不炒”“三條紅線”等監管要求,靈活調整房地產授信政策,完善授信流程,在助力房地產行業穩健發展的同時,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杜陽表示,應堅持“一城一策”原則,避免一刀切式的信貸規則制定。加快對公業務的轉型步伐,依託綜合經營平臺,有序開展房地產企業併購貸款業務,不斷拓寬其融資渠道,滿足合理融資需求。此外,應不斷探索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新模式,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融資支援。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44 字。

轉載請註明: 房地產貸款信用風險掃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