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這一年裡,合成生物學成為一級市場中備受關注的火爆賽道,鉅額融資頻現,海外多家合成生物學公司接連上市。被譽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合成生物學應用邊界覆蓋了化工材料、能源、醫藥、農業、食品等諸多領域,高潛力和顛覆性的特點讓其掀起新一波投資與創業的浪潮。
8月30日,在被譽為“中國藥谷”的北京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由華熙生物自主建設的合成生物科學館揭幕。這座展館科技感、未來感十足,透過特效互動、模擬模擬、現代光影等新技術,展現合成生物技術的奧秘。
而在開館前一晚,華熙生物剛剛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指出,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35億元,同比增長51.58%;淨利潤4.73億元,同比增長31.25%;綜合毛利率為77.43%。對於營收的增長,報告表示,主要為功能性護膚品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77.17%,原料業務同比穩步增長10.97%。
此外,華熙生物在半年報中強調,未來公司還將繼續佈局國際前沿生物技術領域——合成生物學。
政策驅動助力合成生物學快速發展,國內頭部投資機構全線入場
據公開資料顯示,合成生物學是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以工程化的手段設計合成基因組為標誌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它主要運用工程技術來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部件、裝置和系統,以實現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穎功能或生命形式。作為一項底層技術,其涉及領域包括系統生物學、基因工程、資訊理論、物理學、奈米技術等。目前,合成生物學已在多個行業落實應用,例如醫藥、農業、能源、製造業及消費品等領域。而未來60%的產品都可透過合成生物生產製造,其在變革傳統生產方式上的潛力備受關注。
巨大的發展前景與市場潛力,讓合成生物成為資本青睞的焦點。據SynbioBeta資料,2020年,合成生物學獲得融資總和達78億美元,約為上一峰值2018年的兩倍。2021年合成生物學行業融資總額約180億美元,幾乎是2009年以來該行業融資的總和。另據華經產業研究院資料,預計2020至2025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場規模將保持22.5%的高年均複合增速,至2025年突破200億美元。
再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合成生物行業簡版分析報告指出,2015至2020年間,我國每年的合成生物學領域投融資數量僅有個位數,2021年實現爆發,僅一年時間激增16例。在投融資金額方面,2018年金額達到26.71億元;2020年、2021年分別為21.6億元、22.95億元,彼時,市場已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2020年,合成生物學行業迎來歷史發展機遇,應用領域迅猛拓展。同年9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支援包括建設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在內的各項細則,促進生物技術大力發展。隨後的一年時間裡,國內多個地區相繼出臺了推動合成生物技術成果落地的政策,應用在醫藥、能源、材料、化工等領域。
據星礦資料統計,2021年至今,有近30家合成生物公司宣佈融資,國內的頭部投資機構幾乎全線入場,國內合成生物學企業更是百家爭鳴。
助力“十四五”生物經濟,傳遞合成生物科學知識
在我國,合成生物學不僅是推動中國生物經濟發展的重要科技力量,也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底層支撐。今年頒佈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重點提及了“合成生物學”,並強調合成生物學作為前沿生物技術,要加快發展原創性、引領性的技術創新,並有序推動其在多個領域的應用。
伴隨著《“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的頒佈,合成生物學熱度再度高漲,但公眾卻對於這一學科知之甚少。如何加快合成生物學的廣泛社會認知,更好助力政策落地,推動我國合成生物學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而華熙生物合成生物科學館的落成開館,將成為解決這一課題的突破口。
據悉,科學館共設為“追溯—地球的碳息”“黎明—認知生命”“新生—合成生物學”“重塑—地球資源”“未來可期—未來已來”五個展覽單元;透過參觀,公眾可以深入學習瞭解合成生物學的誕生背景、發展歷程、產業化應用,以及合成生物學對雙碳乃至生物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為了增強科普趣味性、深化公眾對合成生物學的理解,展館中設定了多種科技互動裝置。如參觀者透過現場操作,可以瞭解細胞如何生產所需要的物質,感受細胞工廠的神奇力量;輕觸“霍格沃茲互動牆”上不同的微生物細胞,能看到所生產的相應物質在未來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充滿科技潮流感的光影體驗,則讓人感受到與未來的跨時空對話。
作為以“合成生物”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合成生物科學館也將有望助力中國合成生物產業的發展升級,成為中國生物科技領域的新地標和重要里程碑。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指出,作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企業,華熙生物所做的事情就是透過微生物發酵、用細胞工廠去生產我們所需要的生物活性物。而合成生物技術是重塑地球資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底層支撐技術。華熙生物有責任、有義務向大眾傳遞合成生物的科學知識,助力《“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政策落地,推動合成生物綠色製造及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華熙生物以全產業鏈引領合成生物科技時代
在《“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的推動下,我國生物科技領域企業“百花齊放”,但各企業都有不同的發展出發點。如有側重前端菌種改造的平臺型公司,也有在後端具備優勢,做產品落地的產品型公司。而早已在合成生物學“落子”的華熙生物,則瞄準了技術變革點,成為國內合成生物學領域中,集研發、製造和應用產品開發於一體貫穿上下游的合成生物學全產業鏈公司。
由於目前合成生物的主要落地場景是透過改造微生物,來獲得特定的物質,這也就決定了微生物發酵工藝在合成生物產業領域的基礎性意義。而對於華熙生物而言,微生物發酵技術是其重要的核心底層技術之一,其不僅掌握全球領先的微生物發酵技術,且具備豐富的微生物發酵經驗,搭建了微生物發酵平臺,為其合成生物技術的落地發展奠定底層基礎。
除底盤技術外,合成生物技術發展的另一大課題是產業轉化,關係著合成生物學能否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能否真的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對此,華熙生物不僅具備豐富的產業轉化經驗,搭建了行業領先的產業轉化平臺,還與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校就合成生物展開共創合作,能夠快速實現合成生物研發成果的產業轉化及市場轉化。
有業內分析師指出,能夠兼具底層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能力的全產業鏈型企業在業內並不多見,這型別企業因具備產業鏈“頂配”,顯然在合成生物領域更具發展優勢。
未來,隨著底層技術的不斷突破,產業轉化程度提高,合成生物將在更深層次、更廣層面為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產生活提供服務,充分發揮以“生物造萬物”的巨大價值。也正因此,合成生物深受資本青睞,成為最近兩年生物製藥資本寒冬下,仍然火熱、讓無數投資人轉入的賽道。
而與此同時,我國合成生物技術水平已與國際領先水平齊平。加上政策利好及頭部企業的參與帶動,未來我國合成生物技術有望成為領跑全球關鍵性技術,想象空間和發展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文/於夢兒 校對/陳荻雁